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启梁 《思想战线》2001,27(5):87-93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十里村乡所辖的平安寨,是一个"红头瑶"世居的村落.历史上的平安寨主要依靠其以寨老制度为核心的村落社会控制系统维持社会秩序.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平安寨的传统法文化出现了断裂,社会控制系统功能衰弱,而国家法的实施又不尽如人意.国家法与习惯法不能良性互动,致使该地区社会秩序和治安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从公权力机关合理性基础的建立、民间权威的整合、国家法建设的完善三个方面来解决平安寨的问题.这是一种从民间、国家两方面努力建构少数民族农村法治秩序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常沛 《理论月刊》2013,(3):128-132
基层社会的稳定有序离不开民间调解.调解是我国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它之所以能盛行不衰地延续至今,除了受中华文化“无讼”思想、家族伦理及乡土特色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因其有着坚实的信用基础,即传统的调解人往往就是乡绅、族长或寨老,调解结果为纠纷各方自愿接受、自觉履行,也为其他人所认可.由于社会转型,原有的个人权威和社会信用关系已经解体,新的社会信用秩序尚未形成,导致民间调解作用弱化.目前,需要重构调解人权威、重建社会诚信,以提高民间调解的有效性,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排瑶是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主要聚居在广东省北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整族而居,内聚力强是他们的显著特点。这其中,村落组织作为排瑶社会组织的重要方式对于该支系社会的稳定,团结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就排瑶社会的村落组织进行较为深入的结构分析,主要拟从五个层次来探讨,即房、分支与姓氏、龙、排(瑶老制度)、联盟会议等。  相似文献   

4.
传播是共同体得以创造和维系的根本所在。在传播中,存在着传递观与仪式观两种观点。相对于传递观来说,仪式观更能体现共同体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信仰。文章以占里村为个案,对仪式传播在占里村的村落共同体的共识性意义生产、村落共同体认同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占里村为仪式传播提供了较好的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通过集体婚礼、寨老训诫、祭萨、换花等仪式,占里村的村落共同体观念得以不断强化,村民们在仪式传播中生产、固化和强化着具有村落共同体的共识性意义——公正处事、杜绝恶习、保护生态、实现村寨的可持续发展等。在村落共同体的认同方面,通过仪式传播,村民对各种仪式产生了功能、文化及情感依恋路径,并通过仪式传播塑造了良好的村落共同体形象、找到了足以慰藉心灵的归属感、产生了一套族群信仰体系,使个体成员对村落共同体的认同感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一直广受追捧,体育在少数民族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此,首先分析了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的起源以及分类,接着探析了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特征以及传承,最后探析了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在构建和谐村落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繁盛不衰的宗族祠堂,具有丰富而多元的社会功能及现实价值。二十多年前,有学者就提出"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村落家族文化的何种态度,对村落家族文化如何应变"(王沪宁著《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客观认识和准  相似文献   

7.
王航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140-146
为治理粤北瑶族地区,自康熙朝至道光朝,清王朝"剿戮之以伸威,抚绥之以示教",逐步制定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建构粤北瑶族国家认同的策略.文化上,立书院、兴儒学;军事上,肃营伍、并汛卡;政治上,重吏治、编寨落;民生上,善抚驭、恤难民.多种措施使粤北社会"民归业,瑶输诚",实现了从"乱"到"治"的转变.粤北瑶族逐步接受国家的治理方略,初步实现了国家认同的目标,为民国时期粤北瑶族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贵州和云南两个苗族村落的田野考察,结合既往有关苗族村落之权威结构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以历史纵向书写的方式描述了两个村落的权威模式的形成、延续与现状,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本文揭示两个文化相似的苗族村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权威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会在村落中延续下去,这无疑也力图与那些赞同村落权威的模式发生的观点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至今仍然主要以村落社会为主体结构,具有悠久的村落文化发展史。村落文化不仅是国风、民风的源头,而且蕴藏着众多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村落文化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因此,加强村落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村落是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一群家庭组成的群体。广义的村落文化是指一定的村落共同体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村落文化是指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怒族村寨大小不等,大者四五十户,中等者二三十户,小者仅十余户.这些聚居村落大都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如福贡县的木两甲、阿尼岔两个自然村落,就是由"谷乃比"、"次邦"两个父系家族组成的.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组成聚居村落,这是怒族村落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4.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5.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公益权--兼论环境公益诉讼建立之实体权利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颜运秋 《桂海论丛》2006,22(3):86-88
由于环境法上之权利(权力)的性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澄清,环境法上的权利(权力)不明晰及其司法实现手段的不足相互作用,使得环境治理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因此,应当明确环境公益权的概念,通过环境立法,合理地配置权力和权利,并由此建立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法权的可司法化。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中,诬告陷害罪的定罪常以考察被告发人行为定性为前提,但是诬告陷害罪的基础是告发人而非被告发人的行为,被告发人行为定性并非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只要告发人诬告行为至少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告发人明知其告发的内容存伪,但为使被告发人受到刑事追究仍进行告发,达到情节严重的,告发人即构成诬告陷害罪.  相似文献   

18.
外资并购作为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展得越来越快,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直接投资方式。而现行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存在诸多弊端,重构我国外资并购法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外资并购立法分"三步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