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应用间接血凝试验诊断牛伊氏锥虫病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报道(1983)。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实验诊断,认为血凝试验是一种灵敏度高、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法,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我县是牛伊氏锥虫病的重流行区,自1969年以来,先后应用补体结合反应、血片镜检、集虫、乳胶凝集等诊断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因有各自的弊病,而没能扩大应用。1983年在兰州兽医研究所的帮助指导下,开展了血凝诊断牛伊氏锥虫病的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凭借酶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在底物上呈现出肉眼可见的色译,并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或光电比色计读取不同的消光值来判断被检物的新技术。这种方法首先是1966年由Nakane和Avrameas等提出的,后来由Avrameas等(1969、1970、1971)作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它是通过化学与免疫学的方法,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起来,使其保持免疫学和酶的活性。当酶的结合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之后,在遇到相应的酶  相似文献   

3.
猪锥虫病     
在北美洲,至今还没有报道过来自猪体的致病的锥虫(Trypar osomes)。五种锥虫已发现于其他国家,主要是非洲、南美洲及印度。对于这些锥虫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的考察,证实这五种锥虫在北美洲是存有的,防止这些锥虫通过传播带入猪体是很重要的。 形态学 猪锥虫病是由锥虫属(Trypanosma)的一些锥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这些锥虫扁平而细长,二端逐渐变细,一根长的鞭毛长在靠近虫体的后端,沿着体表向前延伸,形成一种波动膜并继续延伸超出虫体的前端成为游离的鞭毛。锥虫的体长因种而异,其范围是9  相似文献   

4.
同许多微生物、寄生虫一样,锥虫(Trypanosoma)与其宿主间也存在着感染与抗感染的关系。人们早就认识到,宿主动物对锥虫的防御存在有先天性抵抗力和后天获得性免疫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主要是拜耳205,其次是贝尼尔、安锥赛、硫酸盐等。但这些药物大都依靠进口,价格昂贵,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为了扩大治疗药物来源,降低医疗成本,近年来,我们应用伯氨喹啉治疗人工感染伊氏锥虫小白鼠;在此基础上又试验治疗自然感染伊氏锥虫耕牛85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华南虎伊氏锥虫病病例报道极少 ,在我国仅见于南方少数动物园报道的病例。 1999年 10月 ,本园 10岁龄雌性华南虎发生伊氏锥虫病 ,发病后即对病虎血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测定 ,同时镜检发现伊氏锥虫虫体。1 发病情况该虎 1990年出生 ,国际系谱号 2 16 ;1999年 10月 30日发病 ,当日即送到本院治疗。病虎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两眼无光、呆立或伏卧 ,驱赶走动全身肌肉震颤 ,可视粘膜苍白 ,眼角膜混浊 ,结膜有出血斑 ;出现怕冷、流涕等感冒症状 ;病虎胸前、腹部、四肢和尾部出现水肿、淤血和溃烂 ;被毛无光泽 ,且易脱落 ;病虎头不停转向右侧 ,出现…  相似文献   

7.
南方某虎熊乐园驯养的孟加拉虎、东北虎和华南虎共60多只。为恢复其野性以便日后放归大自然,平时挑选青壮龄虎放入斗兽场,让虎扑咬活牛、活马直至将其咬死,牛马肉将直接用来喂虎。1998年9月份以来,发现个别虎上午斗兽时很凶猛,但到下午却突然栽倒在地,口流鲜...  相似文献   

8.
临床检查 该犬营养中等,被毛粗乱,无光泽,易脱落;体温38.7℃,心跳116次/分,呼吸23次/分,眼结膜苍白。喜伏卧,不愿起立,喝令起立时四肢负重不灵活,呆立不动,双目凝视,嘴唇皮肤有麦粒大的出血斑,食欲正常。  相似文献   

9.
耕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治耕牛伊氏锥虫病在剑川县沙溪乡流行较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该病每年7月初开始流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至10月基本平息。1982年发病情况:沙坪25头,甸头49头,四联7头,寺登15头,东南7头,共计103头...  相似文献   

10.
Trypaidium是法国罗纳梅里厄公司研究生产的一种抗锥虫药物,据报道欧、亚、非洲许多国家已用于治疗牛、骆驼、羊伊氏锥虫病,疗效甚佳。为考察该药对马伊氏锥虫病的疗效,特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马12匹,系湖北省钟祥县柴胡区当地品种,体重184~317kg,伊氏锥虫血清学检查阴性,未用过任何抗锥虫药物。购回后用左旋味唑驱虫,观察1周皮下接种京山县畜  相似文献   

11.
调查搜集、整理了巢湖地区1980~1994年间家畜伊氏锥虫病疫情档案和临床资料,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发病季节、地理分布、传播途径和媒介以及免疫学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摸索出了该地区家畜伊氏锥虫病的流行规律,据此提出了对该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场牛、马伊氏锥虫病发生于1975年10月下旬,首先是三队一匹怀孕5~6月的母马,在诊断时由于我们对此病缺乏认识,见到两后肢肿大,误认为是妊娠浮肿。后该马病情日渐严重,又怀疑为马副丝虫病(同期住场部队有一匹马病后血检时患此病),经用敌百虫注射后,次日流产骡胎一个,这时病马消瘦很快,食欲废绝,四肢无力,体温高热,即采血送潜江县兽防站检查,检出马伊氏锥虫( ),虽用贝尼尔、九一四等交替治疗,精神、食欲有  相似文献   

13.
(一)材料与方法 1.被检动物:从浙江嘉兴、兰溪、鄞县等地购进的水牛。 2.采用的方法:间接血凝反应法(操作方法略,抗原为兰溪县制)。血片检查法。小白鼠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14.
由于锥虫出现在病畜血液中常无一定,特别是慢性病例或水、黄牛锥虫病更是如此。因此,单从临床诊断和涂片显微镜检查,往往得不到确诊而漏治造成死亡,或为保虫宿主,为传播疫源。云南省位于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是锥虫病的老疫区。据资料记载,家畜锥虫病早在1882年即由国外传入省内,且感染严重,损失极大。建国以来,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大减少。然而病原和传播条件仍然存在,各  相似文献   

15.
牛的伊氏锥虫病,常呈亚急性和慢性经过,虫体在血液中出没无常。由于用血液涂片检查诊断是很局限的,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最敏感和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法。过去对伊氏锥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仅以补体结合反应来衡量,而该法仅适用于感染后期,且操作复杂,滴度较低,达不到早期诊断的目的。Gill(1964、1965)用被动血凝对实验感染锥虫的家兔做了实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化、免疫学和病理组织学等方法首次证实动物伊氏锥虫发病过程中肾脏的捐害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用PEG沉淀法测得人工感染伊氏锥虫兔(新西兰白兔)于感染后第2周开始出现循环兔疫复合物,试验兔于不同时期剖杀,肾组织经免疫荧光染色后发现,8只感染兔中7只(占87.5%)的肾小球内有沿毛细血管壁排列的、典型的、不连续的颗粒型荧光模型,1只感染兔和全部对照兔的肾组织内未出现特异性荧光。感染兔的肾组织经H.E、PAS、Jones'methenamine silver和PTAH染色后可见肾小球肾炎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部分感染兔的肾组织内有微血栓存在,电镜观察结果与上相吻合,感染兔的尿液经定性、定量测定有蛋白出现,血清经50%溶血试验测定发现血清总补体活性升高,对照兔无上述病变。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先后研制了锥虫病,肝片吸虫病单能诊断液,并已用于耕牛上述疾病的普查。之后根据在同一红细胞上可以附载多种抗原测定多种抗体的原理,又进行了锥虫和肝片吸虫两病双联诊断液的研制。 (一)材料与方法 1.抗原制备 (1)锥虫抗原制备:取液氮保存的锥虫,用大白鼠增殖,待虫体达高峰时放血、离心,取棕黄层细胞,过DEAE纤维素柱分离虫体。将纯净虫体冻融后超声波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作抗原,低温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8.
间接血凝诊断耕牛伊氏锥虫病是目前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在大规模普查时,面广量大,如何提高检验速度,在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实为急待解决的问题。1982年秋及1983年春我们用血纸法对市郊三个公社700余头耕牛作了伊氏锥虫病普查,情况简述如下: 血纸制法 将普通滤纸裁成长12厘米、宽2.5厘米的纸条,用三棱针刺破牛耳静脉采血,将纸条一端浸润血液约3厘米,另一端在浸血前写明畜主姓名和牛的特征,以便查对。待血纸晾干后装入纸袋中备检。一个纸袋中可装一百多个样品。  相似文献   

19.
用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腹腔接种8只健康山羊,定期采血,分别用双缩脲法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析血清总蛋白及其各组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含量感染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清蛋白中的各组份的比例实验前后具有明显地变化。各组份均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血清白蛋白(A)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01);β球蛋白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01);γ球蛋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01)。被感染的8只山羊在57天的血液压滴镜检中未见虫体,但第33天采血接种小白鼠,可使其发病死亡,血液压滴镜检有大量锥虫。  相似文献   

20.
河唇镇鸭岭村杨某饲养的一头母水牛,体况肥壮,体重300kg,6岁,初次怀孕,1984年8月21日经助产产出小牛1头。为防止人工助产而造成感染,每天一次注射青霉素280万单位,连续3天。自产后食欲不振,牛体日趋消瘦。9月17日,患牛出现神经症状,体温40.5℃,呼吸32次/分,脉搏62次/分,症状逐渐加重。9月22日临床检查,体温有所下降,食欲锐减,患牛腹部紧缩,神经过敏,呈惊恐状,双目圆睁,两耳竖立,颈、腰强直,四肢僵硬,屈伸不便,行走及转弯艰难。 血清检验结果 耳静脉采血5ml,取血清适量,加炭抗液(湛江市诊断室制造供本县普查牛锥虫病的诊断液)一接种环,拌匀,静置5~10分钟,反应为卅。为进一步确诊病原体,从耳静脉采血抹血片两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