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婚恋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折射,当代青年面临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的冲击和影响,婚恋观也呈现出多元特征,择偶条件随时代而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恋状况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婚恋难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传统意义上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观念在青年中悄然生变,背后有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任涛,刘德义“民族文化素质与现代化”是一个有很强的现实性,并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一关系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带根本性的大课题,不仅引起大陆专家、学者、党政领导的重视,而且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乃至国际...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是一次针对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的调查:采取问卷方式抽样调查,调查共选取了大连、天津、长沙和柳州4个城市的7000个青年样本和220个企业样本。内容涉及城乡青年受教育情况、青年劳动力市场情况、就业青年的总体状况以及青年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等内容。调查对象为15岁至29岁的青年以及他们的雇主。张丽宾是这次调查的主要负责人,她介绍说,这是在中国开展的有关青年就业问题的首次较大规模的调查,正好满足研究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的紧迫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7年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后分析研究完成的.报告从青年的生存健康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公共参与权、婚姻家庭权、社会保障权、文化娱乐权以及青年权益的法律保障等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青年权益发展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7-2010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发现有:①2006-2009年16-29岁人口规模增加,16-34岁人口规模减少,未来15年规模均将缩减;②金融危机前期缩减了青年就业人口的规模,金融危机后期就业规模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③金融危机使得自营劳动者比例减少,而雇员比例增加,创业愈加艰难;④金融危机时期青年就业人口平均周工作时长明显缩短,后金融危机时期时间又有所延长;⑤25-34岁青年人口中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在金融危机高潮期2008年达到峰值,随后的2009年有所下降,而20-24岁青年人口失业比例一直是最高的,而且还在不断升高;⑥大学专科学历,乃至大学本科,是失业人口比例最高的人群,一半左右的青年失业人口是“毕业即失业”.  相似文献   

6.
欧阳海燕 《小康》2011,(6):32-36
三分之二的城市青年表示,住房支出令他们倍感压力。而压力对于青年人最明显的五种影响是:日常生活精打细算、心烦、减少休闲娱乐活动、缺乏安全感以及担心失业。对于奋斗在一线城市的青年人来说,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在于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买房难、租房不易,住房问题难以解决,以及收入不满意,因此有近五成一线城市青年觉得自己更适合在二三线城市居住  相似文献   

7.
1996年中国农村青年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中国农村青年状况■王大晶据中国官方1996年的统计,中国总人口12.2亿。其中农村人口9.2亿,占75.7%;农村劳动力4.5亿,农业劳动力3.23亿,占乡村劳动力71.8%;非农劳动力1.27亿,占28.2%。中国农村青年以14—28岁年...  相似文献   

8.
青年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和创新的历史。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力资本的竞争,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日本政府早在1982 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 世纪的保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编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得到人们共识,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界的理性选择。青年文…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现代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社会客体——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现代化;二是社会主体——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指人的素质要能够适应并能推进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是“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14-29、14-35岁青年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结论是青年人口总量和比例逐年减少;低龄青年性别比偏高,且在未来会更为严重;流动是影响青年群体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广东是青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我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青年的城镇化;流动青年规模大,远距离流动比例高;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比14岁以上总人口高1.7年;青年在二、三产业中就业的比例高于父辈;青年的平均初婚年龄在推后;未婚青年的性别比偏高趋势严重,婚姻挤压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1.
冯晓阳 《前沿》2010,(12):4-7
提高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水平、生产能力和思想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衡量青年农民文化素质的现状。从农民自身、城乡二元体制和文化氛围的缺失来分析影响青年农民文化素质提高的原因,然后从改进农民自身观念、探索城乡流动形势下青年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及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青年农民文化素质的建议,最后简要阐述在新形势下提高青年农民文化素质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启辉 《前沿》2010,(5):105-107
文化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因素、特殊的地域环境因素及各民族自身的不同发展等原因,形成了多种文化特性并存的局面,从而导致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进而制约了多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从文化因素的层面入手,对多种文化特性的形成及原因、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更好地促进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确理解多民族地区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汉傣之间:阿昌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昌族从明清以来就深受周围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族和傣族文化的影响,其社会发展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的结果。从地理位置来看,阿昌族正好处于汉族和傣族之间的缓冲地带或直接被其所包围,因此与周边的汉族和傣族之间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婚姻关系的存在。在族群认同的过程中阿昌族容纳了汉、傣等民族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媒介在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播和旅游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有效推动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民族地区从客观现实出发,应使用本地传统媒体进行对内文化传播,用网络新媒体和海内外著名传统媒体进行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应积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为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台湾平埔族群文化变迁及其原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埔族群在清代被汉文化所融合,其文化变迁速度之快,传统文化消失之彻底为其它台湾少数民族所仅见。文章首先阐述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过程,然后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原因作了分析,并认为平埔族群文化发生变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最后文章还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实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系统内子系统之间有机结合、合力运行的过程,而推动教育系统运行的动力因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运行中必须遵循有序性、协调性、互补性的原则,才能够保障教育系统内少数民族文化的顺利传承。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陶犁 《思想战线》2002,28(4):45-48
旅游产品整体上具有文化性 ,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经济运作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 ,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可视为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以历史文化或地域文化的形式 ,可以渗透到所有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与其它旅游资源要素组合 ,深化和影响各类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鲍扬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0):127-133
文旅演艺产品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贵州依靠自身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出多部富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旅演艺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文章对有关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