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是自由、平等、富强、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在新时期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
赵金飞 《前沿》2004,3(6):12-15
邓小平以一个政治家和战略家的眼光 ,不仅敏锐地觉察到了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而且把中国的发展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之中 ,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挑战的重大举措 ,从而成功地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刻领会邓小平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思想 ,这对于中国如何在 2 1世纪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核心部分,与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解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共同富裕、人民民主、和谐、生态、文明等价值观是它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当代人核心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聚焦中国价值、阐释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年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学术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值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会专家学者紧扣主题,从全球化的宏阔背景,聚焦中国价值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塑,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值重塑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学理基础和现实路径以及中国价值与传统价值、西方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聚焦中国价值、阐释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年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学术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值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会专家学者紧扣主题,从全球化的宏阔背景,聚焦中国价值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塑,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值重塑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学理基础和现实路径以及中国价值与传统价值、西方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建设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人的现代化视域下,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凝聚集体合力和发挥价值观的导向功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历史和文化逻辑,在内涵上要构建人的现代化视域下思想道德建设新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行动上,要统筹协调,形成全领域互动融合的思想道德建设系统:统筹规划,整体谋划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德治与法治互动融通,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技术现代化,推进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评价监督体系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3)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该结合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从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学习和运用其方法;认清中国的具体国情,准确历史定位;全面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开拓创新;抵御不良的社会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媒介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和意识形态走向。面对国际上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播形式和挑战,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并在媒介全球化的浪潮中维护国家的信息主权,如何利用先进的媒介传播手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媒介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价值准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普遍的价值诉求。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平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核心价值观必然以平等观作为基本的价值导向。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邵蕊 《传承》2015,(1):61-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面向新时期的社会规范,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美好的生活愿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事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驾护航,以此形成思想共识,筑牢精神根基,汇聚各方力量。各族人民群众只有深刻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改革事业,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马小茹 《传承》2010,(3):44-45
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所作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其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根本之所在;其二,这是应对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核心价值观与道德生活价值观之间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也有着显见的区别。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是制度层面的东西,而道德价值观所体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规范层面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而不能将其与作为人民群众生活伦理规范的道德生活价值观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不仅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进一步凝练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必须要能够反映和体现历史的前进方向,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有更高的精神价值追求,要能够反映和体现现时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的状况,要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能够得到中国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和共鸣,要合理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价值观中的有益因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当与宣传和践行同步推进,必须高度重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4.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这种核心价值观对民族发展权的重视。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梦寐以求之四大发展目标的重视;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全民族四大发展诉求的重视;在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个人梦必须与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的民族发展诉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所作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其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根本之所在;其二,这是应对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世界,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参与全球化已经成为各国的唯一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使自己不至于被这股汹涌的浪潮所吞没,就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自觉地适应并且融入到这一潮流之中,加快包括思想意识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乘风破浪,顺势而进。  相似文献   

17.
于洁 《长白学刊》2013,(3):41-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而生态危机是新的实践向执政党提出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能够解决生态问题并融涵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应体现着人类最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应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三者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应体现为"人与自然"存在论意义上身份与权利的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应体现为"生产性正义"和代际间公正。  相似文献   

18.
郭继萍  ;赵宝龄 《传承》2014,(8):68-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括和深刻总结。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与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实现个人价值,才能维持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关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多重功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应当蕴涵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个进程,需要与政府日常工作、社会治理及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人的信仰变迁是中外学者高度关注和倾力研究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引发了国人的困惑和焦虑,对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重大影响。精神和信仰层面的嬗变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并处于动态性的问题,中国人信仰危机的缘由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冲突问题,具体表现为传统性和现代性、世界视阈与民族意识、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宗教信仰观念与世俗社会理念的矛盾冲突。需要重建国人的精神信仰,即坚持、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宽容开放与务实有效的信仰教育实践和推动自下而上的信仰实践,进行适时的制度变革与社会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