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新中亚战略及中亚地区战略格局走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由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1997年以来,美国开始实施“新中亚战略”,逐步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从而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大国力量分布态势,导致地区格局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对此,英国著名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在将近一个世纪前就作出了惊世骇俗的论断:中亚是“历史上的地理枢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13~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新疆社会科学院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中国与中亚:共建地区安全与繁荣”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学者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就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中亚地缘政治的新情况、中亚政局与颜色革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有中国学者认为,双方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经贸额的成倍增长与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关于中亚地缘政治问题,哈萨克斯坦学者认为,中…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北界俄罗斯、西濒里海,南与伊朗、阿富汗毗邻,东和东南与我国接壤,东北端临蒙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联解体后,在地缘政治巨变的冲击下,一向比较沉寂平稳的地区出现了复杂、动荡的局面。中亚地区各国均为国内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尖锐的民族矛盾所困扰。各共和国内部、各共和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和苏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区作为当前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家的目光,印度也不例外.其巨大的能源储备、战略性的地缘位置、有待开发的广阔商机都令印度在1998年后执行了明显倾向于积极的政策.尽管印度将中亚作为“扩展的邻国”,但印度和中亚并不直接接壤,于是,连接印度和中亚的阿富汗就成了印度“西北向”战略中的关键一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印度对阿富汗展现出积极姿态,不仅恢复了外交关系,而且还全面参与到阿富汗的重建工作中.随着美国撤出阿富汗的最后日期逐渐临近,阿富汗及中亚地区的前景也随之蒙上了一层阴影.确保阿富汗的稳定,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成为印度对阿富汗政策的优先战略目标.作为连接印度与中亚的通道,阿富汗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印度能否实现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印度近年来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希望能够在中亚地区的“新大博弈”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确保本国的国内安全、能源安全并拓展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空间.分析和理解哪些因素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使印度对作为连接印度和中亚的通道的阿富汗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以及印度在中亚地区有哪些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是很重要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东欧中亚学会2005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与会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俄罗斯地缘政治外交、中亚战略态势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给了中亚五国确立主权国家地位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确定自己地缘政治方针的挑战。中亚独立来得太快,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苏联解体,中亚犹如失去父母的孤儿”,中亚地区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国家好象都心中无底。刚开始,它们把韩国和新加坡作为自己的发展模式,认为在政府控制条件下向市场经济过渡,迅速发展经  相似文献   

8.
美国:从中亚到南高加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使欧亚大陆中部的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美国反恐的基地,该地区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欧亚大陆一直被地缘政治学家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也是霸权国家和谋取霸权的国家试图施展自身控制力的地区,而欧亚大陆中路地区更是在地理上和战略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寻找机会在该地区扩大影响,而"9·11"事件的发生和随后进行的反恐战争,使美国十分顺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这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巨大收获,但事实上,美国之所得又远远超越了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与俄罗斯的中亚竞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所处的地缘战略位置及其属性凸现出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美国和俄罗斯由于其各自特定的历史抱负和使命感、该地区在其对外战略中所占有的特殊份量、以及两国特殊的历史交往过程等因素,使其在中亚地区的相互竞逐过程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9·11”以后美国和俄罗斯在互动中展现出新型的竞逐态势,对地区乃至全球局势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加大对中国政治干预和外交施压的同时,还日益强化其南海政策的军事化趋向,尤其是越来越多地直接派军舰和军机进入南海海域和空域,以加大军事威慑力度。从传统地缘政治学视角来看,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受多重地缘战略目标的驱动。首先,受美国全球地缘战略利益的驱动,以“航行自由”的旗号检验其海上霸权在南海地区的有效性,借以维护美国的全球海洋霸权。这是因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海上实力维系起来的。其次,由于欧亚大陆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核心,因此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也受其欧亚地缘战略目标的利益驱动,目的在于继续保持和巩固对欧亚大陆的战略“围堵”态势,借助“亚太再平衡”战略补齐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力量短板,继续维护美国主导下的欧亚地缘政治格局。最后,在美国继续推进战略东移计划的背景下,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还深受其亚太地缘战略目标的利益驱动,即通过把亚太战略扩展为“印太”战略,来巩固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存在,加强对东亚崛起大国的战略包围。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中亚地区格局不能使用"大博弈"的模式予以解读,复合的权力结构模式可能更具有解释力.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俄罗斯、崛起的中国、强大的美国以及区内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一起构建了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网络.中亚国家从国际政治行为客体到日益具备行为主体特征的身份转变,是形成这种地区格局的重要原因.就中国而言,以一种合作性的多边主义为原则,推动各方以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实行开放型的合作,营造和谐的中亚地区,是一个较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1954年,为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在中亚、西伯利亚、北高加索、乌拉尔等地发起垦荒运动。该运动是苏联、更是中亚当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垦荒对中亚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进程、现代化进程乃至地缘政治方面都带来深刻后果。中亚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受益,现代化进程加快;同时,垦荒也提高了中亚各共和国在苏联的地位,在中苏关系从友好走向对抗的过程中,垦荒在客观上具有地缘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奥巴马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对中国形成了战略挤压。"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一项兼具地区发展战略和全球秩序设计意涵的战略构想,同时也是中国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在欧亚大陆谋篇布局,与美国展开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国家软实力投射"三重博弈"的战略工具。首先,"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稳固西北、经略东南"的战略指针,是中国针对美国从海洋方向实施的战略围堵,在欧亚大陆依托陆权优势与美国展开地缘政治博弈的战略抓手;其次,"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中国与美国展开地缘经济博弈的重要工具。中国通过推动建立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框架,重视自身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加强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来应对和化解美国在地缘经济领域造成的压力;第三,"一带一路"战略也为中国与美国开展软实力竞争提供了平台。随着国力的提升,中国不仅有意愿,而且也更有能力承担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通过为沿线国家提供公共经济产品和公共安全产品,实现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共同发展,从而塑造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崛起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各种国际力量围绕着里海能源开发在中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得该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必将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与中亚:中国在新世纪的地缘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都是既有重要战略地位 ,又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缘战略枢纽地区。作为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可为中国提供广阔的陆海活动空间 ,也可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和市场支持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是中国在新世纪周边地缘战略中需要重点经营的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7.
曾向红 《欧洲研究》2020,(2):34-60,M0002,M0003
作为“规范性力量”的欧盟,一直在中亚地区实施民主推进计划,以扩散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善治和法治等价值观念。为了评估欧盟在中亚地区推进规范议程的效果,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欧盟“自我”和中亚地区相关“他者”的分析框架。对于欧盟“自我”,本文着重考察了其规范绩效状况;对于中亚地区的相关“他者”,则着重分析了俄罗斯对欧盟形成的规范竞争,以及中亚国家对欧盟规范议程产生的规范共鸣现象。就欧盟在中亚地区推进自由民主模式产生的规范绩效、规范竞争与规范共鸣而言,其表现均不尽人意,且难以在短期内扭转。面对上述困境,欧盟意识到应着眼于中亚地区更长远的发展态势,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各国通过渐进的方式走上西方式发展道路。2019年6月,欧盟新出台的中亚战略正是反映了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中亚地缘政治关系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 ,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 ,已成为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舞台之一。 9·1 1事件后 ,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 ,美、俄、中三大国及其他国家、政治势力在这一地区既存在着竞争但又需要相互合作。通过回顾中国在中亚地区历史变迁中的影响 ,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成为影响地区和国际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在“9·11”事件和随后的阿富汗战事之后,尤其是近年来的“颜色革命”风波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有关大国对中亚安全环境和自身利益的界定也在不断调整。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未来中亚安全局势的演变。在未来,中亚安全局势既有挑战,存在着危机与对抗,也有机遇,存在缓和与合作的可能。国际合作对于解决中亚安全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英俄中亚"大博弈"在持续时间、竞争烈度和过程的复杂曲折性上,都要远远超过这两个国家同一时期在亚洲其他区域的博弈。从1864年俄国对中亚河中地区大举展开征服战争,到1895年英俄签订划分帕米尔势力范围协定,这场博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博弈的开始(1864-1873年)、博弈的高潮(1874-1885年)和博弈的落幕(1886-1895年)。英俄中亚"大博弈"的实质,是作为海上霸权国的英国与作为欧亚大陆枢纽地带强国的俄罗斯,为竞逐亚洲霸权而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它们在亚洲的权势对它们在欧洲的权势以及它们的全球地位和国运兴衰,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英俄两国既不乏明智之举,也实施了不少激进的政策,留给了后世大国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而言,这些经验和教训更需要予以重视。反思历史,对照当代,中国在中亚事务上坚持既定政策的同时,还须对"国家威望"问题、"间接路线"问题与"帝国坟墓"问题保持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