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凯 《传承》2011,(17):66-67
外交是李鸿章洋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外交思想也是其国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李鸿章近代外交思想反映出他的近代国防思想,特别是其和戎外交及以夷制夷的思想更是其近代国防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陈明爱 《传承》2008,(16):88-89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面对史无前例的"变局"和"强敌",李鸿章试图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赢得相对和平的环境,争取实现"自强"。他"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贯穿其外交实践的始终,其内容可分为区别对待、均势制衡、结盟对抗三个相互交织又依次深化的部分。虽然这一思想在实践中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此需要更历史、更客观地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5.
薛福成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防思想是薛福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术界对此却鲜有涉及。本文对薛福成在国防战略、国防重点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内部围绕着现代化建设,其中包括修建铁路,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针对顽固派反对修建铁路,撰写《妥筹铁路事宜折》。这个奏折是李鸿章,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对铁路的认识和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思想。本文认为从兴建铁路这个角度来看,李鸿章对早期中国修建铁路是有贡献的。他对铁路的认识,尤其是认为兴建铁路“大利约有九端”,提出修建铁路与洋人借款的三条原则,对于今天我国铁路发展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争取和局。对时局比较清醒客观的认识,是他和局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其和局思想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但他的这一思想客观上却存在很大的局限,并直接导致了中法战争中国的不败而败。虽然如此,仍要客观地评价李鸿章,不能一味指责其“卖国”。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量级的复杂人物。他不是一般的重臣,而是一个超级重臣。他靠绞杀太平军和捻军起家,是一个镇压农民革命的刽子手。他创办过一大批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新式企业,是第一流的洋务人才。他代表清政府签订过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应承担重大责任,是一个误国者。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样忍辱负重、功勋卓著,而是一个没有操守、乏善可陈的历史丑角。  相似文献   

10.
<正>晚清重臣李鸿章说了一段超前了100年的话:"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而且,李鸿章还创出"招商引资"这个词汇。众所周知,李鸿章会做官,还能稳坐官位。实际上他的为官成功之道非常简单,就是拼命地干,拼命地提新建议。李鸿章的奏折,没有搬弄是非的参奏,也没有空洞  相似文献   

11.
说起李鸿章,很多人可能会立即把他和“卖国贼”这三个字联系起来——许多年来,教科书上不都是这么说的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对李鸿章的形象作了一点儿“拨乱反正”,但作用看来相当有限。由此可见,教科书上的错误表述对人们认识历史的影响有多大。再联想到时日本利用教科书歪曲历史丑行的批判,便会觉得特别有道理。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为指导,在战略全局上运筹帷幄,在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国防与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了时代风采与科学价值.这一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展现出我们党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体现了我们党的深厚底蕴和镇定从容;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善于关照全局把握重点,战略举措体现了全局与局部的有机统一;善于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南网 《中国减灾》2010,(7):56-56
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是清史中举足轻重的人,也是最有争议的人,他在宦海沉浮四十年,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卖国贼”。但就是这位“卖国贼”,倡办洋务,修铁路、开钢厂,学机器制造,操练北洋、南洋水师,为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并且卖官筹集赈灾款,对我们近代的赈灾和慈善事业起到了开拓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外经典《论持久战》一文中,内涵着丰富的毛泽东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其可以归纳为系统的战争观,军事战略思想,国防动员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外交思想,人民战争思想等。这些思想对当今我国仍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同情维新,但首先自保,这是李鸿章在戊戌风云中的立场。在这种尖锐的宫廷政治斗争中,能自保但又不失基本原则,凸显出他圆熟老练的政治手腕和生存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举世公认,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四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四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防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呕心沥血,极为关注,他论述国防现代化问题的文章甚多。他为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17.
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研究》、《邓小平国防现代化思想研究》二书,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分别与读者见面。这是国防大学编辑出版的“邓小平的思想研究丛书”中的两本,也是国内最早问世的研究这两个专题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8.
19.
王胜军 《春秋》2012,(6):51-52,1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道光进士。1853年在原籍创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后投靠曾国藩为幕僚。1861年编练淮军,1862年将淮军调至上海,在英、法、美等列强支持下,与太平军作战,升任江苏巡抚。同年伙同戈登“常胜军”攻占苏州、常州,镇压太平军。天京陷落后,封为一等肃毅伯。  相似文献   

20.
翻开中日甲午战争史,探究清廷在战争中惨败的历史根源,人们从中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清廷之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全盘惨败,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北洋大臣李鸿章用错了两个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和陆军统帅叶志超,虽均属平庸无能之辈,但却经李鸿章个人的力荐,轻而易举地被安排在清廷海陆军最高统帅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