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稳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有可能从经济安全、主权安全、贫富差距扩大和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从经济全球化角度而言,中国保持政治稳定的对策主要是:对全球化的失利者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坚持国家主权与自我限制治权的关系;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贾英健 《唯实》2004,(12):4-9
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当代民族国家的主权概念必将被赋予新的辨正涵义。民族国家主权的新变化表现为在主权的行使权上,由单一主体独享向多主体共享转变,由绝对排他性向相对排他性转变,由主权与治权的统一向二者分离转变,主权的重心由政治主权向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拓展。民族国家主权的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主权的“过时”或“终结”,它在当代仍有着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面临来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新挑战,各种主权学说也随之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坚持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主权正义”学说,才是世界各国处理有关国家主权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借经济全球化来否定国家主权、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思潮。这股思潮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能不能在没有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发展呢?这是必须从理论上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使国家主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又离不开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发展,传统的国家主权观不断受到质疑和冲击,实践中的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对外独立性和对内权威性正在发生变型、让渡和变迁.冷战后,全球化国家主权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被动的限制,如在国际组织或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进行政策调整;另一种是主动限制,即为了扩大本国的利益或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主动限制行使主权或将一部分主权让与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6.
雷旺 《湘潮》2015,(2):54-55
随着全球化的,人权的国际属性日益突现,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人权已越出国家界限成为全球问题,人权保护没有国界,人权高于国家主权。本文从人权与主权的概念入手,逐步两者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即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但国家主权的行使受到人权保护的限制、两者是相互交织彼此联系的关系不可将两者对立开来,并提出正确对待人权与主权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一些挑战国家主权的理论,主张国家主权的弱化、嬗变和让渡。这些理论的背后, 不能不隐含着当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历史过程的终结和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统天下的深刻用意。经济全球化并未改变以国家主权为最高原则的国际政治生活;经济全球化在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也必然加剧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主权弱化、嬗变、让渡缺乏经济发展的内在依据;经济全球化是国家主权领域内经济管理职能强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在一个或数个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因而有了更强劲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决定了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应当适当体现主权的灵活性,既要坚决反对别国对本国事务的干涉以维护国家的主权权益,又要为获得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体现主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一国之内的政治学意义上,主权是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的辩证统一。人民主权是一国之内最高政治权威的道德力量与政治合法性,没有人民主权的国家政权必然面临统治的合法性危机;人民主权决定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国之内最高政治权威的实体表现,其职能在于体现与保障人民主权。人民主权的抽象性、不可分割性与国家主权的具体性、分权制衡性等之间的区别与统一,是政治文明运行机制中的宪政由来与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认为,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从各个层面影响着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集中表现为国际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与金融危机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与影响,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与影响,以及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与影响。面对挑战与发展机遇,我们要在坚持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自主,以及从谋求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和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的原则出发,主动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权衡利弊,独立自主地对一些需要让渡的权力主动进行让渡,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社会,开展各种国际合作,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也不能为加入某个国际组织而接受强加于我们头上的苛刻条件,绝不能接受超出我国国情承受程度的苛刻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