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飞 《党史纵览》2010,(12):22-26
许光达与廖昂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同人蜚声中外的黄埔军校学习,本可以成为战友,携手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然却因信仰不同,终从校内斗智斗勇发展到代表两个阵营血战疆场,最终,已任国民党中将师长的廖昂为许光达所俘虏。  相似文献   

2.
正理想是造火车我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儿时印象中,父亲每天下班回家时身上的衣服都是油污,脸上也沾满了煤灰。周边的邻居凡是与火车打交道的,个个形象如此。父亲"跑车"时总带个铁皮箱子,里面装着随身工具和生活用品。每次从外地回来,他都会买几个烧饼,放在铁皮箱里。所以父亲一进家门,我便迫不及待跑去翻他的铁皮箱子。  相似文献   

3.
许光达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为了管教孩子,他给儿子立了三条规定: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  相似文献   

4.
当先辈们的身影隐入历史长河时,他们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中,最珍贵的,往往是那些充满人格魅力的生平故事。将星多少,已经不再重要。父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之一,是那段在党史军史中广为传颂的“大将让衔”的佳话  相似文献   

5.
马宏骄 《湘潮》2006,(2):18-19
许光达与夫人邹靖华许光达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在生活中忠于爱情、充满激情,他与邹靖华的爱情故事,动人而浪漫。遇恩师懵懂少年定亲事1908年,许光达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许光达成了一个放牛娃。当时,在距许光达家1公里远的棣塘,有一个叫邹希鲁的教书先生  相似文献   

6.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许光达(注: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任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 向中央提出要到抗日前线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求,分配他到条件艰苦、对敌斗争激烈的晋西北,担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7.
虽是包办婚姻,但是爱情却坚贞不渝 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生于湖南长沙县。因为 自幼家贫而兄弟姊妹多,又过早丧 母,所以在家排行老五的许光达无 钱读书。懂事的许光达利用放牛的 间歇时间,去到邻村一里远的东乡 棣塘私塾的窗外,站着“偷听”教师  相似文献   

8.
从放牛娃到寒门学子许光达原名许德华,1908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许德华年仅7岁时,就给别人放牛。但他非常羡慕学堂里读书的孩子们,常常偷偷来到学堂窗下当旁听生,一次,竟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创始人许光达将军的人生旅途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爱情生涯也交织着血泪坎坷。“八字”包办定亲.十天恩爱夫妻1908年11月19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在湖南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一个贫寒的农舍里,一个小生命在母亲瘦弱的腹体中拚命地挣扎着,又哭又闹地来到这个世界,他就是许光达。  相似文献   

10.
许光达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1.
在旧中国,由于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影响和男女不能平等自由,包办婚姻在广大农村极为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毁了多少青年男女的青春,造成了多少爱情悲剧。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许光达和夫人邹靖华的婚姻也是包办的,但他们是包办婚姻难得的幸运儿,因为包办得双方满意,长辈满意,本人满意,情真意切,相伴终生,这在共和国将帅的婚恋史上,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2.
开国大将许光达同夫人邹靖华的婚姻是包办的,但包办得双方满意,情真意切,并且相伴终身,这在共和国高干的婚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其实,许光达和邹靖华从包办婚姻过渡到革命伴侣,他们的爱情生涯也交织着血泪和坎坷,路漫漫而情长长。  相似文献   

13.
许光达大将是中央军委确认的36位当代军事家之一,曾担任抗大教育长和抗大三分校校长。他还是新中国装甲兵事业的奠基人,曾任军委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被誉为"中国装甲兵之父"。他在戎马一生中,与  相似文献   

14.
曹强 《党史纵横》2010,(2):25-26
建国后从1951年起,我国就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其中大量的是教育部派出的学生,此外还有军事留学生、青年团留学生和实习生。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和中苏关系的发展,派遣留苏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1953年更是成为派遣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到1959年,我国共向外派遣留学生16152名(大学生5805名、  相似文献   

15.
1924年,为取得北伐胜利,孙中山接受廖仲恺等国民党左派的意见,决定改组国民党,推行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孙中山一面大胆接纳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加入国民党,另一方面则创办学校和讲习班培养人才,同时选拔一批青年学生赴苏留学。1925年,从国民党要员子女中选拔出50人赴苏留学,这些人和从全国选拔出的300人,先后渡海经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这其中便有15岁的蒋经国。和蒋经国同船的学生共90人,其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张锡瑗,一年后她成了邓希贤(邓小平)的爱人。还有一位安徽青年是原名陈绍禹的王明。蒋经国此去便是13年!19…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26年12月和其他一些同志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是第二期学生。入学时,全校学生约五、六百人,多数是十多岁的男青年,如同船赴苏的杨尚昆同志,与我在上海时就已熟悉的李伯钊同志等均仅十七、八岁。中大学生都编有  相似文献   

17.
许光达是我军著名的将领之一。1955年8月1日,他在庆祝解放军建军28周年的宴会上,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时,一连几天,他寝食不安,心事重重。妻子邹靖华看出他有心事,便再三追问,他才说出了为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而心神不安的事情。许光达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道:“你不知我的心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和我并肩战斗过的,像柳克明(直荀)、段德昌、周逸群、孙一中、李剑如以及那更多叫不出名字的年轻战士,他们把满腔热血洒在神圣的国土上,我这顶‘乌纱帽’是建立在我的多少战友、下级流血牺牲的基础上的,他们长眠在我们一起战斗过的…  相似文献   

18.
许光达1925年入党,从参加南昌起义到建国以后任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几十年来,为党为国,忠心耿耿。"我若是个普通病人呢?"一次,许光达大将右眼长了麦粒肿,一  相似文献   

19.
许光达,1908年生,湖南长沙人。先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作为共和国开国大将,作为在共和国武装力量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建树、功勋卓著的一位革命家和军事  相似文献   

20.
曹强 《湘潮》2010,(10):38-40
<正>从1951年起,新中国就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不仅有教育部派出的大量留学生,此外还有军事留学生、青年团留学生和实习生。尤其是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