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个多年误解的提法立法究竟有几道程序,人们的看法可能不尽一致,但对"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法律的公布"这个提法,不少人的认识倒是奇怪的一致。《中国立法制度》一书认为"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立法学总论》一书也认为"公布法律是立法程序中必须不可少的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写道:"因此,法律的公布也就成了立法程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立法学原理》认为"法律的公布是立法过程中的第四道程序";《立法学》认  相似文献   

2.
根据法律规定,地方性法规制定之后是否需要报请批准,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地方性法规制定之后不需要报请批准即可生效,只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即属于这一类。还有一种是地方性法规制定之后还必须报请批准才能生效。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两个条例以下简称自治法规)还必须报请批准才能生效,则属于这一类。本文所说的地方立法专指后一类。  相似文献   

3.
王珺 《理论月刊》2008,(4):92-96
本文针对构建仲裁中正当法律程序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作为论述的起点和理论背景,笔者首先介绍了有关正当法律程序的一般理论.而后,基于对仲裁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仲裁正当程序的特殊内涵,并具体阐述其不同方面的标准.最后,结合各国立法、仲裁规则相关规定之比较,针对我国<仲裁法>的不足提出建议,以期完善.  相似文献   

4.
张逸帆 《公安学刊》2010,(2):103-103
公民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基石。只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理解法律、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法治大厦才能恢弘建立。然而,如何将一项项抽象的法律规范.一条条艰深的法律原理植入公民的心田,扫除几千年人治模式遗留下的阴影,培养健康积极的法治意识,不仅是法治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国法律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法律公布是立法程序的一个必经阶段。法律公布是指法律的公开发布,即法律通过后应在法定的刊物上予以正式的公布,这种刊物应该以法律制定者或批准者的名义出版,具有正式的性质。法律公布也是立法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法律在通过后,没有用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公布,则表明该法律还没有走完立法程序,该"法律"就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公布法律的程序不完善、有缺陷,那么即使制定或批准的法律本身是完善的,在实际执行中仍有可能会发生混乱现象。所以,完善、科学的法律公布制度,对于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保障和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  相似文献   

6.
根据《立法法》,国家的立法要经过提案、审议、通过、公布四个程序,其中缺一不可。前三个程序至少在形式上往往比较规范,最后一个程序则问题较多。《立法法》第五十二  相似文献   

7.
陈光 《青年论坛》2013,(6):107-113
立法后评估是衡量或检验一部立法质量高低的基本制度.因立法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制度功能和意义,其可操作性的理论设计较为详备,以及对一些前沿性理论和制度的容纳,使得该制度“看上去很美”.然而,可靠性与有效性是立法后评估走向“实际很有效”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尽管汪全胜教授等所著《立法后评估研究》对立法后评估的基础理论及如何操作进行系统论述,但没有从理论上有力解答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问题,尤其是如何保证评估信息的可靠与评估回应的有效.立法后评估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也表明我们对可靠性与有效性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对此,可通过重构评估主体模式以及改进评估方法和技术等方式,来增进立法后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选同 《协商论坛》2012,(9):61-61
近日,中共陕西宝鸡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正式出台《中共宝鸡市委关于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9.
刁涌 《前沿》2012,(4):85-87
近年来,有问题证券公司被托管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托管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道奇特的风景。托管是我国当前有问题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常见方式,我国《证券法》第153条将其规定为证监会的监管措施,新近出台的《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仍有一些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公司僵局在我国公司实践中经常发生,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对解决公司僵局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随着我国新公司法的实施,公司僵局问题在实践中仍有许多盲区,基于此,作者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公司僵局的概念、形成原因、种类及处理公司僵局的原则,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以期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龙江  陈金全 《求索》2007,(3):80-82
本文分析评价了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代表作《法律、立法和自由》第一卷的法律思想,指出他通过批判建构论理性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重视进化论理性主义,以此作为自己的理论前设,提出在无知观基础上的内部规则即自由的法律和外部规则即立法的法律两种法律观的各自特性,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自由的法律优先于立法的法律,但立法的法律仍然必要,在内部规则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时,立法的法律应该发挥对自由的法律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永峰 《人大研究》2014,(12):33-35
<正>规范立法活动和提高立法质量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立法制度完善的同时,执法、司法、守法共同构成我国法治发展新的评价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新的法治方针,这也表明我国的法治建设引入了多元的价值诉求。为适应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发挥立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立法法的修改务实、必要。立法法是健全我国立法制度的主要规范依据。自2000年施行以来,立法法在规范立法活动、完善  相似文献   

13.
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在"法则区别说"时代遵循的是"动产随人"原则。随着商事交往的发展,萨维尼提出的对动产和不动产物权一律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的观点逐渐受到认同。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的规定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引入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但是没有进行适当的限制,不利于交易安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知情权在现代消费者权利体系中有着基础性地位,它决定着消费者其他权利的实现,我国虽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初步确立了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但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仍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程序救济保障,消费者撤销权的确立和消费警示的规范有利于改变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5.
喻军  叶进 《求索》2007,(6):106-107,105
连带使用行为是市场经济中对他人商标合法使用的现象,是商标权限制的一种形式,在国外司法实践中对此类行为进行了相应的法律规制。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且存在着不规范连带使用造成不正当竞争的后果,而我国法律对这类行为尚无明文规定。本文试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建议在法律规定中明确连带使用行为的法律地位,规范商标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和我国立法管制的缺位。我国现阶段有关就业歧视规制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规制的不足、行政执法的不足和司法规制的不足三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立法手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是维护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将反就业歧视纳入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是我国劳动领域立法最为密集的一年,其中三部法律构成了劳动立法的主体。《就业促进法》为充分就业、平等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劳动争议提供了法律救济的途径。这三部法律各有其突出亮点和内在逻辑,前后呼应、互相衔接,是我国劳动关系领域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3,(26):22-23
1.信托法混淆了委托与信托 我国信托法混淆了委托与信托,导致了信托财产归属上的错误。双重所有权并不是大陆法系引入信托制度的障碍,从法理上说,  相似文献   

19.
李倩  石宏 《中国人大》2010,(12):48-51
在《法律适用通则法》(以下简称《通则法》)实施前,日本的主要法律适用规范是1898年制定的《法例》。《通则法》是日本于2006年在对《法例》内容进行重大修改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魏文彪 《人大研究》2006,(12):11-11
据报载,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前夕《,反垄断法》(草案)确定不在该次会议上审议。这是继《物权法《》破产法》之后,又一部在审议前夕被突然撤下来的重要法律。一位人大制度专家表示“,这预示着我国立法博弈的时代已经来临”。立法博弈时代的来临,首先是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标志。如果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缺乏实现权利的意识自觉,就不可能会有参与立法博弈的愿望与要求,立法公平与社会公正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立法博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民众参政议政要求增强的产物,立法博弈时代的来临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