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俺奶奶叫王换于,1888年生,1989年去世,活了101岁。娘家是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家境很贫穷,十九岁嫁到我们家。她原本没有名字,嫁到我们家以后,两姓合到一起,便称为于王氏。  相似文献   

2.
谭柯 《当代党员》2014,(7):31-31
2014年3月的一天,潼南县桂林街道小舟村。拿起电话,陈俭凤突然有些忐忑:“他们会帮我吗?”29岁的陈俭凤是一名残疾人。前些年,她嫁到了小舟村,丈夫也是一名残疾人。两口子结婚后一直靠吃低保生活。  相似文献   

3.
阳信县有个远近闻名的村,叫小司村。如今的小司村,80岁的老太能挣钱,3岁的娃娃能入园,农民变成了工人,乡村变成了城镇。2006年村集体收入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600元,成为滨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建工作观摩村。  相似文献   

4.
相信吗?一个15岁的小女孩,就能用针灸救人一命;相信吗?一个21岁的普通农工,竟用针炙为许多连队职工解除了痛苦。然而,这是真的,她叫吴巧玲,是农七师一三○团医院针炙理疗科的医生,一个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中长今似的人物。1975年,15岁的吴巧玲考进了浙江东阳一所高级中学学习医学专业。在学习了一些中医知识后,正巧遇见一位乡亲生命垂危,迫不得已的小女孩第一次下手施针了。与长今不同的是,她这一次成功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也将治病救人的理想牢牢地树在了吴巧玲的心中,从此,她走上了学医之路。1980年,她跟着父母一起来到了农七师一三○团,…  相似文献   

5.
兄弟明星     
兄弟明星●吴宝吉陈喜祥在吉化集团化建公司的岗位明星榜上,有两个人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叫李祥,一个叫李奎。他们俩不仅是亲兄弟,而且都是共产党员。哥哥李祥47岁,是化建公司安装一公司的气焊工,人称“全能焊工”。他有一手气焊的绝活儿,无论焊什么材质都能...  相似文献   

6.
犤案例简介犦2005年7月16日,新港市东山镇的75岁老人李清在院子里干活时,脚下一滑,险些跌倒,李老太顺手抓住了邻居家竖在院墙上的一根天线杆,人未摔倒,但天线杆断了。邻居黄某夫妇干活归来,见到自家的天线杆断了,未等李老太解释,就站在李老太家门前辱骂,并与李老太全家争吵起来  相似文献   

7.
1901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淡氏姑娘结婚。淡家也是广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苏省嘉定和甘肃省渭原出任知县。淡氏18岁嫁到邓家,1902年他们的女儿邓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  相似文献   

8.
姚安县有位35岁的彝家妇女叫果必兰。她生在山区,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嫁到坝区,这个地方是大龙口乡海子心村染扬社。这里虽说是一马平川的坝子,但土地人均占有少得可怜,剩余劳动力很多,经济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9.
<正>吴天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专家,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今年87岁的他,依然工作在一线。50多年的高原医学科研中,吴天一数次历险,但他从未停止脚步。因为常年在高原“骑马问诊”,吴天一被称为“马背院士”。立志攻克高原病1934年11月,吴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他9岁随父母去南京读书。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南京,吴天一顺利通过征兵体检,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小吴地中洋自然村村民陈亨尧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父亲陈海照的一张遗照和当年红军将领方方送给陈海照的一副绑腿。他告诉前来采风的记者:"我的父亲名字叫陈海照,9岁到11岁时经常给红军送信,被国民党抓去两次没有牺牲。当时的红军将领张鼎丞、方方等经常来到我的家里,和我父亲同吃同住。这副绑腿是红军留给父亲的作纪念。红军留给我父亲的还有一件棉袄。"  相似文献   

11.
马钰 《共产党人》2010,(10):55-55,54
“看了张老太的家,我满足了。”同行者说。称之为家,只因为那四堵墙上加了一个草盖子,屋子里有一个铺着席子的土炕,和一个铁炉子上放着不知是盆还是锅的灶具;称之为家,是因为那面土炕上还躺着一个70多岁耳聋眼花的老太太。“什么是家徒四壁.什么叫孤苦伶仃,这就是!”有人在一旁叹息道。张老太有一个儿子在外打工,已经很多年不回家了,他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老母,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人世的。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08,(1)
2000年11月2日的早晨,秋寒弥漫。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送行鞭炮声中,18名年轻人打好行装,从凤台县水利局门口昂首出发了。他们共同的名字叫"退伍军人",他们要去的地方叫"八一"林牧场——说是"八一"林牧场,不过是位于茨淮新河沿岸的万亩荒滩,多少  相似文献   

13.
50年前那一个初夏的日子;上海——这座美丽的都市,终于挣脱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买办官僚的枷锁,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为此,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最可珍视的生命和自由。其中,尤为叫人扼腕、令人遗憾的,便是那一批在黎明前倒下的牺牲者。但同时他们又是最无憾的一群。因为他们分明已听到了胜利的号角正从江岸边传来,因为他们分明已看到淡淡的霞光正欲冲破乌云,辉煌整个天宇。李白用电波传递不息的信念李白,湖南浏阳人,生于1910年。他15岁便加入中国共产党,20岁参加红军,翌年受红四军选派,去无线电训练…  相似文献   

14.
<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锄头和镰刀是他们的伙伴,树木和大山成了他们的亲人;披星戴月、开荒造林,他们持之以恒地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追逐着心中的绿色之梦。这是高石坎林场护林队人员名单:罗运仙,女,86岁,加入护林队45年。田茂纯,男,72岁,加入护林队44年。田儒强,男,64岁,加入护林队46年。方灯明,男,58岁,加入护林队30年。吴正春,男,56岁,加入护林队39年。吴正文,男,52岁,加入护林队27年。天刚刚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高石坎林场的薄雾还没有褪尽,护林队已经出门,开始巡山。一  相似文献   

15.
1901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淡氏姑娘结婚。淡家也是广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苏省嘉定和甘肃省渭原出任知县。淡氏18岁嫁到邓家,1902年他们的女儿邓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的啼哭声,从离“德政坊”百米开外的瓦屋里传向世间。  相似文献   

16.
梁雨 《实践》2010,(10):1-1
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庆伟大祖国61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位新朋友。这位朋友的名字叫郭明义。他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7,(9)
<正>誓叫沙海变绿洲上世纪80年代,殷玉珍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嫁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一个半掩在沙漠里的地窖成了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的新房。方圆几十公里除了他们的家,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漠。走在沙漠中,灼热的沙子把殷玉珍的双脚烫起了泡。看到沙蒿、沙米在低洼的沙地里泛出影影绰绰的绿色,她起了种树治沙的念头。1986年,殷玉珍和丈夫用打工赚来的钱买来600多棵树  相似文献   

18.
徐静  朱萍 《奋斗》2006,(6):64-64
1932年的初冬.白色恐怖和严寒同时笼罩着哈尔滨,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下.水灾肆虐后的哈尔滨更是满目疮痍,一片凄凉。就是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决定由23岁的魏拯民接替张贯一(杨靖宇)担任哈尔滨临时市委书记。为了保证他的安全.组织上为他找了一个“家”,一对年轻的反日会员夫妇成了他的表哥、表嫂。表哥叫刘寿山,28岁,是一位憨厚正直的铁路工人,表嫂叫董秀珍,26岁,他们有一个3岁的女儿叫小红。  相似文献   

19.
在宝塔山下.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吴家枣园,是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家,这个村子原名叫南枣园,因为出了吴满有这位劳动英雄,而改名为吴家枣园。1946年,毛泽东亲笔为吴满有生日题词:“天下有名”,并且把刚从苏联回国的儿子毛岸英送到吴满有家里上“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20.
《正气》1999,(5)
1997年,高考通知书发下后,山西省平顺县一中的吴老师带着一个人,到一个叫中五井的小山村,找他的学生王海丽的家。海丽考上了大学,那人要考察她家是否真的贫困,如一切属实,他们的基金会将给予资助。海丽的母亲被人从地里叫了回来,很不情愿地让客人参观了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