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市场竞争的公平诚实原则要求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市场主体不平等、行政垄断严重、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等问题。因此 ,进一步完善法制 ,加强立法 ,严格执法 ,加强道德建设 ,重建道德规范体系 ,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试论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霞  张艳慧 《前沿》2002,(4):47-50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对改进德育课教学 ,而且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一是道德与法律具有同质性 ;二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 ;三是道德与法律相互生成和转化。  相似文献   

3.
行政自制的三层结构——和谐社会的行政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权的制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相对于“他制”的外部制约,行政自制是一种内部制约,是行政权在道德、法律、规则下的自我约束。道德自制为自制结构提供价值指向和主观要求,法律自制为自制结构提供合法基础,而规则自制则以其灵活性把道德要求和法律约束同时贯彻到行政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三层自制共同构成了对行政权进行自我约束的有效通途,也构成了和谐社会中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关系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公民道德紧密相关、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公正与否与行政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提升公民道德、完善行政道德,推行道德法律化,是减少交通事故、科学合理处理交通事故,构筑社会主义和谐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汪青松 《桂海论丛》2007,23(4):22-24
规避行政道德失范既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行政道德体系的需要,更是实现依法行政和抵制行政腐败的需要。目前,规避行政道德失范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机制构建,即高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价值观的行政道德指引机制,切实加强行政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濡化机制,稳步推进行政道德规范向行政法规的转化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行政道德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对行政道德失范的全方位监督制约机制,成立富有实效的行政道德失范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诚信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却又在人们的行动中常被忽略的问题。针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严重缺失,明确区分道德上的诚信与法律上的诚信,建立现代公正意义上的诚信美德,加强对诚信和公正的法制保障,是道德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遵循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的善与恶,对与错,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的认识和评价,是维持和调节行政机关、公务员、公民与法人三者之间关系的隐性规范。  相似文献   

8.
万敏 《理论月刊》2004,(6):111-113
道德与诚信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却又在人们的行动中常被忽略的问题.针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严重缺失,明确区分道德上的诚信与法律上的诚信,建立现代公正意义上的诚信美德,加强对诚信和公正的法制保障,是道德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虐猫事件"显示了网络强大的道德强制功能,更引发了法律人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经久问题的深度思考,特别是道德的法律强制实施的关注.法律对道德的承担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但必须注意合理性限度.法律对道德的过多承担会造成法律对道德的取代,也会戕害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01,17(1):76-78
加强行政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强化和完善行政道德要求在行政法规和相关法律中的建构 ,加强行政道德立法 ,规范行政官员的从政行为 ,健全和完善行政道德监督机制 ,是预防和查处行政道德失范与行政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道德建设的推进应以法治来支撑 ,它不仅是立法环节以法律的技术性吸收和确认道德标准 ,即通过道德法律化去实现道德的追求 ,而且是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及法律宣传教育等多个渠道即法治的全过程深刻的阐扬法治意识 ,以促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葛羽哲 《今日浙江》2011,(21):62-62
正直,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公正坦率"的意思。从内涵上理解,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公正的道德行为;它是一种社会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个人的刚直性格。  相似文献   

13.
赵后起 《传承》2011,(18):48-49
在道德领域,社会公正原则要求社会维护个体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它要求社会对其成员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和行为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其做出的牺牲进行相应的补偿;它要求社会认可其成员作为道德主体实施公私兼顾行为的道德合理性;它还要求在社会中,不道德的人和行为必须付出代价。维护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是道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道德     
骆诚 《当代广西》2004,(23):39-39
“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并且这种选择乃是一种合理的欲望。”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给道德下的定义。唐朝哲学家韩愈认为:“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尽管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但在基本道德准则上,还是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正因为这种不同的文化都在不约而同地创造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职业道德,正是依靠法律约束力和职业道德的支撑力,使一个行业得以健康发展。政府是一个国家、社会的行政管理机构,也有其行政道德准则规范政府机关人员和行政  相似文献   

15.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合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16.
法伦理学如何可能——法伦理学的属性、使命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伦理学是从法学与伦理学的结合点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近代以前 ,法伦理学没有独立的存在形态 ,它被包容在哲学伦理学这一大的门类之内。但对法律的道德思考一直就没停止过。 1 9世纪中叶以后 ,现实社会对法律的确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证主义哲学和职业法学家的出现 ,强调了对法的客观科学的分析 ,排斥法律中的价值因素。二战后 ,对人类灾难的反思和社会的要求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法伦理学因此具备了蓬勃发展的独立姿态。法伦理学的学科属性取决于它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它既研究法律的正当性问题 ;又研究法律中的正义问题 ;还研究新兴领域的法律和道德难题。与此对应 ,它研究的方法既要有思辨的哲学方法 ;又要有价值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还要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法伦理学的最大使命是对法律的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17.
行政道德建设中的制度伦理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道德建设中的制度伦理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行政道德制度化和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行政道德制度化就是指把一部分行政道德要求以规则的形式确定下来 ;而只有具备道德合理性的制度才能为行政道德建设提供有利保障。所以 ,行政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完善 ,不仅是量的增加 ,更为重要的是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陆传照 《前沿》2002,(10):122-124
政府道德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道德行为 ,行为主体的特殊性 ,决定政府道德行为在支配行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本身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政府道德行为在社会道德行为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对社会生活的特殊作用以及我国加入WTO的国际背景 ,都决定我们必须加强行政道德建设 ,重视政府道德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变迁中,当公共领域里,利益矛盾直接而尖锐,主要须靠法律调节的情况下,道德-法律关系发生着重大变化.这个变化的表层是,道德论地位日益缩小,论作用逐渐减弱,从社会调控的前线退居二线;法律论地位日益扩大、上升,论作用日益强化,进入社会调控的第一线.这个变化的深层则是,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或灵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都是如此;而法律则是体现道德之精神、灵魂的载体.可以比方说,道德是统帅,法律是送统帅去其想去之处的车子;或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来表达:道德是体,法律是用.  相似文献   

20.
高晓红 《前沿》2007,4(10):139-142
公务员道德,指的是公务员在其行政和履行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且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特定职业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传统、道德心理意识、道德品质等。它是公务员在公共行政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公务员这一特定职业的职业责任的价值表达。公务员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但它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殊性。公务员道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伦理意义,因而研究公务员道德及其发展过程就成为格外重要的一项工作了。公务员道德发展过程依次经历"前道德阶段"、"习惯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