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面临一次战略机遇,将昔日的对手俄罗斯转变为合作伙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也曾面临过类似的机遇: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盟友。美国对俄罗斯与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战略后果迥然不同。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是失败的,它让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疏远;而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则取得了成功,将往日的对手转变成了盟友。本文试图指出: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债务负担,也没及时有效地提供援助。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协助昔日的对手德国进行经济重建,并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援助。这样的经济战略最终也惠及美国。因此,即便是相互竞争的国家,国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大,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和德国历史上都有让人震惊的"黑色"篇章,它们既有各自所属的单独篇章,也有紧密相缠的共同部分。俄罗斯(含苏联)和德国战后对待"黑色"篇章的态度差别很大:苏联对历史上的"黑暗"现象基本上是讳莫如深,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则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苏联及其领导人斯大林;德国完全否定和严厉批判第三帝国及其领导人希特勒。在如二战这些共同的历史问题上,俄罗斯和德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论。造成俄德两国对待"黑色"历史不同态度和引起它们在共同历史问题上分歧与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各不相同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3.
德国哥廷根大学曼弗雷德·希尔德麦尔(Manfred Hildermeier)教授2009年5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5月20日在苏州科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作了题为《二战后联邦德国的俄罗斯历史研究》的学术报告,现将报告主要内容译成中文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4.
苏联官方有关二战和卫国战争的观点体系是以斯大林的有关论述为基础而形成的。冷战后首先受到西方的挑战,后来又因受到赫鲁晓夫、苏沃洛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批判和质疑而支离破碎。普京通过编写历史教科书和卫国战争史巨著重新构建俄罗斯官方二战史观点体系,同时就二战的历史记忆和历史解释问题同西方展开激烈的历史大战,旨在加强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包括卫国战争史在内的二战史具有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同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功能。由于俄罗斯人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难以顺利实现。由于西方和俄罗斯不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它们的意识形态斗争也将会持续下去。普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他难以打赢这场艰巨的历史保卫战。  相似文献   

5.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欧洲的苏德战场以及亚洲的中国战场无疑承担了对抗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任务,苏中两国人民为赢得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二战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当前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复杂转型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篡改二战历史,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现象在东西方世界时有发生,这不仅成为中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也必然会损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15年5月5~6日,以"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为主题的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深入探讨了中苏在二战中的历史性贡献,中苏在二战中的相互支持以及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维护战后秩序的重要议题,不仅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增强了中俄两国维护和巩固《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以及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罗斯寻求建构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俄罗斯司法权的现实状况等因素决定美国普通法院审查制不适合它;现实的社会条件使得俄罗斯更适合建立集中式违宪审查模式;俄罗斯与德国同属罗马-日耳曼法系、俄罗斯与德国深厚的历史渊源等促使它以德国宪法法院审查制为蓝本建构了自己的宪法法院.  相似文献   

7.
2014年5月20日,俄罗斯国家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共同郑重声明:"俄中将共同举办二战欧洲和亚洲战场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庆祝活动,继续坚决反对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共同声明表达了中俄两国维护历史公正的坚定决心。2015年5月5~6日,由俄中友好协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友好协会和吉林大学主办,吉林大学—俄远东所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珍爱和平"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大厅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分别为论坛发来贺信。来自中俄的50余个科研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中俄学者作了48场学术报告,交流了新近发掘的史料和最新成果,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相互借鉴的互动,推动了对二战的深入研究。论坛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1.以新的史实肯定了中苏两国对夺取二战胜利做出的历史功绩,中国战场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证实。2.进一步澄清了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问题,坚决反击了国际上一些颠覆战后秩序的翻案"逆流"。3.充分论证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国际协定具有的法律基础。任何国家对此质疑,实质上都是要改变二战胜利做出的国际秩序安排。4.对于目前关注的历史争议问题取得认同。  相似文献   

8.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联邦的现状恰当时说明了苏联解体后新独立国家在重新确定民族地位、重新建立可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俄罗斯处在一个特别困难的境况之中.这个国家是苏联解体后在领土方面受损失最大的国家.苏维埃统治时期给俄罗斯共和国划分的领土只是俄罗斯历史上所占领土的一部分.莫斯科不仅丧失了二战期间获得的领土,也失去了沙皇时代征服的领土.伟大的俄罗斯文化中心波尔塔瓦、敖德萨和基辅,分别是尼古拉果戈理、安娜·阿赫马多娃和米海伊尔·布尔加科夫的故乡,已不再属于俄罗斯联邦.这正象美国失去费城,德国失去威玛,意大利失去威尼斯.重新划分国家边界产生了一批散居各国的俄罗斯人.现在居住在非俄罗斯共和国的俄罗斯人有2,50O万,其中包括乌克兰境内的1,100万俄罗斯人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650万俄罗斯人.假如在俄罗斯目前的疆界内产生社会离心力,俄罗斯能不能维持下去还是个未知数.新俄罗斯面临着许多容易引起争议的政治问题、行政问题、法律问题和体制问题,如政府结构和领土结构以及俄罗斯在独联体内部发挥的作用等.俄罗斯的政治家们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提出一个新的国家概念.使之帮助动员和团结极化的社会.按作家鲍利斯·瓦西列夫的说法,俄罗斯人还没有发展成一个国家;他们过去不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苏联作为胜利者曾积极参与组建WTO.冷战时代开始后,苏联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没有参加WTO,因为WTO是美国操纵的.20世纪末俄罗斯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在跨入新世纪时,俄罗斯迫切需要修复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并于1993年提出申请加入W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