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习提要一、本课是《青少年修养》的前言,主要讲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和青少年思想修养的意义、内容。复习时要着重掌握这个要点。二、基本概念 1.人生观;2.修养;3.道德;4.共产主义道德。三、基本原理和观点 1.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将在德、智、体各方面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青少年加强思想修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可以使青少年懂得做人的道理,增强抵制各种剥削阶级道德影响的能力。 3.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是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当前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际遇,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了道德情感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重要意义 ,同时在健全道德情感的养成和培养方面 ,提出了移情是道德情感养成的重要机制、“双主体模式”是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感的重要德育模式、美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失范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青少年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的"他律道德"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根本原因。面对新的挑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一切以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焦秀君 《人民论坛》2010,(7):206-207
青少年亚道德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其具有创造性、叛逆性、不定性的特点。青少年亚道德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对青少年亚道德的正确引导,在实践中把青少年"知"、"行"统一起来,努力为青少年亚道德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7.
蔡志良 《理论月刊》2005,(6):162-165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社会道德环境日益复杂,必须把培养道德能力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价值的并存、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道德的困惑等三个角度说明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能力的增长、道德教育的复兴与意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对道德能力的新认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亚道德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其具有创造性、叛逆性、不定性的特点。青少年亚道德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对青少年亚道德的正确引导,在实践中把青少年"知"、"行"统一起来,努力为青少年亚道德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9.
丁榕 《江苏政协》2013,(2):56-56
<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沟通无极限及网络交往双刃剑的特点,使青少年在享受网络快乐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道德错节的误区。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和解决的课题。为此建议:一、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德育的重点应从传授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目标,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道德内化是整个人类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个体道德养成的关键所在。已有研究成果在对道德内化和道德内化动力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显现出有关青少年道德内化动力问题研究文献的缺乏,在分析道德内化动力的构成,增强青少年道德内化动力的有效对策,发挥整个动力系统的作用及具体操作上仍或多或少存在着偏颇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