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4.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1990年11月捷共召开十八大,仍然决定捷共名称不改变,但组织形式改为联邦制。这个联邦由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和斯洛伐克共产党两个独立的党自愿组成。1991年8月,捷共改称“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左派联盟”。此后不久,斯洛伐克民主左派联盟离党而去,改名为斯洛伐克民主左派党。而在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内,围绕是否改变党名和党纲分成了两派,其中的少数派“民主左派俱乐部”_要求更改党名和修改党纲,主张将党建设成有影响的左派党;而多数派反对把党建设成非共产主义政党。于是民主左派俱乐部于1991年9月与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分手另立新党。同年10月,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拥护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12月,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就是否改变党名的问题进行全党投票表决,结果,75.9%的人赞成不改  相似文献   

2.
波兰"共产主义后继党"即由原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改建而来的波兰社会民主党。该党及以其为主体改组而成的民主左派联盟党,于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两次执政,成为波兰可与右翼势力相抗衡的最重要的左翼政治力量。但2005年以来,民主左派联盟党在两次议会选举中遭遇惨败,处于边缘化地位。回顾其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989年的东欧,政局变化之猛烈今世界不可思议。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相继失去领导地位。仅仅过了三四年时间,东欧的社会气候和政治色调又出现了新的变化。现在,由原来的共产党演变而成或以共产党人为主体建立的左翼政党,大多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在东欧许多国家又重新回到执政地位。目前,由“左派政党”执政的国家有: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马其顿、斯洛伐克;而“右翼政党”掌权的国家是:捷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阿尔巴尼亚。在右翼政党执政的国家中,共产党等左派政党均已成为合法政党,其中斯洛…  相似文献   

4.
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转型,既体现与中东欧其它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转型类似的规律与过程,也具有其特殊性。前期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这些政党的转型过程充斥着自相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出现的新的问题和趋势,又使其在意识形态、欧洲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陷入两难;与此相关,经济层面的长期落后与政治层面的新民粹主义兴起又给它们造成新的压力。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转型之路漫长而曲折。  相似文献   

5.
高歌 《理论视野》2000,(6):50-53
伴随着原执政的共产党的变化和多党制的推行,在东欧各国的左翼政党中,并非只是改建社会党(指由曾在各国执政的共产党演变而来的社会党)一枝独秀,还出现了重建共产党、新建社会民主党和老社会民主党等三类政党。然而,除罗马尼亚社会民主主义党和捷克社会民主党外,这三类政党大都发展缓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当地环境和被征服人民的可信任程度不同,德国在东欧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法。波兰和苏联的土地被直接吞并,德国在这些地区采取单纯的殖民地政策,并未扶植全国性的傀儡政权。希特勒在捷克搞了一个"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并且有一个名义上的自治政府,以二战前最后一任捷克斯洛伐克总  相似文献   

7.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是原东德共产党——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后继党。1990年两德合并后,该党在毫无竞选经验、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的困难环境中,一方面深刻反思东德几十年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的根本要义和实践方式。在两德合并后的13年里,他们既有成功的尝试,也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失败的磨炼。  相似文献   

8.
刘霏 《学理论》2011,(19):37-38
布拉格之春是捷克斯洛伐克从本国的实际条件出发,致力于建设一个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改革之路。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高潮达到顶峰;但却在苏联的武力下夭折了。尽管如此,"布拉格之春"还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现在起到二○○○年,捷克斯洛伐克将实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是三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举行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捷共中央总书记胡萨克在这次党代会上指出,从现在起我们要“加速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路线。生活极为迫切地提出了这一要求”。政府总理什特劳加尔在其第八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到本世纪末的远景规划的报告中,也详细阐述了这一战略的意图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民主柬埔寨"概述 "红色高棉"是西哈努克亲王在1960年代给他的共产主义反对者们的名称.他们的正式名称是"柬埔寨共产党".这个党在1975年4月17日控制了柬埔寨. 柬埔寨共产党在1976年创建了"民主柬埔寨"政权,并且统治这个国家直到1979年1月.在1977年以前,这个党的存在一直是被保守的秘密.在柬埔寨共产党之外的人不知道谁是这个党的领导人.这些领导人称呼他们自己为"Angkar Padevat",意思是"革命组织".  相似文献   

11.
据罗马尼亚《社会未来》杂志1981年第4期(7—8月号)报告,罗马尼亚青年问題研究中心和社会政治科学院与国际社会学协会下属的“青年社会学”研究委员会合作,于1981年6月3—5日在罗马尼亚的青年夏令营地科斯蒂內什蒂举办了題为《青年与当代社会》的国际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保加利亚共产主义民主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附设青年问題研究中心的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的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央青  相似文献   

12.
各国共产党曾先后建立过四个国际组织以加强国际联系,苏东剧变以后国际共运陷入低潮,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系也大为减少.随着各国共产主义左派力量的上升,为加强联系与交流,各国共产党于1998年以来至今先后召开了8次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其中第七次、第八次代表会议规模较大较为成功,具有联系经常、关注现实等特点,这些会议的召开表明国际共运并未消失,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3.
地处欧洲心脏的斯洛伐克是1993年1月与捷克分家后成为独立国家的.独立后的斯洛伐克利用本国的优越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经过近3年的努力,基本上克服了联邦国家分裂后对斯洛伐克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经济摆脱了危机的阴影,走上复兴和逐步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成立于1993年的"共产党联盟—苏共"是联合活跃在原苏联地区的共产主义性质政党的地区性社会组织。在经历了初创期的发展壮大后,"共产党联盟—苏共"进入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导的新阶段。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该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推动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现在,"共产党联盟—苏共"已经成为拥有18个成员党、在原苏联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在引导地区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放 《理论视野》2003,(2):44-46
上个世纪60—70年代,国际共运由于中苏两党发生“马列主义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大论战,造成大多数国家共产党组织的又一次大分裂。党内极左派认为老共产党变修了,所以从中分裂出来,或者由一批新人另外建立坚持革命、坚持马列主义的新共产党。这些党多半取名马列主义共产党或共产党(马列)。有的国家还出现好几个马列主义共产党。其总数约有一百多个,大多是成员很少的小党。这些“左派”党的共同点是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  相似文献   

16.
布拉格专电 1992年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剧变后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解体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尽管捷国内党派斗争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政治局势动荡,联邦国家一分为二,但由于三年来的经济改革,初步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基础,转变了经济机制,使捷克在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经济朝着逐渐复苏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内民主做出新的部署,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从政治发展的视角来看,党内民主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庄威 《团结》2003,(5):10-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也地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一、政党意识的核心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21,259(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理论及其组织机构、规范制度、党内作风和纪律等主要内容,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生成加强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具体而言,首先,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独立性和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指向,进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类解放"的观念前提,由此突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理论、思想建设的首要原则,从而增强党自身建设的自觉性。其次,深度揭示以共产党的目的、宗旨为始端,以组织结构和制度为构架,以共产党人的条件要求为规范的要旨,以"一般规定""代表大会""盟的经费"等为要件,以"反盟罪行"为惩处机制,以接受新成员为壮大党组织的方式,成为加强党自身建设,完善党的组织,规范党的生活,增强党自身建设的自觉性之实践蓝本,成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宝贵"传统"。再次,从深入学习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强化宗旨、使命意识,加强党的组织与制度建设,以及党内民主生活作风和纪律建设等四个主要方面,追溯马克思恩格斯在党自身建设实践中新探索、新观点、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更为充分地展现出马克思恩格斯建党理论与实践的逻辑与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揭示出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主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正是《共产党宣言》思想的直接体现。《共产党宣言》已发表170周年,它所表达的思想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仍然贯穿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并以共产主义的目标为导向,指明了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拓宽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