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腐倡廉,难度·成本·出路铁路部20局余兴喜提起腐败,人们根容易把它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这也难怪,因为腐败现象确实是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一生起来的。然而我们却要说,市场经济是治腐败的一剂良药。说腐败,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腐败。有人说,腐败「是指政府权力与...  相似文献   

2.
“得”“德”之间曹敬宗为民公仆、当以"德"字为本,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而后自己也会有所"得"。故《礼记》有云:"德者,得也。"无德处事,一味信奉"厚黑之学",虽亦能有所得,然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是截然不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棵大树来说,暴风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树的内部滋生了蛀虫。蛀虫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就是腐败;腐败的结果,便意味着死亡。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的兴亡周期告诉我们,腐败行为是关系到执政者生死存亡的大事。抗战胜利前夜,爱国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历史周期率。他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事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转变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最终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  相似文献   

4.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无论对一个国家或者政党,腐败都是一种可怕的"瘟疫"。所以,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艰巨的政治任务。反腐败斗争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事前预防、事中调查和事后惩治。事后惩治一定要严,但这已经是危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社会资源已经遭到了不可避免的损害,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了。  相似文献   

6.
为官须先“德”而后“得”邹治业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德"、"得"二字虽然音同,但...  相似文献   

7.
“烈士”称号的由来和演变“烈士”一词,始见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伊尹说:"大夫知人事,烈士去其私。"春秋末期孔子也用过烈士一词:"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烈"字本义,是"火猛",它含褒义:"刚正日烈"。由烈和士字组合的词。也含褒义。...  相似文献   

8.
干部妻子要当好家庭“纪委”张秀璋报载,福建石狮市纪委召开领导干部夫人座谈会,提出在领导干部家里设立"纪委"读后发人深思。在反腐败斗争中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其腐败成因,当然最主要的是本人的思想蜕变,但也不乏被妻子"枕边风"吹得晕头转向者。我国自古便有"家...  相似文献   

9.
不勤政也是腐败过河卒古人云:为官之本在于廉,为政之要在于勤。群众不需要不办事的"父母官"──引题廉政与勤政,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不廉政是腐败,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陕西政协报》曾登过一首打油诗:干活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干活的总是没有活儿干;...  相似文献   

10.
热血滴滴见真情──西安市中心血站干部职工无偿献血侧记大海只有灵魂净化的人,才会为拯救他人的生命献出殷红的血。──题记也许血对人的生命太重要了,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起献血的事,胆小的人则"谈血"色变,自私的人则惊呼"又要人学雷锋了!"但无论咋说,血还得...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沈阳市慕绥新、马向东等高中级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的原因时,有人把他们腐败的根源归结为体制问题,说现在社会风气不好,腐败成风,在这样的环境中,“好孩子也得学坏”。咋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细一琢磨,此言谬矣!  相似文献   

12.
反腐也应打假卫东过去有句老话:"万恶淫为首"。而现今人们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百祸假为大"。说起假,它于社会危害之烈,渗透之广是人人都有所感受的,无论吃、喝、穿、用,假东西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稍不留神就可能让人大上其当,大叫其苦。说起腐败,人们无不...  相似文献   

13.
蹇庐氏 《先锋队》2011,(4):23-23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现在喊得很响的一句话。想不到,某些官员在赌咒发誓要着力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时候,居然也在"着力调整牟利结构,实现腐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2014,(12):64-64
《人民日报》刊登李斌的文章说,近年来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官”渐成腐败重灾区。在湖南吉首,一名村干部在因贪污公款被查后,竞然理直气壮地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就违法了?”说得如此大言不惭,却道出了村官猖狂腐败背后的扭曲逻辑,也暴露了基层治理中法治观念缺失的软肋。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4,(2)
周恩来拒吃“特殊菜”周恩来爱吃南方各种绿叶蔬菜,绿得越浓吃着越香。一次中央在杭州开会,当地交际处的同志知道了这一事,就在周恩来离杭的前一天,提来一筐菜。"不行,不行!"在场的工作人员几乎同时摇头摆手地说。但第二天上飞机时,工作人员成无功发现飞机上放有...  相似文献   

16.
不辱使命──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东风派出所所长赵斌虎清正廉洁二、三事殷满仓人说派出所长官不大,权不小,搞点权钱交换易如反掌。而年近不惑的赵斌虎自1989年当上东风派出所所长至今,家里没添一件象样的东酉,人倒是得罪的不计其数。问他这是图啥,他答:"图得...  相似文献   

17.
梁衡 《学习导报》2013,(12):28-28
徐惟诚同志向我讲了一件事。"文革"结束不久,他在胡耀邦家中碰到一位老同志,发牢骚说:"现在无事可做了。"耀邦说:"怎么可能?共产党员永远不会无事可做。实在不行给邻居的孩子们讲故事总可以吧。"他记住了这件事。惟诚同志自66岁从部长岗位上退下后,自告奋勇地到出版社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修订,一干就是14年。修订到尾声时一家杂志社请他写卷首语,一写又是6年。说是卷首语,实际是每期讲一个故事。当读者打开油墨芳香的第一页时,就听到一个老者的声音,在耐心诚恳地说事析理,与你谈心。中国人讲故事而成名成家、名垂青史的大多走搜怪求奇、惊世骇俗的小说家之路。  相似文献   

18.
谈猫说人话反腐《党风与廉政》1994年第11期的封面上,画的是一只枕着酒瓶睡大觉的猫,旁边赫然写着"不捉老鼠的猫不是好猫。"用谈猫说人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展示了目前我们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那些蜕化变质分子,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腐败堕落形象,反映了党内...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干部由于受到诸方面因素影响已经开始出现"腐败"现象。这在学生干部竞选中,在各种评奖评优的活动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学生干部开始变味是一个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和警惕的问题。社会中的封建残余思想和腐败文化逐渐占据学生干部的思想高地.导致了学生干部对权力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等腐败文化语言被大多数学生干部谙熟于心.待事不能公私分明.待人毫无诚信可言.待己不能身正行直。  相似文献   

20.
张正耀 《学习导报》2011,(10):48-49
腐败,历来为老百姓所不齿。腐败,也是领导干部家庭悲剧的主要祸根。分析一些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不难发现,有些是领导干部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也有些是败在家庭、毁在亲情。防止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的腐败行为,给领导干部家庭防腐提个醒至关重要。腐败,既有"前厅冒烟"的教训,更有"后院起火"的悲剧。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纪违法,其配偶、子女、亲属敛财受贿、胡作非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