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了解社情民意,为民代言,是人大代表应尽的义务,也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责。石河子市八届人大代表、石河子总场北工业园区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经理陈军的身上总是装着一个笔记本。翻开这本记载着民声民情的履职记事本,透过那一串串文字,让我们看  相似文献   

2.
蒋松柏 《辽宁人大》2008,(11):20-20
据媒体报道,新疆某县级市人大常委会对选民依法提请罢免某人大代表案,以罢免理由不充分为由退回。笔者认为,县级人大常委会对罢免人大代表案,启动罢免程序前应该进行实质审查,这是应尽之责,是保障代表权利的需要,有利于增强代表履职积极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有些单位,对于不合格、不称职的人大代表一免了之的做法,似乎过于简单了。 人大通过合法程序罢免代表职务,这是《代表法》中针对人大代表监督的规定,合理合法。但是,对代表的监督,难道就仅限于罢免吗?人大代表出了事,才将其代表职务罢免,这能说是对代表负责、对广大选民和社会负责吗?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在选举和罢免方面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别,这不利于选民行使对人大代表的罢免权。应当通过修改、补充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完善基层人大代表的罢免制度。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河东区星河花园选民联名提出罢免区人大代表职务,这一罢免案是社会转型期以政治博弈寻求经济纠纷公平解决的新政治现象。从传统政治基因中带有工具色彩的被动罢免,到法治意义上带有权利诉求的主动罢免,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或许这才是罢免案提出的深层课题。既然认可了选民的选举理性,那么能不能相信选民的罢免公正呢?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对于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如果被罢免,其代表资格的终止应当从原选举单位的人大常委会通过罢免决议时生效,不能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的时间为准。代表资格的终止应当以通过罢免决议等法定情形发生时生效。代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被罢免的”等代表资格终止的七种情形;选举法第五十条规定,罢免的决议,须报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公告。这里明确了人大代表被罢免即为代表资格终止的法定情形之一,是必要条件。而将决议报送备案、公告的事宜,只是罢免代表的程序要求,并不影响代表资格终止的时间确定。因为,罢免决议报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其目的是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没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石河子总场一分场,人们对市人大代表、砖厂党支部书记祝成新充满了崇敬之情;他无论是当连长,任书记心里总是装着群众,一心为富一方百姓。 45岁的祝成新,在三连当连长前,该连挂帐40多万元,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为了不辜负全连人民的信任,他带领全连人奋力拼搏,积极推行科学种田,使连队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一举扭亏为盈,当年就被总场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连队称号。在三连连续3年受奖后,分场付业连经济滑坡,他又不负众望,使付业连又奇迹般地连年荣获先进单位、分场老宣教乔乐义高兴地说:“祝成新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会富裕,从祝成新身上看到了一个人民代表的先进形象。”砖厂是个人多地少,职工收入微薄的单位,全连427人,维、哈、蒙、回等少数民族就占171人。去年12月,党组织又把这重任交给了祝成新,他任党支部书记与厂长王金玉紧密配合,通  相似文献   

8.
《辽宁人大》2007,(9):29-29
最近,媒体报道了几条人大代表被罢免的消息,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因触犯国家刑律被罢免的: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里总不是滋味。这些被罢免的人大代表中,有的是在当代表之前就有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在当上代表之后违法犯罪的。我知道,执行机关要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强制措施,必须经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委会许可。极少数代表违法犯罪,是否与此规定有关?  相似文献   

9.
罢免制度是我国选举制度中富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一项制度。现行法律所构建的罢免制度并没有为选民直接罢免人大代表提供一个可靠的途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完善我国法律关于罢免程序的规定,使选民、人大、人大代表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充分参与到罢免中来,使罢免制度有效运作,发挥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2007年2月26日,天津市河东区星河花园住宅小区196名选民联名提出罢免该小区开发商丁冰的区人大代表职务。这一罢免案是社会转型期以政治博弈寻求经济纠纷公平解决的新政治现象。从传统政治基因中带有工具色彩的被动罢免,到法治意义上带有权利诉求的主动罢免,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或许是罢免案留下的真正答卷。既然认可了选民的选举理性,能不能相信选民的罢免公正呢?  相似文献   

11.
据媒体报道,新疆某县级市人大常委会对选民依法提请罢免某人大代表案,以罢免理由不充分退回。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对罢免人大代表案,启动  相似文献   

12.
黄磊 《人大建设》2007,(6):32-33
2007年2月26日,一份由196名选民联名的人大代表罢免函,送到了天津市河东区人大常委会。这些选民有着共同的身份——河东区星河花园住宅小区的业主;而罢免目标指向该住宅小区开发商——天津帝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冰。此前,丁冰刚刚当选河东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13.
田必耀 《辽宁人大》2007,(11):40-41,39
2007年2月26日,天津市河东区星河花园住宅小区196名选民联名提出罢免该小区开发商丁冰的区人大代表职务。这一罢免案是社会转型期以政治博弈寻求经济纠纷公平解决的新政治现象。从传统政治基因中带有工具色彩的被动罢免,到法治意义上带有权利诉求的主动罢免,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或许是罢免案留下的真正答卷。既然认可了选民的选举理性,能不能相信选民的罢免公正呢?  相似文献   

14.
刘一玮 《辽宁人大》2008,(11):21-21
向污染宣战却扯出了罢免人大代表的问题,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然而,两者之间并非“风马牛不相及”,罢免更不是什么迁怒。 道理其实很浅显,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表述,人大代表应该“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罢免人大代表应提“罢免代表职务”为妥□胡平根据选举法第43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目前,各地的选区在表决罢免代表要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通过罢免代表议案或发布公告...  相似文献   

16.
蒋松柏 《人大论坛》2008,(11):29-29
笔者认为,县级人大常委会对罢免人大代表案,启动罢免程序前应该进行实质审查,这是应尽之责,是保障代表权利的需要,有利于增强代表履职积极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臧必飞 《人大论坛》2009,(10):36-36
【话题争鸣】本刊上期刊发了《为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叫好》一文,介绍了一些地方实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所引发的各种观点。这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在来信来电中不少读者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有的人认为,对被“双规”或被司法机关查处的人大代表,必须使用带有惩戒性质的罢免,终止其代表职务,不可轻描淡写地接受辞职;也有人认为,人大代表是政治职务,它的产生、暂停和终止都有法定程序,是辞职还是罢免,要根据情况确定,不可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18.
蒋松柏 《人大论坛》2009,(11):37-37
关于“对有问题的人大代表是令其辞职还是将其罢免?”(见本刊上期话题)笔者认为,对于违法违纪或不胜任的人大代表。性质十分严重。或者本人拒不反省坚不请辞的。才适合启动罢免程序。一般情况下。对轻微违纪的人大代表,应以劝辞为主。这是因为准予“辞职”具有“三性”:  相似文献   

19.
陈今 《人民政坛》2006,(12):35-35
《人民政坛》编辑部: 最近,媒体报道了几条人大代表被罢免的消息,其中大多数都是因触犯国家刑律所致。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里总不是滋味。这些被罢免的人大代表中,有的是在当代表之前就有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在当上代表之后违法犯罪的。我知道,执行机关要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进行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强制措施,必须经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大常委会许可。极少数代表违法犯罪,是否与此规定有关?作为人大代表,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运用人大代表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保障权?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天津河东区的罢免风波之所以备受一目,不仅仅因为罢免事件在中国极度稀缺,更因为这起罢免风波的演变过程,为中国的民主实践留下了诸多启示。面对罢免从工具性程序向权利性诉求的转型,人大代表和制度本身如何适应这一转变,还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缺乏罢免的民主,必然是跛足的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