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成为发达国家之后的新加坡曹云华从1996年1月起,新加坡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对于新加坡人来说,升级为发达国家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一方面,它是对新加坡过去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的一种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它又意味着新加坡今后将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  相似文献   

2.
战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变化黄松赞二战后是新加坡历史的大转折时代,政治上它由殖民地变成自治邦、独立国,经济上由单一的转口贸易变为工商服务业并重的多元经济,并成了新兴工业国。伴随这大势转变,新华社会也发生巨变。现仅论其经济变化。战前和战后初期的新华经济都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新加坡的外交文献及有关新加坡领导人发表的讲话和外交行为等方面探析新加坡的东盟观,即新加坡视东盟为其生存与独立的保障与发展的平台.同时,结合新加坡独特的情况,从历史和现实等多角度分析其东盟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新加坡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新加坡政治发展历史走向、政治体制特征和职能的分析,认为新加玻正处于政治现代化的早期阶段,以现代型集权政治成功地推动经济“起飞”和“转型”;特点是现代化导向明确,制度化水平较高,而参政系数值较低;这条道路的形成,是新加坡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政治精英的主体性选择的结果,有利有弊;其前途是扩大参政系数,实现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大学 新加坡大学(当地简称星大)是一九六二年以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分校为基础而建立的,其前身是爱德华七世医科大学及莱佛士学院。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新加坡立法议院通过了一项法令,规定设立一个在教育上拥有自治权的新加坡大学,委任新加坡华李光前为新加坡大学第一任校长,新加坡印度人史林尼华山医生为副校长。 新加坡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它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简论“新加坡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特色,也可称为新加坡特性。作为新加坡的基本标志,自然也包含新加坡意识和它作为东南亚一员的东南亚特质。但对于各国皆有的东西,算不得新加坡独具的特性,本文则略而不论。这里所论的,是最具新加坡本质而又对新加坡人及其政府政策影响至巨的那些特征。根据我多年研究新加坡所得到的认识,新加坡最鲜明的特色,浓缩起来可以“小”“多”  相似文献   

7.
概述 在东盟五个国家中,新加坡是唯一不出产原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但是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使它从上个世纪便开始发展为本地区石油产品供应中心。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开始迈入炼油时代。它的炼油业自创建以来,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二十余年来,新加坡政府和私人企业把很大部分资金投资在炼油业上,炼油业的投资占新加坡整个制造业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二十多年来新加坡炼油业逐渐发展壮大和提高了炼油能力,现已成为亚太地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华人的生存道路可概托为十条对策。十条对策又可称十路向,是作者通过对战后新华走过的历史研究综合出来的。它是真实的历史,又是一套充满智慧的策略,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十对策构成的新华生存道路是:(一) 民族平等,共同生存。这是新华生存道路的首策,在东南亚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房地产业管窥李玉兰舒宁新加坡是一个只有620平方公里,不足300万人口的城市岛国。近30年来,它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国际竞争力已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的房地产业对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发挥...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经济衰退对劳工市场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经济危机的持续,使新加坡的经济也陷入衰退的境地。经济的衰退对新加坡的劳工市场产生了很大冲击,失业人数剧增。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劳动生产力,使新加坡的经济走出低谷,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将对上述有关情况加以介绍。一、新加坡经济的衰退1998年初,新加坡的经济就显露出衰退的迹象。第二、三季度,经济衰退日趋严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减慢,各行业普遍不景气。请看表一和表二:表一 按1990年市场价格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的变化1997年1998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年均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与…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的科技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新加坡科技发展概况 新加坡在历史上是一个港口商业城市,科技发展的历史几乎等于零,真正致力于科技发展,只是在最近10年的事情。正是在这短短的10年,新加坡的科学技术“迅速起飞”,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货币政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自 1 971年成立以来 ,成功地维持货币供应量的平稳增长 ,保持了新元汇率稳中趋升的态势。新加坡政府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收缩货币供应量 ,另一方面则通过外汇市场操作 ,向货币市场重新注入资金。这两种方向相反的操作过程有助于维持新元汇率的强势 ,也不致于造成市场新元过度短缺。从新加坡货币管理的实践来看 ,新加坡当局一直强调汇率稳定的重要性 ,以便为促进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 ,并维持新加坡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坚持物价稳定优先的货币政策 ;强调政府作为国民储蓄管理者的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大陆中国人在新加坡:一个实地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 ,新移民研究异军突起。近年来 ,随着跨出国门的中国人日益增多 ,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和经历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新加坡的大陆中国人。 1999年初笔者到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做访问学者 ,在新期间 ,接触了不少中国人 ,其中既有教师、学生、工程师、职员 ,也有建筑工人和家庭主妇。他们中的有些人已成为新加坡公民 ,有些人取得永久居民身份 ,还有些人正为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而努力。言谈之间 ,他们对居住在新加坡有很多感慨 ,引起我们的兴趣。我们对在新加坡的大陆中国人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受访者仅限于…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股票市场同资本主义世界其他股票市场具有同样的特点。它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它不仅从社会上向个人吸收资金,同时也从银行、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等机构吸收资金。一家公司在股票交易所挂牌,就可以筹集资金来扩展业务,同时也增加了寻求资金融通的选择。在股票交易市场,投资者可以随意或根据本身对流动资金的需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华人的社会组织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节 概述 一八一九年,大英国主义殖民头目莱佛士占领新加坡,把新加坡作为同中国和日本进行贸易的转口基地。据报告,在这小岛上早已住有一百二十名奥朗劳特人(Orang Laut)和三十名华人。一八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莱佛士在委任首任总督法夸尔时写给霍尔中尉的信中,述及华人在位于实利己山(Selligie Hill)西方斜面上经营甘密种植园。由此可见新加坡在莱佛士上岸以前已居住着华人这一事实。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从一八一九年以来就承担新加坡主要建设者的最早的华人,在当地已定居了多年。由这一事实还可追  相似文献   

16.
的确,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从与之有关的任何方面去观察、认识新加坡。特别是,在1984年亚洲航空和航天展览会上,新加坡崭露头角,突出显示了其军事工业尤其是飞机工业的成就。展览会上,新加坡航空飞机工业公司装配的两架天鹰式战斗机,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飞机虽然不是最现代化的,却也算是技术相当先进,闻名遐迩的。 新加坡人口不多,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普遍从事着各种高技术的工作。因此,新加坡人选择需要高技术的工业,如遥控设备、计算机和军用飞机,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     
一九五九年,新加坡建立自治政府。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参加马来西亚联邦。一九五九年四月以来,新加坡由李光耀领导下的人民行动党执政。由于它左倾的癖性,吉隆坡的马来亚政府渴望把它拉进马来西亚以使它“中立”。然后把沙捞越和沙巴也拉进来。这样,大量的非华族人口便可抵销占新加坡人口大多数的华人势力,后来,新加坡脱离联邦,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的外资立法与政策钟南一、新加坡利用外资概况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面积约626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华人约占78%。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传统上为转口贸易港。在英国统治时期只是一个原料和工业品集散地,因此英国搞了一些港口、交通、通讯基本设施,...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作为世界网络互联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网络内容管理方面采取“三管齐下”的方针,一是实施轻触式管理制度,二是鼓励行业自律,三是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新加坡出台了《分类许可证制度》、《互联网操作规则》和《垃圾邮件控制法案》等政策法规以完善其网络管理。新加坡网络内容管理既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也实行价值观宣传等柔性管理政策。新加坡相关政策的制定不仅符合其本国历史文化及发展实践,还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及政府的重视而日益完善,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今天已成为中等发展的国家了,一九七七年新加坡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达二千七百八十美元,对外贸易额达八千一百美元,居东南亚各国的首位。它还是东南亚的海运、贸易、加工制造、金融、服务业的中心,最大的造船基地与石油输出港,世界第四位的国际贸易港、第三位的石油炼制中心,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之一。 如果我们知道独立前新加坡的情况,一定会对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留下深刻的印象。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局长杨胜德告诉最近访问新加坡的中国农牧业机械代表团,新加坡的成就是合理利用外资的结果。我国正在进行四个现代化,因此研究一下外国投资对新加坡制造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