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苏共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以及新修订的苏共党纲都强调:“必须始终不渝地和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的人民自治”,要“进一步采取步骤提高工会和共青团以及各个创作协会和志愿协会在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苏共新党章中还增加了一个章节,专门论述党与国家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确实,近年来,苏联对发展人民自治的问题愈重益视,而且对党在发展人民自治过程中应起的作用也愈益明确。本文拟从苏联社会的一个侧面——高等院校,向读者介绍大学生各种自治组织的职能以及在大学生的自治活动中党组织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共二十七大不仅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加以强调,而且对社会民主化问题也采取了积极态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苏共纲领新修订本,还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报告,都提出了“人民自治”的重要概念,不仅用相当篇幅展开论述,而且以人民自治为中心目标,构画出了一幅进一步实现社会民主化的新蓝图。可以说,人民自治预示着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因此值得我们加以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强调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使千百万劳动者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参加国家的管理”。为此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因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能保证国家与人民之间保持经常的联系,吸引千百万劳动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加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与社会公正的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它主要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平等地位。根据社会公正的原则,管理的政治体制与自治的社会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入发展,苏联社会自治的各种形式——苏维埃、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劳动集体,正在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行使其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4.
南斯拉夫的自治过程由经济到政治,由工人自治到社会自治大致经历了25年(194~1974年),三个重要阶段。74年时基本定形,74年以后仍在不断完善。完善自治的过程在1948年苏南关系破裂以前,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1948年6月南被开除出情报局,苏南公开分裂。与苏彻底决裂后南要创立新的意识形态。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苏为什么采取霸权主义政策。南由外及内,认为苏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官僚变形”,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应从经济上解释,即国家对经济的极大集中。对南来说,避免走苏联的道路,必须减少国家的权力,走自治道路。其次,由于与苏决裂,南面临严重经济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除了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之外,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都已提出了关于自治的思想,在这些国家里,自治已成为一种日益广泛的社会现象。然而,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对自治理论的提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推行自治的具体做法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对此做一些比较研究。一、自治是苏联东欧国家改革进程中的共同发展趋势在苏联东欧国家中,无论是最先提出自治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上,以前所未有的基调论述了以公开性原则和公民参与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问题。随后,苏联理论界也赶制出一些大块文章,从各个方面论证这一理论。为使这一理论付诸实现,苏共新领导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7.
在解释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方面,象解释一切民主制度一样,自治是日益改造整个社会及其人民的最有意义的社会手段。这里形式是重要的,因为形式的社会内容是重要的。如用简单概括的形式来说明一下,可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自治和民主是社会生产(不论是物质生产或者是精神生产)发展的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因素。至于谈到传统上已形成的组织中——国家(苏维埃),社会(工会、共青团等)和国家——  相似文献   

8.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是苏共二十七大确定的,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战略方针。为此,苏联当前新领导十分强调劳动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强调直接参加企业生产管理的劳动集体自治。与此相应,职工全体大会这一作为实现集体权力的直接民主的形式提高到了显要地位。本文试就苏联劳动集体全体大会这个问题作些简单的介绍和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联学苏哲列宁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三者同一思想辨析安启念系统方法(苏)布劳贝尔格等苏联东方哲学思想研究概况常忠烈列宁的辩证法思想〔苏)梅连节夫关于利用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智能革命—“两种文化”走向统一(苏)弗因伯格全球信息网:现实情况与问题(苏夕穆柳科夫苏联学者对“信息社会”论的批判 政治、法律论苏共二十七大的创新趋向刘克明浅谈苏共在现阶段的领导作用孙鸿酞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浅析管淑芳苏共现行纲领有关党建问题的修改情况温云水苏联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民主化与人民自治李传勋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调整干部政策的动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劳动法》和《经济活动章程》的实施,保加利亚以日夫科夫提出的社会主义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开的理论为依据,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了劳动集体自治和经济组织自治,完成了经济组织向自治组织的过渡。笔者拟就这一问题,做一粗浅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政治期页苏共二十七大和苏联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11试论赫鲁晓夫的干部更新制度16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同西方的政治经济关系111戈尔巴乔夫的第一年:建立权力和权威(续)117苏联的政治发展和机关人员的素养122关于社会主义管理的某些特性135苏联部的职能管理局介绍131南斯拉夫现行民族政策是各族人民和睦相133 处的纽带21苏联政治体制基本特点及其改革初探28南共联盟自我完善的理论与实践212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实践及前景展望216苏联等国行政法制建设及其对国家管理的220 作用论苏共在管理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225 作用-苏联的检察机关2 3…  相似文献   

12.
当今,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已成为世界一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苏联东欧的改革已引起世界人民的瞩目。尽管把苏联东欧改革放在一起讨论是不适宜的,因为各国国情不同,改革的具体道路、方法也就不同,改革起步先后不一,如南斯拉夫、匈牙利改革较早,苏联改革先从政治体制改革着手,但是它们的改革揭示了一些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就把教师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他号召教师要把自己的活动与党的事业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联系起来。联维埃国家的教师始终不渝地忠于列宁的这一遗训。列·伊·勃列日涅夫曾经说过:“人民教师是苏联社会的骄傲。人民教师以自己全心全意投身于国民教育事业的忘我精神,热爱孩子的献身精神和崇高品质,赢得了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中,包含着市场和计划两个因素。它们共同对自治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即既要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利用市场规律的作用,又要规定市场起作用的范围,限制市场的消极因素。也就是说自治经济中不仅不排除必要的计划,而且自治社会计划还是南斯拉夫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和机制。他们用自治社会计划机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行自觉、有意识地指导和调节。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模式,通常是指斯大林时期在30年代形成的那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一直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苏联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期苏联理论界对该模式的评价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模式评价的本身,而涉及到了如何评估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看待在此模式框架中其它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甚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问题。在模式的评价中往往出现许多差距甚大以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意见,而这又为各家各派的其它观点奠定基础,或成为一些反对派进攻社会主义的矛头所向。斯大林模式这一历史产物在当今的苏联社会历史背景下,“暴光率”极高,它已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学术性的历史评价已鲜明地为某一政治目的而服务。东欧的历史性悲剧正是源出于此,它们在斯大林模式和社会主义间划了一个等号,然后以批判斯大林模式作为突破口,向整个社会主义阵地发起反攻。分析东欧变化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变化发展过程:批斯大林模  相似文献   

16.
政治期页 民主德国国家政权机构与社会团体的相 互关界 完善选拔和培养领导千部及工程技术干 部工作 苏联的人民志愿纠察队 保共和保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重大 问题的一些理论观点(之一) 苏联共产党国际部 论苏联东欧各国的后备干部建设保共和保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重大 问题的一些理论观点(之二)苏共在制定发达社会主义概念和它的完 善纲领中的作用苏联共产党国际部新宪法颁布以来苏联立法的特点苏联干部的监督检查制度介绍第十二届世界青年与大学生联欢节在苏 联举行波兰统一农民党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 总目标和总任务论苏联东欧国…  相似文献   

17.
(1987年5月~6月)哲学现阶段哲学的任务(苏)‘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杂志、作者与哲学研究(苏)戈特莱苏社科教研室主任会议哲学组讨论情况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动态87·6期87.5期87·5期政治、法律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实践及前景展望张秉夫苏联政治体制基本特点及其改革初探杨章明苏联的改革(波)‘经济生活》周刊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提纲苏共中央全会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决定历任苏联领导人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估计苏联政治文化研究概述郑永年苏联党内斗争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僵…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车轮带着震荡通过了1991年,而苏联历史的车轮却在1991年底嘎然而止。1922年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经过了69个春秋已不复存在,统一、完整、强大的苏联已正式告别国际舞台。1991年,这是多么不同寻常和影响深远的一年! 1991年,如同动荡、剧变的国家社会政治一般,苏联整个国民经济已深深地陷入全面危机之中。这一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就经济问题制定了不少法律,政府为了扭转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也制定了不少计划、发布了不少应急措施。年初担任苏联政府总理的帕夫洛夫针对苏联当时的社会经济危机状况,提出了《反危机纲领》,希望通过这一纲领的实施,能够克服苏联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罗嗣炬 《俄罗斯研究》2002,(1):29-34,53
通过考察戈尔巴乔夫"人民自治论"背后是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对立对抗的逻辑,揭示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观实质是自由民主的思想.由于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政治改革的"导演",他的自由民主观容易转化成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社会民主化是如何使苏联政治走向终结的.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匈牙利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此后至1947年秋,与多数东欧国家相类似,匈牙利经历了对"人民民主"的短暂尝试。把人民民主制度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国家形态,在当时是符合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各国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正确选择。然而,随着冷战在欧洲大陆拉开帷幕,匈牙利的"人民民主"道路被迫中断,转而向以苏联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模式全速迈进。伴随着以高度集权、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在匈牙利的全面植入,匈牙利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切为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埋下了深重的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