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0年.19岁的邢燕子登上了《人民画报》的封面。在此两年前,17岁的邢燕子从天津城里回到宝坻乡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邢燕子突击队”的队长,她曾5次见到毛泽东,13次见到周恩来,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  相似文献   

2.
“送郎上前线”1937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派警卫员来到罗荣桓家,通知林月琴,到他的住处去一下。毛泽东让林月琴去他那儿,林月琴感觉很突然,也很紧张。她来延安已有些日子了,也曾多次见到过毛泽东,听他做过报告,但毛泽东单独找她谈话,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秘书古柏,于1935年春在广东龙川鸳鸯坑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至于古柏为何来龙川,其牺牲的经过和原因,以及毛泽东下令缉拿查处凶手的过程,许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直至1956年公安部督办,经龙川县专案组近一年时间的侦查,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毛泽东下令公安部督办1956年初,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古柏夫人曾碧漪。会议间隙,曾碧漪高兴地告诉毛泽东,她与古柏在中央苏区失散多年的儿子古忆民在瑞金找到了。毛泽东在为她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这样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结婚两次,生育3个女儿,其中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是毛泽东的双重亲家;她服从党的安排,先后与革命同志扮为"夫妻",组建过4个"家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特殊"婚史"。  相似文献   

5.
王殊 《湘潮》2008,(3):36-38
我有幸两次见到晚年毛泽东:一次是1972年7月24日,一次是1975年10月30日。两次见晚年毛泽东,都与中国和西德的外交事务有关,都听到了他对国内外局势的看法。毛泽东那闪烁着伟人光辉的真知灼见,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美国进步女作家和记者,中国人民的朋友,从1925年起她6次访华。1958年来中国定居,1970年3月在北京逝世。她多次与毛泽东主席会谈。本文节选了她建国后第二次1964年与毛泽东主席谈话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在风雨如磐的1948年底的南京,为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要求民主政治而大声呐喊的女记者浦熙修,被国民党特务抓捕,直到1949年初才出狱。此案一时震惊全国。当后来她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说:“你就是坐过班房的记者呀!”  相似文献   

8.
她,曾经担任毛泽东主席机要员长达17年之久,负责毛泽东、周恩来交办的工作,有着17年轰轰烈烈的历史。她,曾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小谢",曾是中国历史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女性之一。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12,(1):4-7
她是我国唯一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曾先后13次见到过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称赞过她,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总书记叫她"申大姐",李鹏、朱基、薄一波、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西沟看望过她。作为新中国妇女的代表,她到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过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前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信。她——就是申纪兰。她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相似文献   

10.
正1946年1月7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延安,毛泽东亲自到机场去迎接。阔别18年后,毛泽东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不由得喜上眉梢。3月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在王家坪住处的院子里和毛岸英坐在石凳上谈心":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中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要向农民学习。"毛岸英同意父亲的意见,承认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7,(7)
正1968年5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正与首都群众共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毛泽东见到萧克时,亲切地握着他的手,笑着谈及湘南起义后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说道:"我们是在龙溪洞见面的,那时候,你们有多少人?多少枪?"萧克没有想到,40年过去了,毛泽东还记得他们的第一次见面,还记得"宜章独立营"这支农民武装。他激动不已地向毛泽东报告:"男女老乡加在一起,有五六百人,六七十条枪,300多杆梭镖。"毛泽  相似文献   

12.
余玮 《党史纵横》2007,(10):16-18
1946年"下关惨案"、解放前夕在西柏坡与毛泽东的历史性会见、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新中国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香港回归仪式……一个个重大历史时刻,她都曾亲身经历.百岁老人雷洁琼,代表一个时代,她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振兴、人民解放和幸福、国家富强和民主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07,(5)
薄一波与毛泽东在薄一波的革命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初,薄一波从太岳根据地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一次到中央。第二天,毛泽东便找他谈话,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了在  相似文献   

14.
《党的文献》2013,(1):124
据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消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3年12月下旬,将在湖南湘潭召开"第20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暨毛泽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近年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哲学思  相似文献   

15.
<正>江青竭力向人们证明,她不是靠毛泽东,而是靠自己。她只希望别人称她为"江青同志",她不希望、不愿意别人称她"毛泽东夫人"。江青的最后一任保健护士马晓先讲过毛泽东逝世后的一件事。她说:主席逝世的消息一公布,国内国外的信件不断地寄来。江青把这些信分作两摞:凡是写"政治局委员江青收"的放一摞,凡是写"毛泽东夫人江  相似文献   

16.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毛泽东主席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的交往充满了特殊的传奇色彩。 毛泽东第一次见到 许世友,就给他改了名 许世友同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是在l935年8月。那时他是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正率领部队踏上纵横数百里的茫茫草地,开始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历程。一天,毛主席来到了第四军军部,所谓军部也就是正在行进中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17.
桑顶·多吉拉姆是西藏著名桑顶寺第十二世女活佛.1955年春,她参加“西藏参观团”到内地参观.在北京怀仁堂她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笑着问她:“你多大年龄了?”她红着脸回答:“14岁了.”毛泽东又问:“你的寺庙在哪个地方?”“在浪子卡,羊卓地方,叫桑顶寺.”她刚说完,朱德问道:“是不是在羊卓雍湖边?” 多吉拉姆惊异了,住在北京的大领导对遥远的西藏竟是那么熟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还和她一起合影.佛教讲究福分.她感到莫大的幸福,觉得佛祖的授意,跟着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见到李敏,我还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那时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她就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女儿,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是经历了几十年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一代“皇家公主”!开始,我常称她“阿姨”,后来与她熟悉了,且从她那里学到不少乐西,便称她“老师”。对此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我一次次地走进李敏的家门,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愈来愈深刻:她很温和,也很真诚。她冬天常上身穿一件灰色的毛衣,下身是老式黄军裤。与她面对面,觉得她很平凡,又很不平凡。 因为身体不好,李敏的房子摆设算不上整齐,甚至有些杂乱。客厅不大,已经有些陈旧,沙发也  相似文献   

19.
1986年,一位50多岁的劳动妇女在天安门前毛泽东纪念馆至为虔诚地瞻仰毛泽东遗容。她思绪万千。因为在她火红的年轻时代,曾先后受到过这位领袖的两次接见。她就是40年前的新中国第一位(艹穴)囤工李风云。 李风云,1933年11月13日出生于营口县前邱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父亲忍痛将她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1951年  相似文献   

20.
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与省里几个大剧团上了庐山。他们除为会议演出外,有时还会陪中央首长跳舞。 一天晚上,舞会已进入高潮,人们在尽情欢乐。 谁也没有注意,毛泽东走进了舞场。他手上夹着烟卷,脚登一双平时并不多穿的大头皮鞋,沿着墙边,走到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位置坐下。 农垦厅文工团的演员邢韵声,最先发现了毛泽东。她这是头一回见到毛泽东,心情无比激动。她想走过去请主席跳舞,又不敢。几曲过后,毛泽东偶然也看见了邢韵声,并向她招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