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旭 《党史博览》2004,(12):51-54
军队里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文化大革命"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才形成了最初的思路.按照这个最初的思路,在军队里也要搞"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这样设想,也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196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经毛泽东审定的元旦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社论提出“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将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的一年”。5月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了《〈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6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通知,称这篇文章“击中了党内最大的走资产阶级道路当权派的要害”,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的大批…  相似文献   

3.
鲁丁 《党史博览》2003,(10):51-52
一 搞革命,不但要有对象,还要有依靠力量."文化大革命"的对象,按照毛泽东的讲话,按照中共中央当时发布的文件,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这对象不外乎三个:一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二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三日"四类分子"(或"五类分子").那么,依靠力量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4.
正1967年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共同发表题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社论:"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1967年,将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的一年。1967年,将是更加深入地批判资  相似文献   

5.
选择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是因为毛泽东看中的是能将《海瑞罢官》中的"退田"、"平冤狱"和1961年的"单干风"、"翻案风"相联系。在"包产到户"和平反错案的问题上,毛泽东于1962年和中央一线领导产生严重分歧,特别是"包产到户"问题还引发出毛泽东对党内高层出修正主义的思考。由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整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以,将"退田"、"平冤狱"和"单干风"、"翻案风"相联系就能将斗争矛头直指中央一线,从而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了空 《世纪桥》2004,(1):16-19
由解放军“支左”,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这项特殊措施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的形成过程也比较特殊。 一、按照毛泽东起初的思路,搞“文化大革命”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相似文献   

7.
正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之后,经济秩序也开始陷入混乱。但当时的报刊却把造成这些混乱的原因说成是:"当前,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正在和社会上的资产阶级分子,投机倒把分子,地、富、反、坏、右分子,互相勾结起来,用经济主义来欺骗群众,煽动群众,破坏生产,破坏财政金融,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向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进行斗争,向我们无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其实质是要向各级党的领导"夺权".在这场运动中,"革命"对政党建设的破坏性被发展到极致;它不仅直接颠覆了高校党的领导体制,而且还严重破坏了高校党的组织原则.党性不纯,必然"派性"横生.这是中共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吸取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范围扩大和循环,而是有着明显的内涵变化,经历了重提、扩大、重新确定打击重点的过程,从1964年起开始形成一种新的“阶级斗争”论断,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并构成了“文化大革命”不同于中外历史上任何政治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毛泽东7次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中一些重要段落均由毛泽东亲笔加写,反映了他对当时党和国家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其中一段说:“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来到杭州,许世友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毛泽东对许世友说:“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并假设5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许世友霍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 许世友回到南京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学习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  相似文献   

12.
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之后.经济秩序也开始陷入混乱。但当时的报刊却把造成这些混乱的原因说成是:“当前.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正在和社会上的资产阶级分子,投机倒把分子。地、富、反、坏、右分子,互相勾结起来,用经济主义来欺骗群众.煽动群众,破坏生产.破坏财政金融.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向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进行斗争,向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斗争。”全国即掀起了“反对经济主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要斗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这决定了十年动乱期间的“教育革命”不可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 ,这是被野心家利用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它几乎使教育濒临破产 ,青少年不论是道德品质 ,还是文化科学知识水平都下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社会风气惨遭毒化。直至今天我们仍强烈感受到它所造成的没有多少文化的一代的祸害。“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革命” ,概括起来在以下几方面 :1 毛泽东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教育革命”的指…  相似文献   

14.
涤生 《党史纵横》2004,(12):35-36
60年代初期,毛泽东就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同刘少奇发生了分歧。那时,他就决定,不再让刘少奇当接班人了。1965年,毛泽东认为,刘少奇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中共中央内的总代表。1966年,他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认定,刘少奇在中共中央里面搞了一个资产阶级的司令部。他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搞掉这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但是,毛泽东在那个时候,还是把与刘少奇的斗争,看作是党内斗争,尽管毛泽东认为这种斗争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党内的表现,但只要是党内的斗争,就要按照党内矛盾处理,他不想把刘少奇置于…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毛泽东试图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号召学生从自己的校园开始,然后在党政系统中逐级追查,以清除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倾向.在这场运动中,北京高校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李桂芳 《党史博览》2007,(12):37-38
一"文化大革命"前期,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党内和国内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认定党内存在一条与中央路线相对立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从而将在中央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集团的总头目"和"全国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且采取错误的方针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刘少奇进行了公开、错误的批判和斗争。  相似文献   

17.
霞飞 《党史文苑》2005,(9):9-14
在文化大革命中,斗争的主要对象是"走资派",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它所指的,实际上是坚持正确主张的一大批老干部."文革"结束后,被定为"走资派"或犯了"走资派"错误的人,大都得到了平反昭雪.事实证明,把一大批老干部定为"走资派"是完全错误的.那么,"走资派"的概念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周公”情深物质结构研究所的工作刚刚打开局面,有了一些基础,卢嘉锡正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1966年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像一阵突发的狂飙,铺天盖地而来,任你是什么人,任你做什么工作,任你在什么地方,任你愿意不愿意,统统被卷了进去。极“左”思潮登峰造极,领导层和知识界首当其冲。卢嘉锡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戴上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大帽子,因为他还是福州大学副校长和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属于当权派之列,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又被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帽子,成为“双料”的打倒对象,更是在劫难逃了。他的…  相似文献   

19.
霞飞  郑志勇 《党史博采》2007,(12):20-24
在"文化大革命"中,斗争的对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它所指的,实际上是坚持正确主张的一大批老干部。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被定为"走资派"或犯了"走资派"错误的人,都得到了平反昭雪,这个事实证明,把一大批老干部定为"走资派",是完全错误的。那么,"走资派"的概念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人人每天都要高举并且诵读《毛主席语录》,同时声讨、批判“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可是鲜为人知的是,1967年至1968年在香港以至东西方很多国家却广为流传着1本与《毛主席语录》开本、封面、版式大体上一模一样的《刘主席语录》,辑录了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一系列重要言论。不过其内容并非都是中国大陆所批判的刘少奇的“机会主义”、“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