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当前美国爆发的"中间性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美国经济在信息乘数加速纳指飙升、即时得力的客观调控合力作用下 ,扩张至极点。新经济亢进 ,在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联储提息使美国经济出现剧烈振荡 ,爆发了一次“中间性衰退”。理由是 :这次衰退是新经济背景下的现象经济与实际之间爆发的 ;实际经济下降领域主要在信息技术产业 ;现象经济也只是纳指遭受巨挫 ;这种衰退无周期性和同期性 ,危机程度轻 ,持续时间短 ;现象经济与实际经济脱节表现异常明显 ;学术气氛较浓 ,使人联想到“中间性危机”的丰富内涵。新经济调整、联储连续降息石油价格企稳今年下半年可望摆脱“中间性衰退”。  相似文献   

2.
西欧经济走向复苏关树芬一、西欧经济衰退已到谷底西欧经济经历两年增长放慢(从1990年中至1992年)和一年衰退(从1992年中至1993年中)之后,已进入萧条阶段。从总产出看,这次衰退超过了上次衰退(1980-1982年),成为1975年以来西欧最严...  相似文献   

3.
西欧经济走向复苏关树芬一、西欧经济衰退已到谷底西欧经济经历两年增长放慢(从1990年中至1992年)和一年衰退(从1992年中至1993年中)之后,已进入萧条阶段。从总产出看,这次衰退超过了上次衰退(1980-1982年),成为1975年以来西欧最严...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经济新特点、新格局、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上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二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下半年,金融危机触底反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经济衰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绿色经济"发展将呈强势,全球经济要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5.
去年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过热现象,使美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市场利率上升,触发了10月19日股市的狂泻。这次股市风潮目前虽已暂时得到控制,但远未稳定。它对美实际经济的影响也不小,已引起消费和投资大幅度下降,存货猛烈增加。这次风暴虽然对工业国间经济政策协调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基本僵局仍未打开,总的效果并不理想。西方经济这一周期的复苏繁荣阶段即将走到尽头,今明两年内如发生一次新的周期性衰退并不足奇。下次衰退不能排除会伴随着金融风潮,有可能成为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经济研究机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今年2月发表了《对日本经济的中、长期预测》,现介绍如下: 一、中期预测 这次日本经济长期衰退,主要是由于80年代后期的设备投资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和住宅投资的迅速膨胀,导致库存调整压力增大。加之日本银行采取了重视利率、轻视货币供给量的金融政策,致使经济衰退进一步深化。再加上1993年上半年度的日元升值、冷夏、多雨等外部原因打击了刚刚出现微弱的经济回升势头,导致衰退长期化。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末从美国开始的这次西方经济危机,业已跨入80年代而迄今尚未见有迅速摆脱的明显迹象。在初期阶段,绝大多数西方观察家都认为,它只是由第二次石油涨价冲击所触发起来的一次比较轻微和短暂的衰退,谁也没有料到它会如此严重和拖得那样长久。今年以来,不少西方和第三世界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对这次危机的前景越来越悲观,有的甚至说目前西方经济中有不少现象和30年代大危机前夕,惊人相似。这次危机的前景究竟如何,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类似30年代那样严重的大危机,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初析21世纪首次美国经济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首次美国经济衰退是一次颇具争议的衰退,衰退期间GDP没有达到两个季度萎缩的传统界定标准;但从生产过剩和就业减少等角度看,它是符合衰退的界定标准。此次衰退是在全球化加快和IT革命引起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高技术产业严重收缩、整体经济降幅较小、衰退由供应而非需求问题引发、西方经济衰退同步性加强等新特点。投资严重下降是衰退的直接因素,与前些年投资过度、股市泡沫破灭、油价上涨、紧缩货币政策及高贸易逆差、高私人债务等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相关,而“9·11”事件则是经济陷入衰退的关键。与二战后前9次衰退相比,此次衰退较轻微和短暂,预测2002年美国经济复苏也可能是相对温和的。  相似文献   

9.
印度抵御住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于去年7月初的泰国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然后波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拉美、欧洲和美国。货币大幅贬值,股市狂跌,人们惊惶失措,不少学者撰文预言世界经济面临大衰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还引起社会动乱和政局危机。然而,印度却抵御住了这次金融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接二连三地爆发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近10年在低谷徘徊,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而美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一直良好。到今年2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7个月,打破20世纪60年代持续增长106个月(1961年2月到1969年12月)的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美国经济也存在不稳定因素甚至风险,但迄今没有将要发生衰退的迹象。这次美国经济增长期有可能持续到2020年前后。在此期间,美国经济也会出现起伏甚至衰退,但能够避免爆发大危机或大倒退。随着经济持续增长,美国的综合国力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拉美而言,2002年是危机与动荡相交织的一年。受阿根廷危机的影响,经济严重衰退,危机阴影重显;多国政治出现震荡,左派力量抬头;社会动荡因素放大,安定局面难以维继;多元外交活跃,顺应全球化趋势明显。 一、经济。由于受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缓慢、美国经济摇摆不定、日本经济继续衰退、欧洲经济停滞不前的影响,尤其受阿根廷危机的影响,2002年拉美  相似文献   

12.
1981、1982年,是马来西亚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1981—1985)的头两年。这两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持续的经济不景气,它们为摆脱困境,通过采取“奖出限入”、扩大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办法,把经济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西方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下,马来西亚亦深受其害: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工、农业生产停滞或衰退;外贸收支及国际收支恶化,出现战后罕见的逆差;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大;失业率回升……整个经济又陷于困难与衰退之中。  相似文献   

13.
受美国经济衰退及“9·11”恐怖袭击的双重影响 ,2 0 0 1年世界经济增速大幅滑落。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步放缓 ,东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困境不亚于 2 0世纪 90年代末那场金融危机。以网络股为主的“新经济”股泡沫破灭 ,导致全球股市大幅震荡。经济活动疲弱使国际贸易萎缩 ,跨国并购收缩致使外国直接投资滑落。此次衰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引发的“新经济”型衰退。全球联手采取空前的反衰退措施 ,美国经济复苏将推动2 0 0 2年世界经济转晴。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的拉美经济:增长与动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 年代拉美经济在长期衰退后恢复增长, 但增长速度并不高, 远远没有恢复到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经济增长势头先后两次被打断, 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在90 年代末再度陷入衰退。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前后经历了4 个阶段:70 年代中期至1982 年为试验阶段; 1982 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至1985 年为广泛动员与起步阶段; 80 年代后半期被称为结构调整阶段; 整个90 年代为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美国经济"风云突变",从去年下半年起急剧减速.GDP增长率从2000年第二季度的5.7%降到第三季度的1.3%;至今年第一、二季度分别为1.3%和0.7%.其中工业部门已发生衰退,工业生产指数连续9个月下降,从去年9月149.0降到今年6月的142.5.6月工业生产设备利用率降到77%,低于1990-1991年衰退期间的水平(78.1%).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西方经济正处于周期的正常繁荣阶段。对于衰退何时来临,西方经济学家看法不一,主流观点认为,至今尚未看到衰退来临的迹象。今年美经济从繁荣转到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完全排除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布什至今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经济总政策,在举世瞩目的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上至今举棋不定,决心不大,并与联邦储备局的政策观点发生分歧。这对目前美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济继续衰退 改革面临困境——2002年拉美经济形势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以下简称拉美地区 )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 :经济继续衰退 ,改革面临困境。根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最近发表的年度总结报告 ,拉美地区经济在上年仅增长 0 .4%的基础上 ,2 0 0 2年出现负增长 ( -0 .5% ) ,为最近 2 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GDP)为 -1 .9%。阿根廷、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 GDP分别下降 1 1 %、1 0 .5%和 7% ,是衰退最严重的国家 ;秘鲁、多米尼加和厄瓜多尔 3国的增长率超过3 % ,算是拉美地区的佼佼者 ;其他国家的增长率都不到 3 % ,其中巴西和墨西哥两个地区大国分别只增长…  相似文献   

18.
当前西方国家经济在摆脱前一阵滞胀困境后,进入了衰退与低速增长的轮替。每次从衰退中复苏,经济增长率总不高,且逐渐下降直至再次陷入衰退。在当今七经济大国中,英国此种情况尤较突出。 一、此次经济衰退、复苏及进入低速增长概述 英国经济从80年代初周期性衰退复苏以来,经历9年低速增长,从1981年至1989年,平均年增长3%。到1990年5月,先于欧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东西方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抗日益加剧以及存在区域性冲突和悬而未决的南北关系问题,混乱和不稳定已经取代了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国际政治局势。当然可以把局势的这种不利变化部分地归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维护世界秩序的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衰退。此外,联合国作为仲裁机构的地位也下降了。现在世界经济仍然受全球性衰退的围拢,使形势变得更加暗淡。悲观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股  相似文献   

20.
英国保守党大选获胜的原因:1.社会基础更加广阔和稳定;2.经济政策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减税计划争取了选票;3.梅杰个人的魅力;4.保守党内部团结一致;5.国际大气候有利. 梅杰政府的今后政策趋向:经济上,当务之急是使英国尽快走出衰退,实现90年代经济繁荣;政治上将维护国家政局稳定和联合王国的统一;外交上,力争在国际上保持英国的大国地位和发挥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