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大学生志愿者能否在社区矫正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的效果。调查发现,在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存在着矫正志愿服务的系统化、矫正服务队伍的团队矫正、矫正服务小组的驻点矫正、矫正对象的家属参与和志愿者的选拔机制等5个实践问题。因此,需要对上述的实践疑惑加以探讨,以促进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高校是青年学生参加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组织载体,大学生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指出了实践路径,实现的机制与政策创新要求:5大价值观体系必须构建;政府角色定位必须准确;社会组织必须去行政化;志愿者服务必须落地、做实;志愿者的权益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理论分析与现状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对广州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工作的建议,包括起带动作用的参与地为、对志愿服务与社区互助精神的深入理解与宣传、以及整合已有资源完善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城乡社区发展是值得注意的趋势。青少年志愿者为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开展许多服务活动 ,包括环境建设服务、安全保障服务、家居生活服务、成员交往服务、健康文化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等。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不仅为社会作出了奉献 ,而且对自我教育、精神完善有积极作用。社区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和情感 ,如亲近自然、真诚友善、和睦共处、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珍惜生命、维护尊严、激发潜能。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中山市社区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鼓励广大群众热情参与志愿服务事业。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发源地,积累了许多志愿服务的经验教训,也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以下发表的三篇文章,集中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志愿服务的发展阶段及特色,分析了市民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状况,介绍了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项目,提供广大读者借鉴、参考。希望本专栏的文章对于志愿事业的发展壮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性化管理以及人文关怀一直都是上海社区工作的基本理念。在上海市F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个别化"实践中,发现了矫正实施社会环境欠佳、专业人才介入和干预不足、执法权和机构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有待改善等问题,对此,可以从健全工作机制,改善与优化社工站功能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社区共青团工作是关系共青团基层服务与覆盖的大事,然而,社区共青团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创新,摸索经验。A社区系城中村改造形成的特殊社区,面对全新的工作背景,他们通过采用新的社区分析工具、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工作工具以及创造性地采用了社会工作的青年与社区共成长的发展性视角,打造了全新的基层社区共青团工作框架。通过这些创新,A社区提高了基层青年工作的活力,打造了青年、社区、青年组织三方共赢的大好局面。同时,A社区仍需要在青年利益的锚定、青年创新的参与度以及创新工作的总结提高方面继续努力,以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志愿服务最初在社区诞生,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通过为社区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殊服务以及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如今,伴随志愿服务从城市到农村的扩展,志愿者从青年群体向多年龄群体的扩展,逐渐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民化热潮的志愿服务潮流,成为中国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学分制改革中,班级的概念越来越淡,学生的生活居住社区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群体场所。以广州市G大学为例,将学生居住社区空间环境当成一个社会系统,运用社会环境构成的学说,从物理环境、社会设置和社区文化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居住社区空间环境进行系统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学生需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志愿服务工作上大力探索,围绕"地方"做文章,坚持服务地方、深入地方、立足地方,有效地将志愿文化融入地方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探索出一套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使这项事业在地方高校呈现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社会政策对志愿服务的支持作用集中体现在公共服务、公民参与、社会福利、社区发展、环保低碳、国际合作六个方面。公共服务政策为志愿服务的发展让渡了空间,公民参与政策激活了民间活力,社会福利政策丰富了志愿服务形式,社区发展政策提供了社区服务平台,环保低碳政策推动了环保志愿者的兴起,国际合作政策拓宽了志愿交流机制。从政府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背景出发,加强社会政策对志愿服务的引导和支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许多城市社区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蓬勃兴起,志愿组织、志愿者不断壮大,志愿精神得到弘扬,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几十万志愿者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志愿者的首次集中“亮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民意识的觉醒,标志了公民社会的肇始。作为一名志愿者,对赴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系列调查,运用参与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对志愿者服务的动机、频率、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的支持体系由支持和保障志愿行动发展的政策、智力、资金、资源等组成,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组织内部因素。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经历了单一支持体系向拓展支持体系、多元支持体系、综合支持体系变化的过程;支持体系的结构包括党政支持体系、群团支持体系、社团支持体系、公众支持体系、专业支持体系和传播支持体系等;支持体系的要素包括政策、资金、人力、品牌等。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支持体系建设要注重统筹协调、联盟合作、专业提升和国际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城市社区的不断发展,社区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日益密切。但目前社区内的青年群体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淡漠、参与热情不足,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给和谐社区的构建以及青年群体自身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作者详细考察了上海市徐汇区有关社区内青年群体的社区参与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培养青年的社区参与意识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交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平台之一。对参与104届广交会的100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调查,深入地分析其中参与动机及其满足情况的差距和突出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并就加强广交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提出了相关的积极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深入调查广州市华乐街社区青年参与公共生活的意愿、目的、内容、程度、形式与范围等,归纳总结出青年社区参与的特点,针对青年社区参与不足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外来工更好的融入城市社区成为目前不可回避的话题,政府主导,高校参与的外来工社区服务成为劳工服务一种新的尝试。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服务理念上淡化外来工增权,强调个人成长与发展;合作形式是政府为主导、高校共同参与;义工资源是以外来工为主,本地居民为辅;服务形式以中心服务和外展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外来工服务的合法性;确保外来工服务的专业性。这有利于政府对外来工服务现状的了解;有利于外来工服务资源的整合和服务影响力的扩大;而且也丰富了外来工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网络群体是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网络群体不断增加,网络群体中存在的人际关系失调、成绩下降;“网瘾”难戒,身不由己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引导和规范管理等办法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