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儒家哲学从孔子的仁学到理学家的理学,都是"一以贯之"的实践之学,在躬行践履中实现"内圣外王"的最高理想.在传统儒学亟待转型的今天,重新考察它"一以贯之"的内在的实践特性,有益于传统儒学寻找在当代的生长点,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儒学完成在当代的转型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以孔子为创始人,以他和孟轲、荀况为主要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早形成的学派,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派.儒家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支配了中国古代法律几千年.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的"礼治"思想,代表了儒家的"礼治"思想.孔子的"礼治"思想,影响、渗透于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立法、司法活动,内化在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中,积淀成中国人特有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意识,这必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有识之士特别是儒文化圈内的专家学者,可以充分利用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因为他们的有关思想与学说必将是21世纪人类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资源.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为责"、"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大同'的社会理想"等几个层面,能释放出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智慧火花.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需要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首先调整过于机械的阶级认知标准和否定孔子的态度;随后在市场经济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突出其"民族"属性及对国情和社会制度选择的深层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高度,给予孔子及其思想高度而科学的评价,并运用于治国理政。概言之,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孔子的认识,实质是思考和解决孔子及其思想作为一种固有的文化形态如何融入、适应现代国家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孔子文化产业主要是对以孔子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一种产业。它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涉及文化、教育、学术、出版、旅游、商贸等各个领域,在当前特别是我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孔子文化产业的成效及特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山东不仅是孔子的故乡,而且还是子思、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学大师的出生地或从事游说、讲学、著述、布政的主要地域,历史遗迹众多,传统文化气氛浓厚,向称齐鲁海岱雄区和孔孟礼仪之邦。为充分发挥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孔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和发展了“周礼”,并顺应时代的要求,面对“礼乐崩溃”现象,把“礼”和“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治国理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理念基础。当前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响亮口号,欲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离不开继承和创新的。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应为科学理论的源头之一,尤其是孔子的“为国以礼”思想是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重新认识孔子,需要重回儒学源头,从"天人合一"的原问题出发,全面理解儒学中倾听天命和敬畏自然的观念,其核心是"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孝是中国社会最基本和重要的伦理范畴,也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对孝特别关注,他从"孝敬"、"谏诤"、"父慈子孝"、"亲亲"、"仁"等多个层面创构了一套儒家孝伦理思想,成为其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孔子孝论,发掘孔子儒家"孝的文化"科学内涵,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对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绵绵长河中,一般人认为,孔子是开山人物,而孟子、荀子的学说不过是孔子学说的补充和发挥而已,儒家之道也常常以“孔孟之道”名之。然而,虽被列为儒家的第二号人物,盂轲却具有孔子所没有的文人风骨和大家气度,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政治制度发展成长的土壤,在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安排中绝不能割裂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但更需要做的是对这样一种宏观的渗透进一步做出理性、全面和客观的阐释与评价.传统文化对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的浸润不仅有宏观层面的价值指导,亦有更为具体和细节的模式和思想传承.其中,先秦儒家的"议"思想即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这一儒家思想的梳理,对比分析其特点与人民政协理论的契合与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季氏将伐颛臾 文学知识;《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体裁是语录体,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曾整理“六经”,对传播和保存古代文献有重大贡献。 课文内容:主要体现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借对话方式展开驳论,冉有三段话,先报告事实,继而推卸责任,最后为季氏辩护。孔子抓住这三点,破中有立,在反驳中立论。第一段是立论季氏不该攻伐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之继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这既是法史学走出困境之必需,也是法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儒家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干,而孔子又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对他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并明确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此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分别发表社论,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党和国家今后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说,"以德治国"是几千年来儒家治国思想的理论精髓,中国古代各种思想中尤以儒家对此论述最详也最深入.本文试从<易经>的有关论述中,揭示儒家"德治"思想理论的最初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中庸之道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义是反对"过",又反对"不及"."过犹不及","执其两端","致中和",通过建立这样一种处事原则和政治标准来维持礼乐文化的和谐发展,但是中国封建社会本身有其致命的缺陷,时代的局限性使儒家后人一次又一次的歪曲其本义.今日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我想重新解读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中庸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今年9月28日隆重推出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孔子、孔学及儒家学说核心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春秋时期鲁国人。三岁丧父后随母颜征在回曲阜,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虽身“贫且贱”,却“十有五而志于学”,终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而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儒家和谐文化观中主要包含着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等。探讨儒家传统和谐文化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念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其核心就是"仁".儒家把"仁"作为最高道德规范和理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处处体现着"仁"的理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对儒家学说从"迂远而阔于事情",走向现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荀子对儒家致用取向的这一转变,是以"性恶论"为思想基础."性恶论"的提出,使荀子名重当时,也使其遭受后儒的许多批评.但当后儒批评荀子以"性恶论"取代孔孟"性善论"势必动摇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石时,他们很少考虑荀子为什么要提出"性恶论".荀子"性恶"思想产生的缘由主要有对"性"的不同理解、孔孟的政治挫折、稷下学说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刺激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孔子哲学思想的基调和精华,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处世观念.今天,继承和弘扬孔子"和"的思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振兴中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