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城市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前提,也是市民生活的基础。打造安全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尤其是当前的突发事件和不稳定因素的恶劣后果,导致城市安全形象遭受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城市安全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塑造安全的城市形象,除了直接取缔不安全因素的基本做法之外,还需要有全面的管理措施和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和灵魂,是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本着这种理念,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大力推进文化与城市融合,积极打造泰州新形象,努力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发掘深厚的历史文化文化是历史传统的积淀。泰州有着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处于长江文化、淮河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汇点,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江、海、淮水在此激荡,吴、楚、越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历代泰州先民在此辛勤劳作,四海英雄豪杰风云际会,八方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在这方土地上,培育…  相似文献   

3.
唐钧  韩丹 《中国减灾》2010,(9):46-47
城市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前提,也是市民生活的基础。打造安全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尤其足当前的突发事件和不稳定因素的恶劣后果,导致城市安全形象遭受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城市安全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塑造安全的城市形象,除了直接取缔不安全因素的基本做法之外,还需要有全面的管理措施和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的经验表明,良好的城市形象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吸引力,产生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投资环境,继而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因此,必须坚持“治城育人一体”和“建管并重”的方针,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1.领导重视是强化城市管理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既要把城市管理工作当作一件关系城市形象的大事来抓,就必须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的形象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层不变。"十三五"时期,国家顶层设计连续赋能武汉,武汉城市形象再塑工程具有新的内涵与意义。重大时代背景的转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让武汉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武汉城市形象精准的再定位、对武汉城市精神深入的再阐发、对武汉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持续的再跟进、对武汉长江文化品牌强劲的再创建,让武汉在"十三五"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敢为人先、赢得主动,创建城市形象塑造的"武汉style"。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形象的内涵和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德的特性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德是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社会公德具有公共性、发展性、情境性等特性。社会公德的特性对我们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不仅要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而且要受到社会公德的调节。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指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德本身来讲,它又是有层次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象定位、设计与塑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祎 《当代建设》2003,(6):83-84
城市形象定位所谓城市形象定位,是指在分析和调查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静态的、动态的比较优势,结合未来发展态势和区际分工,确定出最具有生机的城市个性特征。城市形象定位是指从城市形象建设方向和建设目标两方面对城市形象的准确认识,是城市形象战略研究的核心,是形象设计的基础,它为城市形象设计指明方向。准确定位城市形象,必须对城市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层的理解和研究,充分深层次挖掘出城市所蕴含的完全的形象资源。要正确定位城市形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充分认识城市地位、性质和职能城市的地位、性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象的设计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审视和研究。而城市形象中的文化因素,则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灵魂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功能的扩展,设计和建设良好的城市形象,意味着城市拥有文化竞争优势,且有较强的知名度,更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扩大经贸往来上将有更大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形象,就不能不重视对城市文化问题的研究。一、什么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  相似文献   

11.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辖9区4市6县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总人口1019.9万人;中心城建成区面积228.11平方公里。几年来,我们把城市作为“巨大的国有资产“,把城  相似文献   

12.
塑造国际旅游城市形象--论昆明城市建设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希贤  于涌 《思想战线》2001,27(1):66-69
国际上最近提出要"尊重传统",在建筑中推广"自身的价值观",近年来,"构建山水城市"等规划思想应运而生.昆明既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又是一座传统的历史名城,"继承文脉传统、塑造城市灵魂",是未来昆明城市发展的健康之路.昆明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载体,必将以它的个性独领风骚,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3.
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葛晨光 《前沿》2005,(7):113-115
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我国公民特别是广大农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对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首先,从农村社会安定的角度看,教育引导农民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维护农村公共秩序。农村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社会公共生活稳定而有秩序地  相似文献   

15.
晁乐红 《前沿》2004,2(2):154-157
从三大道德领域的比较入手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承认了中国人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薄弱 ,阐述了提高中国人社会公德水准的具体措施 :充分发展生产力 ,提高全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 ;完善社会制度 ,培养成熟的公民社会 ;通过道德规范法律化 ,利用强制力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水准 ;发挥社会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 ;改革学校德育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勇  周谊 《人民论坛》2011,(7):188-189
城市形象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精心组织和构建的重要内容,网络是良好的城市形象的优质传播途径。当前政府在城市形象网络传播方面最迫切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增强对网络的重视程度;加强策划,丰富内容;采取措施,培养人才;寻求有效方法,应对突发事件;收集研判舆情,加强与受众互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德指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具有全民性、时代性、稳定性、民族性、地域性、简易性等特征。社会公德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胁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抓好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对培养“四有”新人、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十分必要。怎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呢?我们认为,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主阵地。广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资源 《思想战线》2004,30(6):75-79
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许多社会公德 ,而且非常重视公德教育。其中 ,重情尚义、谦和好礼、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言不越规、行不逾矩等都是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强调和弘扬少数民族社会公德传统美德 ,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社会公德建设,是一种素质培养;其水平,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内化于人的素质,外化于人的行为,蕴含在社会的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之中,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互动性、协调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我们当代社会,正处在跨世纪的“千年换代”,跨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和实施“一国两制”跨两种社会制度的“三跨”发展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德建设,这一宏大的社会系统战略工程,有其独特的情况、标准、方针、原则和对策。在这“三跨”时期,武汉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城市发展将产生历史性飞跃,其社会公德建设也就必须深谋远虑、科学规范、突出重点、明确原则、标本相济、“内外”互动、协调发展,以创新的思路,开创社会公德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品德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社会公德,顾名思义,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又叫社会公共生活准则。通常是指一个社会全体公民为着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进行,保障社会安定团结而要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道德准则。这种准则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共同生活关系,不是某一特殊领域的关系,更不是某一特定阶级的关系。它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