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童中贤  杨畅 《理论探讨》2008,(1):150-155
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特别是没有政府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目前,社会层面表现出的诚信缺乏现象,其实都与政府诚信有着一定联系.因此,认真审视和检讨政府诚信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诚信新形象,让政府自身成为遵循诚实守信及信赖保护准则的示范者,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浅谈和谐社会建设中社区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艳 《民主》2007,(2):8-10
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包括三个子系统:政治、经济、文化;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文化作为和谐社会中最有力的调解手段,其意义在于不再把人看  相似文献   

3.
童里 《党政论坛》2007,(2):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要让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进发,就必须让人们普遍分享发展的成果,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就不可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建设和谐社会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社会是古往今来学者们所热切关注的。在本文中社会指的是市民社会 ,政府起源于社会 ,而且政府只是作为社会的工具 ,其存在是为了实现社会蕴含的自由和平等。在现实中 ,由于政府具有自我膨胀的本性 ,导致了“强政府 ,弱社会”的现状。而这种局面有许多的缺陷 ,所以在世纪之交“政府权力回归社会”成为一种趋势所向。那么 ,社会怎么能制约政府权力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加以分析 ,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如何加强社会制约我国政府权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是实现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有序生活的重要策略。民族政策执行是将民族政策价值目标从观念形态转化为现实形态重要过程。正视当前民族政策执行中存在利益冲突、行为失范、政策生态不良、政府执行力低下等困境,不断协调民族政策利益关系、规范主体行为、优化政策生态、提升政府执行力,就成为破解民族政策执行困境以及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公共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公民的公共利益。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是被政府垄断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性客观存在,使“公共性”经常得不到满足,其结果是公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共性”需要,为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各国政府共同期待的目标,处于变革与发展时期的中国也面临如何维护社会正义和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的现实问源。公共服务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本质上就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手段,公共服务不是实现个人意志的工具,而是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而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在当前社会转型逐步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明确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范围以及政府如何全面正确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并随社会变化适时进行创新,对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
社会协商对话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思路,能够促进公民更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新媒体为社会协商对话提供了更为效率与便捷的平台,同时也成为政府走向善治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依托网络平等、开放、互动的特点,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鼓励公众参与和对话,对公共议题进行理性的论辩和说理,就政府的决策达成共识,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又可以增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开辟新路径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郑文宝 《学理论》2008,(9):16-17
和谐,浸透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内涵,是祖先治国安民的基本法则与哲学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成为了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2)
建设美丽幸福汕头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执政目标。美丽幸福汕头既是充满活力的汕头,更是安定有序的汕头。当前,汕头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控,加强社会控制是建设美丽幸福汕头的内在要求。因此,重视并加强对社会控制相关理论的研究,充分应用社会控制手段,防止和克服社会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的无序,是建设美丽幸福汕头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但不是惟一来源。公益机构具有缓解社会政府社会服务供需矛盾的巨大潜能,因为其非官方性和组织性等特点,使其在调动企业所掌握的巨大的公益资源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中国的公益机构及公益事业的成长和发展尚处于不成熟时期,只有先定好了规则,“游戏”才可以有序进行。积极完善社会公益活动法律机制,是促进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个人权利是人类权利的惟一实存形式,一旦权利成了社会的权利,社会也就构成了权利的实在形式,这时人的个体权利也就沦为一种虚假的形式而不可避免地遭受侵犯。侵犯人类个体权利的行为一是来自个人,一是来自政府,前者容易识别和惩罚,后者则因借“集体权利”“社会权利”和“国家权利”之名行侵犯个体权利之实,而极具欺骗性和隐蔽性,置受害者于被动和无奈之地。  相似文献   

14.
邓巧玲 《党政论坛》2010,(15):24-26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在整个社会信用系统中,政府公信力居于核心地位,它是一个国家社会信用系统的“晴雨表”、“温度计”,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信用环境的优劣和政府行政执法能力的强弱。但近期凸显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上海钓鱼执法“孙中界事件”、河南“赵作海错案”等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阶段,因经济发展和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正成为主导性矛盾.如何把这些矛盾控制在“秩序”范围内,使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为最大多数人共享,就成为秩序的内在要求和利益的目标指向.基于此,本文构建社会矛盾治理的二维框架:和谐秩序是社会矛盾治理的目标诉求,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秩序的现实途径,通过政府转型、社会治理和制度整合,以达到近期操作性对策与长期制度性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蔡岚 《党政论坛》2010,(5):40-42
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广大民众对涉及民生、经济、政治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不满及其诉求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但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使国家内政与外交透明度越来越高,受到的牵制与约束也随之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面对社会舆论的“井喷”、公众需求的“爆满”,政府相关部门以往面对公众舆论的“拖”、“等”、“删”、‘堵”等手段已经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指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普通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态决定了政府角色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是一体化的,政府是万能的、权力是无限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是二元化的结构,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小政府大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政府引导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强制性行政行为的“硬”作用越来越受限制的情况下,非强制行为的“软”实力在政府行政中的显现和“软”手段的广泛使用便成为一种必然.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理念之变、方式之变、关系之变无不彰显着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时代印迹,由是观之,对非强制这一全新政府行为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亦显得愈发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众多的社会组织,即非政府、非赢利性质的社团组织。现在,世界上社会组织发达的国家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拥有社会组织的多寡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参与社会组织的多寡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尺度。中国的社团纵向  相似文献   

20.
侯福同  黄列 《团结》2008,(4):14-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新时期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涵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