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彭德怀多次参加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重要会议,参与对红军行动方向的讨论和决策,既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确立"诱敌深入、运动歼敌"的正确决策,又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坚决执行总前委的战略方针,同主张"一、三军团分离"的错误倾向和分裂红军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中央苏区赣南工作期间,勇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与“左”倾领导人展开斗争。“左”倾领导人借“寻乌事件”,以反“罗明路线”为由,对他施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乃至撤职“流放”。面对打击和挫折,邓小平忠于党,忠于人民;不畏强暴,不畏权势;不计个人安危:坚持真理,体现出了政治家的胸怀和气质。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邓小平的“红”“专”理论,是我们解决知识分子一系列问题的“金钥匙”。这一理论有哪些具体内容?我们在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后应得到哪些启示?这两大问题即是本文所要说明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八一”纪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中共基于"扩红"与筹款的现实需要,在苏区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纪念活动——"八一"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活动。经由党、苏维埃、军委的组织与配合,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进行了"八一"阅兵仪式的操演。这次纪念活动既实现了既定的政治动员目标,又透露出一种建构革命军队集体记忆的指向,由此奠定中共此后纪念活动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提出过较为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对于第三、四次反围剿战争则基本没有干预。第四次反围剿后,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制定分离作战计划,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准备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由被动变主动谋划了重要一招,但对福建事变处置失当,而又力促红军与粤军陈济棠部开展停战谈判。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在指导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时,存在不同的原则意见,加上中共左倾领导者无视中央苏区红军在以往历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教条主义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战略方针是在总结革命战争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从实际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结果,它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也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探索中的反复。"左"的一套战略方针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共产国际,需要寻找内部的原因。正确的战略方针,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才最终形成,到遵义会议后才确立。反"围剿"战略方针后来得到总结和升华并运用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场。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时期,党围绕“扩红”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思想动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情感冲击相结合、坚持正面宣传与负面激励相结合,调动各方力量使用多种方式,有效宣传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党的性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解除了苏区群众的思想桎梏,激发了他们投身革命的自觉性,补充了红军部队的兵源,壮大了革命队伍,为根据地开创、巩固、发展奠定了军事、政治基础,也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反“围剿”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政权建设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他个人也经历了艰苦的磨难。他纵横捭阖,出奇制胜,彰显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发展苏区经济,加强苏区政权建设,彰显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彰显其超凡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为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成为党的建设史上密切党群关系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之中通盘考虑,而不是就“三农”论“三农”,这是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视角。在此视角下,邓小平把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三个总抓手。邓小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主要有: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改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论苏区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区精神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等领导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归纳起来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其中最具中央苏区原创特色的是"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自律、争创第一"。它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时期的深化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在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不懈探索。虽然他一生都没有提出过"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他的理论中却深深蕴涵着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入研究与学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中央苏区医疗条件极差,疫病流行。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医治伤病兵,提高红军战斗力,苏维埃政府通过开展群众卫生防疫运动、开设红军医院和地方医院、创办医护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使苏区军民提高了卫生文化素质,战斗力大为加强,形成了军民同心协力反"围剿"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4.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取得大胜。漳州战役是赣州战役失败后毛泽东、周恩来共同决策转败为胜的胜利之役。红军入漳开创了我军攻占城市、践行人民军队宗旨的范例。漳州大捷不失为中央苏区发展巩固走向鼎盛的开局之战。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随着其对地方社会控制的加强和封锁政策的调整,经济封锁带来的后果日益严峻,给苏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封锁,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终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这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的红色区域,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是在秋收起义前后群众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许多革命前辈在湘鄂赣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浴血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篇章,为中国的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湘鄂赣苏区艰难曲折的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走出了英雄的红军部队到其它苏区;实践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湘鄂赣苏区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不朽业绩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7.
项英在中央苏区担任领导(特别是军委领导)期间做了许多军事方面的工作,如建立军委总政治部、成立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积极开展扩红运动、确立"八一"建军节、参与领导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他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对苏区武装斗争的开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项英受"左"的影响,在军事领导方面出现过失误,但他仍是中央苏区时期作出较大军事贡献的重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对干部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和知识教育,不断提高防腐反腐的能力,加强为政之德的政治伦理教育,营造反腐败的舆论氛围。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发挥行政监察机关的作用,强化舆论监督,对腐败分子绳之以法。廉政文化建设要以革命战争为中心,并作为执政党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同时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