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日本的"变形"今年的9·18"国耻日",中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拉响了警报,是类似活动中参与城市最多的一次。这样似乎形成集体共识的举动背后的情绪,佐证了中日之间20年脉络的大变迁:一个上世纪80年代之日本形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不可能再恢复,而由另一个"可怕"的日本形象将其取代。一个曾经以"阿信的故事"风靡中国的日本,一个以《排球女将》震撼中国的日本,一个在《血疑》、《追捕》中,彰显人性真善美的日本,消失了;一个以茶道和插花,以秩序和清洁而让中国人欣赏的日本,一个在战后废墟上,以"日本制造"而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世纪",而让中国人佩服的日本,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石破 《南风窗》2012,(5):11-11
本周,日本城市"名古屋"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知名,这并非因为它的风光旖旎,工业发达,而是它的市长河村隆之说了一句很让中国人生气的话:"所谓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日本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个不算新闻。但让中国民众不爽的还有:当南京访日代表团团长在听到河村的话后,竟然没有当场反驳,而是"圆滑地"转移了话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的日本研究李尧星(以下简称"李"):在中国现存历史资料中,最早关于日本的记述始于什么时候?初晓波(以下简称"初"):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对中国而言,日本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他者"存在。《山海经》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倭"的记录,而《汉书·地理志》中的"乐浪海中有倭人"记录则标志着中国官修史书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0)
正尽管"全球联动"被认为是过虑,但许多专家担心,在相同或相邻地域连续发生"相互关联"强震的担忧,很可能不是多余的。"南海海槽地带"或许近期会有发生强震的较大隐患。4月16日南美国家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一周内死亡人数已升至646人。而这不过是近期地球上一系列地震中震级最强、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全球7级以上地震年均近20次,月均也就1.6次,但今年4月一周内就有4次(4·10阿富汗、4·13缅甸、4·16日本九州、4·16厄瓜多尔),从概率上说也是偏高的。  相似文献   

5.
赵坚 《南风窗》2010,(12):86-87
<正>日本古代自然灾害频仍,经常发生食粮匮乏,为了减少"口粮"负担,老人和幼子首当其冲。弃老戕幼,这在以"孝"、"仁"为人伦中心的古代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一衣带水"就成了形容两国距离的"专用词"。的确,乘坐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就能从上海飞到大阪;两国的旅客往来,光上海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一天飞往日本各地的航班就有近百个。根据日本官方的统计,2009年到日本旅行的中国大陆游客超过100万人  相似文献   

6.
高文 《法制博览》2008,(13):18-19
皇帝这个名字自从秦始皇设立以来,无数人为之折腰。能登上帝位的人是十分幸运的,而能两次登上帝位的绝对属高难度动作,古今罕见。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两次登上帝位。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相似文献   

7.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1):94-94
<正>全球最早对"时髦"(Fad)现象作研究的乃是美国前代学者鲍加德斯(Emory Bogardus)。他在1915至1924年间,每年找100人问他们当年最时髦的5件事。他的10年研究,方法上并不严格,但结论却极精彩:(一)绝大多数"时髦"事务都是朝生暮死,能撑过3年已经极稀少,那个时代只有"男子腕表"取代了"链表"而留存下来。(二)因此,人们所谓的"新鲜事",其实是很可疑的。它初起时很能吸引人,造成"羊群效应",大家都一窝蜂地凑热闹,但因为新得没什么道理,于是很快就冷了下来。鲍加德斯的早期研究,其实已碰触到了今天所谓"创新"这个问题的根本。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可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6,(4):30-33
中国社会,将更加变成一个"生活世界"。春节过后,我们在心理上、身体上,又一次进行"转身",从"家"出发,继续向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去。这是在走向哪里呢?我们会—遭遇什么?从认知上讲,这些问题让人好奇。但现在已没那么多好奇心可以激发了,有些"改变"的可能性已经被锁定,而曾经担心的一些东西,也许会渐次发生。我们关注这些问题,更多是一种心理上对自己已有  相似文献   

9.
<正>陈家井村的事情不全是"黄宗羲定律"问题,甚至主要不是这个问题。当今中国和中国农村已经在制度上没有了"黄宗羲定律"发生的社会条件,这个术语现在可能只有比喻的意义。但这  相似文献   

10.
快哉风 《法制博览》2011,(17):35-36
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孤岛,虽然资源缺乏些,环境恶劣些,离大陆文明圈远了些,但有了大海这个天然庇护所,陆地上几千年来再怎么翻天覆地战火纷飞,也烧不到日本列岛。历史上,只有两次有外来民族打到日本本土——蒙古人一次,美国人一次。  相似文献   

11.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2):2-2
<正>中国刚刚经历了一个多事之春。在内部,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以前所未见的频次发生;在外部,有来自日本、菲律宾、越南等邻国各种形式的挑衅。在这些问题的背后,闪现着同一个"幽灵"。在前些天举行的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做主旨发言,其中谈到,"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  相似文献   

12.
贪官当知耻     
《南风窗》2014,(18)
<正>古代说"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说当了大官就可以有了"免死牌",而是说大官有惩罚标准更高的"礼"。有罪有责就应该自杀谢罪。日本人有没有"罪恶感"一直是近代文化人类学争论的课题之一。有一派学者认为,日本没有罪恶感,但却有很强的"羞耻感",因此,日本人会为了丢脸而切腹自杀。几年前,有一对日本的老农夫妇,他们经营养鸡场,有次心存侥幸,把病死鸡拿出来卖,事情被人踢爆,这对老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1,(1):36-37
策划人语2010,是中国面貌最丰富多彩的一年。这一年经济上我们闯过了金融危机,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同时面临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经济形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在政治层面,关于中国政治优势和"中国模式"的争论方兴未艾,莫衷一是;在社会层面,"李刚门"和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凸显了社会矛盾的严重和和解的迫切。  相似文献   

14.
谭保罗 《南风窗》2014,(18):62-65
<正>在本轮地方国资改革中,不论是上海,还是中国其他地方,改革动机可能是"综合性"的,或为地方财政转型使然,或为政治表态的结果。但国资改革应有的原则却只有一条,即必须透明。移植南方其他地区的试点经验,成为中央政策的"第二落点",推进稳妥而低风险的改革,这是"上海式改革"的常用路径,但这一次是例外。在地方国资改革领域,上海正抢占"第一落点",而"混合所有制"的实践上,这座地方国企第一重镇正在一骑绝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南风窗》2012,(17):40-42
当完成了洗雪百年屈辱的历史性任务,而民众对是否拿金牌,已不是那么在乎后,更多了几分豁达与从容。伦敦奥运已经结束,金牌丰收让国人扬眉吐气。但4年一次看比赛的日子将慢慢远去,在生活中被我们遗忘。围绕奥运所发生的诸多事情,其实也是对中国的一次"解密"—一次对国内问题,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以来国民心态的折射。要中国人不带着一个"中国"的现实背景去看奥运是困难的,正如要运动员不带着一个"中国"的抽象实体去投入将不可想象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这是一句让每个中国人听起来都颇感无奈的话。即使在人人都呼吁合作的前提下,中国的同行间不合作、甚至自相残杀的历史也很难被改写。从2000年中国彩电业的价格同盟,到近日还未结盟就胎死腹中的空调业同盟,中国企业的合作总是难以成功。虽然随着中国加入WTO 日期的临近,中国企业已经感受到国外企业的强大压力。一旦这些跨国企业全面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之间又不合作,其生存机率还能剩下多少?但中国家电业这两次不成功的合作使我们不得不怀疑:加入 WTO 之后,中国企业就会合作了吗?谈到合作,我们首先应当借鉴国外企业合作成功的经验。而日本人的合作可谓  相似文献   

17.
侯艾君 《南风窗》2008,(16):87-89
在俄罗斯图瓦、布里亚特等共和国,当政者着眼于经济上的需要而宣扬泛蒙古主义;一些地方精英的"泛蒙"主张和要求独立的言论,很大程度上只是激愤之语。但个别日本学者却以在东北亚日本人与蒙古人基因最近为由,鼓吹建立"大蒙古国",以遏制中、俄。  相似文献   

18.
邱林 《南风窗》2016,(4):71-72
正2015年堪称日本企业的"道歉年"—以东芝为首的大公司频曝造假丑闻。而包括奥运会筹办风波,一系列丑闻让人不禁要问:日本,你怎么了?日本人一向以严谨、细致著称—这个国民性为日本制造业之发达做了最好的注解,也使日本制造成为品质优良的代名词。但在过去一年,日本接二连三的风波和丑闻令很多观察家瞠目结舌—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和会徽设计方案,因费用过高和涉及抄袭被迫重新修改;东芝公司等行业巨头,相继被爆出震惊全  相似文献   

19.
一、1937年7月7日,当中日战争爆发时,蒋介石并不认为,单靠中国的军队能打败日本人。确切说,他的赢得战争的根本战略主要放在以下三个因素上:A,延长军事抵抗阻击日本;B,争取苏联和西方国家介入战争;C,制订一项可接受的方案暂时与日本妥协。这三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16)
正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摒弃单打独斗的行为,强调合作,并考虑更长期的影响,"新的技术开发需要长期的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只有长期的前瞻性观点才能帮助我们。"通过眼睛辨别物体颜色和形状,用不同方式抓取物品并将其归类,是韩国人形机器人Mybot的拿手好戏;像蜜蜂一样扇动翅膀,只有几粒大米重、2~3厘米高的蜂性机器人,已经可以应用到现实领域;仿真美女机器人"佳佳"身着汉装,吸引了不少人与其"对话"。这些都是不久前2016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在名为"流动的创意"的展区中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