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向王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是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密不可分的。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改革方案相比,无论是秦代的商鞅变法,还是宋代的王安石变法,都没有跳出旧有的模式。这是因为,在封建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傅煜遥 《法制与社会》2014,(15):143-145
宪政是宪法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宪政强调国家权力的限制和防范,强调公民的参政权和政治程序。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依照简单的理性逻辑,不断向西方借鉴,缓慢发展。在富国强兵的理想和救亡图存压力下,近代中国对宪政价值与宪政文化理解出现了偏错,使得中国近代宪政之路荆棘丛生、曲折坎坷,且这种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的思维模式影响中国的宪法实践至今。厘清中国近代宪政发展历程,反思中国近代宪政实践为何陷入困境,糅合中方传统政治模式与西方宪政文化,最终达到宪政文明。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政治话语,根本上源于对西方宪制语境下的文化传统及价值标准的体察与适应。然而,自从梁启超试图将西方的民主思想在凝聚国家"群"力的目的之下予以转译,法治之于中国的实践道路则呈现出与之完全不同的样态。西方的成功经验只是为中国指引了一个理想化的方向,而那种基于文化与制度的中国性认知,则为清末救亡语境下梁启超所进行的政治话语转译与实践提供了另一种叙事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制度构建与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秀兰 《法学论坛》2006,21(4):118-123
从《资政新篇》的问世到1944年《中华民国专利法》的颁布,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由于近代专利制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加之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因而近代专利制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逊于西方。  相似文献   

5.
宋立会 《河北法学》2023,(4):143-155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教育立法深受西方影响,家庭教育逐渐在立法中出现。清末立法以学前教育辅助家庭教育,首次提出了“家庭教育”一词,民国时期则出现了专门的家庭教育立法。中国近代家庭教育立法的演进与嬗变,是与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同步进行的,也是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曲折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从无序化、零散规定到体系化的立法阶段。通过对近代家庭教育立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从中获得对当今家庭教育立法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章友德 《检察风云》2011,(13):58-59
近代中国被动追求现代化的曲折历史自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充满曲折和艰难。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一系列对峙中失败,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上,传统的王朝都难以应对新型国家的各种挑战。传统的中国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后,中国在西方“船坚炮利”的侵略面前,被迫走向近代,从而也开始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本身就有与世界趋势一体化的要求,它涵括着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是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协商在基本概念、实践基础、协商主体、协商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别,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契合之处,我们在充分认识二者的区别及相同之处的基础上,要积极借鉴西方协商民主,不断加强、完善我国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宪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宪政思想述评□夏泽祥钱昕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代表了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最高水平,引起了后人的关注。有关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著述可谓洋洋大观,但政治学、历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几乎都把他的五权宪法作为民权...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是一种居于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它作为一个舶来品,经历了一个模糊发展的过程,对我国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它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郭玲  王瑾 《法制与社会》2012,(17):124-125
本文简要概述了马克思之后唯物史观在西方世界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唯物史观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唯物史观在近代中国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历史观念契合,同时也充当着缓解后发现代化国家历史焦虑的角色,这决定了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总结了欧美、日本等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成败的历史经验,采纳西方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学说,并加入中国历史上政治统治富有特色的经验而形成的,是其宪政思想的精华。其思想渊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又有西方现代民主思想的因素,是中外思想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丁敏 《中国律师》2009,(12):85-87
自古以来,中国和日本都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国家,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法律传统。然而,当近代西方法治文明的洪流席卷而来时,由于自身文化中法治传统的缺失,实施宪政,这一西方国家水到渠成之事,到了中国和日本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之举。因此,近代两国一系列的宪政措施实质上都是“宪法工具主义”影响下的产物。通过中日两国的宪政历程之比较.或许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60年代,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冯桂芬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针,提出了整顿吏治的新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勤华 《法学》2004,(12):3-16
中国近代法学 ,并不是国人在继承中国古代法学 (律学 )之基础上诞生的 ,而是通过移植西方法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着特别巨大的启蒙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对近代西方法学观的内涵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其载体 ,传播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争论 ,传播的历史意义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并就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若干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宪政与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国人对宪政的渴望,显然来自这一事实:近代中国社会在经历几千年未有的大变的过程中,并没有使出产于西方的宪政在近代中国扎下根来,宪政之名时常为学人和政治家所响唱,但宪政之实则未降临。于是,人们不得不深入探究宪政在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种种际遇,从文化上、政治上乃至话语文本的选择上深刻检讨推展宪政的种种得失,并为宪政寻找生长点和发育场,进而在学理和社会政治的双重层面上确立宪政的安身立命之所。围绕这些问题,王人博教授的倾心倾情之作《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主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益的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生态政治的发展历程上,将中西方发展情况相对比,从中国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政府建立和生态政治文化建设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特色的科学性、和谐性、民主性的生态政治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对司法独立的价值追求与现实依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秀桃 《中国法学》2003,(4):164-173
司法独立来源于西方近三百年政治革命和文化发展的结晶 ,是现代司法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司法向来司法行政合一 ,司法权既无法获得独立 ,也没有必要的权威。近代已降 ,面对西方的冲击 ,在清末新政改革中 ,传统司法按照西方司法独立的制度框架开始了艰难的近代转型 ,这一转型成为民国时期法律变迁和司法改革的主脉。本文立足于对司法独立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全面考察 ,认为近代中国在对司法独立进行价值追求的过程中 ,逐渐抽空其内在的生命 ,转而崇拜其外在的空壳 ,并将这个空壳视为真实的存在 ,以便于使其依归于中国的现实 ,实现其一种本土化的选择目标———从理想到现实的转换、从价值理念到工具理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方各国共和体制的建立,一般经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如美国;一种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渐进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如英国。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是清末政治制度发展上的两种价值追求,是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两个基本方向。因此,立宪派与革命派关于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论战历来都是研究清末思想史所无法回避的重中之重。但历来对立宪派在推动近代中国政治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却有不同看法。本文从立宪派与革命派的论战结果简要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并着重阐述立宪派在推动中国近代进步中给革命派带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立民 《法学》2022,(5):37-54
依据中外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领土上诞生了租界及法制。中国租界法制虽是一种近代法制,但其中存在大量歧视华人的内容,既存在于立法中,也存在于行政执法与司法中。这种歧视华人法制的产生主要基于三大原因:近代中国变得国弱民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多中国租界洋人法律人的素质很低,洋人普遍具有美化自己和抹黑华人的思维定式等。这种歧视华人的法制违背了西方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践踏了产生于西方近代的人权,给华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能不引起华人的强烈反对,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强烈反对的心声与意志。1945年随着中国租界的真正收回,中国租界这一歧视华人的恶法也被废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