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持客户关系是关系营销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企业发展趋势中 ,市场营销的重点开始由交易转变为关系。与顾客保持长期关系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增加利润 ,而且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效益 ,因此保持客户关系是关系营销的关键。保持客户关系的模式及其运作要从提高企业及营销人员的人际关系信任水平、培育顾客忠诚度、管理顾客忠诚度入手。  相似文献   

2.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在社会诉求和市场经济行为之间架起了一座共享的桥梁,以其显著的行动能力投身于社会问题治理的实践中,这是对经济嵌入社会理论的积极回应。嵌入理论有力地批判了长期以来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脱嵌"问题,为全面分析经济行动和社会问题之间的协同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只有打破传统的市场失灵论主导下的观念和文化图式的束缚,把经济行为归嵌于社会之中,创建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共享价值链条,在经济行动中有效地进行社会因素建构,才能使社会价值诉求在跨界经济行动中得到实现。在共享经济条件下,社会因素建构是关系性建构,包含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目标和经济手段的统一,是创新性开展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虚拟企业的产生可以用交易费用这一经济分析工具作出经济学解释。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其具体运作可以采用虚拟生产、虚拟开发、虚拟营销、虚拟管理、战略联盟、特许经营等模式。虚拟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伙伴选择、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知识管理、塑造独具特色的虚拟企业文化等,是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梅春珠,吕洪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进入高层次竞争的产物。建立现代化企业,必须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的涵盖面较广,包括企业目标、经营思想、企业精神、营销文化、企业制度、职工道德等诸多要素,是一项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在当代企业中,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应良性互动,水乳交融;改造企业文化,必须遵循市场决定、自上而下、随机制宜、机制支持、要素匹配、专家辅助、积累成果、谨慎积极等原则;趋同共享和参与、更具有可测量性与可操作性、注重提升品牌价值、跨文化管理将成为新课题,知识管理被企业所青睐,是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企业文化建设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企业管理者只注重抓产品和营销业务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建设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企业的营销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市场环境状况,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市场书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企业文化组成部分的企业营销理念也要相应变化。一是必须重视市场营销,更新自身的经营观…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笔者走访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埃克森一美孚石油公司,就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专题交流,对美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及现状、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和作用、途径和基本运作方式等问题有了一些了解。企业文化是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全过程的一种哲学行为。企业的各个层面、部门、环节都负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与义务。企业文化是一种哲学行为,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这一点在美国企业得到普遍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重组中企业文化的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现代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般说来,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经济领域中以资产融合为特征的企业重组十分引人注目,企业的兼并、合并、收购、控股日益成为优势企业迅速扩张的主要运作方式。企业的重组,从一般意义上说,是不同质量的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果,但从更深层次看,也是不同形式、内容、内涵的文化之间竞争的结果。同样,企业重组的成功与否,也不仅取决于资产融合的运作状况,而且还取决于以不同企业为载体的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实践中,中国地方治理形成了一种整合治理模式,政府通过资格认定、精英吸纳、资源支持、项目化运作等方式,对市场和社会主体进行跨界整合,形成一种隐性控制机制。这一治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能力,也存在政企联盟、社会运作行政化问题。推进简政放权、法治行政、责任政府建设,加快政府向社会赋权,已经成为新一轮政府改革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福利体系经历了政治建构向社会建构的模式变迁,社会建构型福利体系超越前有的政治建构和克服改革开放初的经济建构产生的弊端,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和个人的福利资源来兴办福利事业,核心是实现福利供应的多元化。社会建构型福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依赖公民社会的公平保障平台和能动社会的效率保障平台,才能充分彰显社会建构福利与福利建构社会的双向运行逻辑。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三大主体协调用力中,社会建构型福利体系将催生制度完备、机制顺畅、权责平衡的新型福利文化,并为体系运行提供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俊 《学理论》2012,(17):213-21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总和,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6.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民舆论监督探析--以刘涌案等为背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舆论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出来。刘涌案件一波三折,但他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严惩;大学生孙志刚惨死,可最终促成了一部实行了21年的国家法规的废止。在这些过程中,正是舆论监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公民舆论监督中还存在着局限性。舆论监督必须日益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廉政建设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利益观教育则是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加强利益观教育,有助于增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反腐败的效果。利益观教育是上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异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权力的腐败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亦即公共权力的质变。权力质变的根据在于其自身内部固有的矛盾,它们使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内在可能性。因此,反腐败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道德制度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道德制度化,就是以法律、制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领域内的伦理道德问题.具体说就是将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以制度、法律的形式表现或体现出来,并以强制力保证其贯彻实施,从而化软约束为硬约束,化自律为他律,化自愿为义务,最终更好地发挥道德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