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横》2008,(2):42-42
去年年初以来,抚顺市土地交易管理中心为解决发证慢的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假如我是办证者”的换位思考大讨论,提出了“以我的热心,换用户的顺心;以我的诚心,换用户的真心;以我的细心,换用户的放心”的服务新理念。为加快城市住房用地分割登记发证工作,他们注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服务方式上,精简了办证环节。在不违背国家土地登记规则大前提下,他们对过去办理每一宗地先后要经过6人签批、十余种资料齐全才能办理的繁琐程序,大胆取消了不必要的委托代理登记等5项办证程序。二是在服务机制上,他们把以往层层审核、审批改为统一备案制,把原来半个月才办证的时限缩短为3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俭朴 在北平时期。鲁迅虽然和母亲、朱安女士住在一起。过的却完全是一个独身者的生活。孙伏园注意到先生西服的裤子总是单的。就是在北平的大冷天,他也永远穿着这样的单裤。周老太太对孙伏园说.先生身上穿的还是三十年前留学时代的裤子。已经补过不知多少回,她看不过去,为他做了一条棉裤,可是先生就是不穿。他对孙伏园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一个独身的生活。决不能经常往安逸方面着想的。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  相似文献   

3.
肖媛  印建松 《唯实》2005,(8):112-1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注重住的质量和品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等等,人们纷纷在城市置购住房,或旧房换新房、小房易大房。需求的扩大刺激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急速升温。由于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队伍的膨胀,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推波助澜,在巨大利益推动下,全国城市房价连续攀升。  相似文献   

4.
丁启文 《前线》2011,(10):59-59
把日历翻回到这一天:1949年2月4日。北平刚回到人民怀抱,全城还处在新奇的兴奋之中。潜伏、战斗在这个城市方方面面的地下党员,这天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现新华总社社址)集会,他们从此由“地下”转为地上。这意思是说,打从这一时刻起,他们将换一种方式生活。可以公开地为人民的事业奋斗了。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人询问90年代社会生活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回答或许大多是它的眩目多变。我生活在边疆城市,应该说边疆城市同沿海城市比起来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但我仍然感到了一种深度晕眩。不知不觉间,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而从城市到乡村日渐普及的广告标语则日益强化着我们生活的商业化语境。应该说,小说创作对此并不完全熟视无睹,我们从一些小说中还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这种变化的迹象。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小说创作对经济大潮的反映还相当迟钝,我们还不能获得小说创作有力切入现实经济生活的感受。事实上,经济变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  相似文献   

6.
徐恒足 《前线》2013,(4):87-87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一幅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了这幅画,回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整天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发现父亲一直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相似文献   

7.
春天在哪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新桃换旧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回家,是每一个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结,而我的家就在这座我每天生活的城市中。城市的“年”和农村的“年”是不一样的,少了一份红火和热闹,多了一份安静与祥和。就在这份安静与祥和中,我慢慢感受春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这是个天高气爽、阳光灿烂的金秋季节,我回到故乡增城。自1938年参加革命后,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已68个春秋了。1978年第一次回乡,曾作一首小诗说了我的感受:“穿街走巷觅陈迹,景色市容全不识.旧貌已由新颊换,惊叹人民回天力”。如今又过去二十多年,经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街道拓宽了,高墙林立,整洁明亮,商品云集,品种齐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富裕繁荣的景象。岂止不见“陈迹”,简直是另造了一座新城。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6,(2)
贺龙自述节选我1896年旧历丙申年:二月初九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农家庭里。我父亲叫贺士道,是个裁缝,农忙的时候务农,活多了就和别人换工。他帮别人缝衣,别人帮我家插秧割禾。全家都靠劳动维持生活。我的乳名叫贺文常,学名叫贺平轩。小时候,父亲好不容...  相似文献   

10.
蔡真妮 《党课》2010,(10):118-119
我当初在加拿大买一个干洗店的时候,是连店带房子一起买的,前半边是店,后半边是家。看房子的时候发现屋顶有点漏水,就要求卖主把屋顶换好了以后再成交。可他们急着出手,要我们自己换,把此项开一销在买房子的价格里扣掉。我也觉;得早接手早赚钱,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11.
一款名叫“开心农场”的游戏,很流行,很风靡。我种地,我快乐;在偷与被偷中,痛并快乐着。 生活很忙碌,城市很拥挤。在热闹的生活中,去寻找这样一种可以安静地种种菜、养几只鸡、养一条看门狗的田园,然后没事了就到邻家串个门,方便了就顺几棵菜回来,这很像小时候我们玩的过家家。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0,(1):60-60
毛泽东一生酷爱文房四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如此。他每次出巡,必带着他的砚台。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到安徽,他带了一个小铜墨盒。从石砚换成铜墨盒,是为了避免碰坏,而他这次破例用了安徽省招待所给他准备好的一只墨盒。他将招待所的墨盒放在手上把玩,似乎喜欢上了它的小巧,临走,他与服务员商量:“我跟你们换一下行不?”服务员连说:“行行!主席,您拿走就是。”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于是毛泽东用他自己的小铜墨盒换了招待所的大铜墨盒。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4,(7)
<正>梦想,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渴望与追求。同样,中华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就像习总书记所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我看来,梦想是一种坚持、一种拼搏、更是一种经历。在梦想中守护亲情。2002年师范院校毕业后,我开始了长达12年"北上南下"的生活,奔走于10多个城市,换了近50个工作。一年只能回一次家乡,见一次亲人。年龄渐长,压力渐增,奔波忙碌的生活让我忽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10,(1):60-60
毛泽东一生酷爱文房四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如此。他每次出巡,必带着他的砚台。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到安徽,他带了一个小铜墨盒。从石砚换成铜墨盒,是为了避免碰坏,而他这次破例用了安徽省招待所给他准备好的一只墨盒。他将招待所的墨盒放在手上把玩,似乎喜欢上了它的小巧,临走,他与服务员商量:“我跟你们换一下行不?”服务员连说:“行行!主席,您拿走就是。”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于是毛泽东用他自己的小铜墨盒换了招待所的大铜墨盒。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达州市 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困惑 王幽(万源市沙滩镇栀子园村“大学生村官”):我是一名城市(达州)长大的建工专科生,2007年考聘至红色革命老区万源,开始了我向往的农村基层生活,转眼已是第3个年头。9月底就是我合同到期的日子,我不得不再次面对我的去留、走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哈达,在我们藏族人认为,代表我们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我们最尊敬的人。小时候每次过藏历新年,母亲总是从房屋正中藏柜上摆着的像框上拿下旧哈达,然后双手捧着新哈达,毕恭毕敬地摆放到像框上面。那时我还小,看着母亲虔诚的样子,感到很茫然。母亲每次换哈达前,总要先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一块,跟在她的身后,不许我们说话,不许我们胡闹。稍微长大了一点,有一次母亲带我们换完哈达后,我鼓足了勇气,吭吭哧哧了半天才说出来:妈,为什么咱们家每年都要给那个像框换哈达呢?母亲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用手摸着我的头,深情地对我说:孩子,…  相似文献   

17.
音乐聒噪     
吴娜 《先锋队》2014,(10):54-54
在咖啡厅,我大声问服务员:“小姐,能不能换一首有品位的音乐,什么小苹果,什么民族风,这几首歌都太吵了,我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写稿子。”于是,服务员走过来,帮我把耳机拿下来了。  相似文献   

18.
偶尔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的报告》,其中对生活幸福度的调查显示,关系最大的因素乃是是否拥有自己的房产和是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篇报告让我想起了一次次搬家的经历。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曾帮扶过三年的留守子女已经顺利地小学毕业,新学期开学后,我又接收了一名学校安排给我的留守子女,当时我一看安排表,发现这个孩子不在我的班上,而在校长任教的班上。于是我就同校长商量.不如同他换一下,这样在今后的帮扶过程中也方便一些。校长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20.
杨福礼 《发展论坛》2002,(11):55-5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贫因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低保制度的建立,解除了城市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稳定,确保了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我国城市低保工作的历程我国的城市低保工作,1993年始于上海。1997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低保工作启动。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从制度上夯实了城市低保工作的基础。2000年,国务院将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