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当前,我国领导特权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专制主义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背景下防止领导特权的法制不健全;三是领导特权能为其拥有者带来诸多利益。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治理领导特权:一是加强民主法治和反对特权宣传教育,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二是建立健全防止特权现象的法律和制度,为治理领导特权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3,(6):18-19
有人说,特权是特权者的通行证。到底特权能助特权者在哪些方面恣意通行?本刊梳理了“特权通行证”的几种类型,与读者共商。  相似文献   

3.
观点     
《廉政瞭望》2012,(23):10-10
最危险的不是贪钱腐败而是特权腐败 中共中央编泽局副局长俞可平近日呼吁,在过去十年基础上应进一步推出更多的突破性改革举措。他认为现在最危险的还不仅仅是贪钱的腐败.更担心的是官员的特权。因为一旦承认特权,就意味着它是合法的,由特权导致的腐败是不被追究责任的,特权是一种制度性的腐败。特权是威胁老百姓对政府信任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子然 《党建文汇》2006,(1):29-29
党章规定,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要正确区分特权与党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何炳文 《世纪桥》2013,(14):20-20,72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存在,不仅会降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会损坏社会的公平和公正,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特权现象的“四化”表现入手,剖析产生特权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平等、公开、服务用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调查     
《廉政瞭望》2012,(19):13-13
当前,在所谓特权的庇护下,滋生了很多“超级公民”,如此特权,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更让百姓痛心不已。您最不能容忍的“特权腐败”是?(据人民论坛、搜狐调查总人数:4768人)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22):50-51
所谓特权.是指特殊的权利。特权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公筹忡特权:包括居住、办公、交通条件以及对重要领导人的安全保卫措施等,这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官员履行职责是需要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由此,特权问题再次受到舆论的关注。事实上,尽管领导人重视,有关部门也下大力气去治理,但特权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控制,甚至呈现出不断严重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就其本质而言,似乎不应有特权产生和滋长的空间,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仍存在某些特权现象.特权可分为权力型特权和权利型特权,前者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从权力的产生和运作看,可以把权力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合道德性作为权力型特权的判断标准,三者的不同组合构成权力型特权的不同类型.因而,反特权时应当追求民主判断、司法判断和道德判断的统一,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特权争议,避免社会阶层之间的剧烈冲突.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9,(7):76-77
美国:三类车才有特权 在美国,“特权车”执行公务时,确实享有充分的特权。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等车辆在执行紧急任务时要打开警灯,开响警报器,此时可以不受交通信号灯、标志线和行驶时速等限制。不过美国警察局对特种车辆使用特权有严格的限制。例如美国警车的标准配置包括摄像机和录音机,在执行公务时必须打开,以便摄录执法的全过程,除了给警察留下证据,对其本身也是一种监督。  相似文献   

11.
中东路事件中的两国四方○崔萍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筑的横贯东三省的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通过《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但真正清理这些特权时却是另外一回事,特别...  相似文献   

12.
人文芸萃     
人文芸萃法国新总统带头反特权新就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上任伊始便以全新的姿态令法国人民大为兴奋。62岁的希拉克在新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上宣布,新政府将取消过去政府人员享受的诸多特权。他下令法国部长们放弃出差时享有的一些特权。今后,共和国总统和政府部...  相似文献   

13.
特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阶段我国社会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特权现象的产生受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要遏制特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就要从法律、制度、教育等方面实现领导干部从不敢搞特权、不能搞特权到不想搞特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张宏琼 《学习月刊》2013,(18):10-1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十八大以来.“反腐风暴”掀翻了李春城在内的一批高官.提振了公众的反腐信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同时也是在警告领导干部不得有特权.纪律面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特权伴随中国走过历朝历代.已成了生活的顽疾.形成了一股阻碍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暗流.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要推进平等价值理想的实现,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对待实现平等价值理想的几大难题:等级特权、资本特权和市场特权。即,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特权与市场特权的双重性,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存在,严重滋生腐败,破坏党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阻碍国家民主法治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坚决遏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加强教育,关紧滋生特权的"总闸门";健全制度、制定法律,编好遏制特权的"铁笼子";加强监督,织好遏制特权的"防控网";严惩特权行为,扎紧"笼子"的口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泛滥,已经成为党内外人们诟病很多的一个突出问题。无论是公众反映强烈的“三公”问题,还是在相当一些腐败现象的背后,都毫无例外地游荡着一个特权意识的幽灵。这一切,已经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千群关系。特权多走一步就是腐败。对这个问题,党的纪委应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特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今中国社会,特权的范围极广且形式多样,几乎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特权.特权的存在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产生特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加以分析并采取措施逐步根除.  相似文献   

19.
赵九大 《先锋队》2013,(9):32-33
现实中滥用权力、公权私用等特权现象滋生腐败,影响发展环境,既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又腐蚀社会风气,还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相似文献   

20.
葛平 《唯实》2013,(8):42-44
特权是封建剥削思想的余孽,是权力的异化和私欲的膨胀,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毋庸置疑,我们的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能够秉公用权、清廉自守,但是也有极少数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追逐政治、经济上超越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力,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和公共利益之上,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疏远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党的声誉,侵蚀党的肌体,必须坚决反对,从严治理。而治理的根本之道,就是把特权牢牢地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