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在都匀称剑江,都匀以下称马尾河,至岔河口重安江汇入后始称清水江,干流全长459公里,流域面积17145平方公里,干流主要流经黔东南境内的麻江、凯里、台江、剑河、锦屏、天柱等县市,进入湖南黔阳与舞阳河汇合后称沅江,是长江南岸的四大支流之一。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区域的清水江,两岸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林木生长。据清代爱必达《黔南识略·黎平府》记载:自清江以下二百里,两岸翼云承日,无隙  相似文献   

2.
贵州的河流     
贵州境内的河流密布,总长度11270公里;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有93条。贵州河流以乌蒙山——苗岭为分水岭,分属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北部的赤水河、乌江及东部的锦江、清水江属长江水系;南部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约占全省面积的65.7%,珠江水系约占全省面积的34.5%。这些河流北入长江、南下珠江、东到沅水,是与华东、华南、华中等地联系的水上通道。  相似文献   

3.
跨越清水江     
清水江,这是一条古老的江流。沿江两岸以及两岸的青山中,是苗族和侗族聚居的地方。 1934年9月18日,为了摆脱尾追的强敌,我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由湘南的通道县兼程向贵州前进,在新厂与湘敌补充第二总队打了一仗,毙伤俘敌500余人。随后,我军挺进至黔东的清水江流域。  相似文献   

4.
正清水江文书蕴含着贵州民间远古而朴素的生态智慧,在对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和开发过程中,从文化的层面展示了不一样的"贵州形象"。"小心注意,都是很旧的纸,别弄破了。"在天柱县档案局会议室内,县档案局副局长唐才玉接过群众捐送来的文书后,立即展开学习鉴定工作。这是天柱县2018年征集到的首批清水江文书,据文字记载,其中有部分民间文书出自民国年间,随后该文书具体内容的鉴别、装裱和整理等工作将陆续展开。清水江文书,是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汉族等民族数百年以来的生产、生活实物见证和历史真  相似文献   

5.
翟红 《红岩春秋》2014,(3):38-40
正也许你不知道,浙江大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贵州省湄潭籍考生免收学费。2008年,浙大在湄潭成立了支教点,每年都会派学生到湄潭支教;2012年,湄潭"浙大小学"落成……这些,都源于浙江大学与乌江流域这座名为湄潭的小县城在70多年前建立的深厚情谊。抗战期间,乌江流域最出彩的是乌江航道的繁荣,它是可与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川湘公路等齐名的战略通道。乌江发源于贵州西北,全长1050公里,流经贵州省遵义市的赤水市、汇川区、桐梓县、湄潭县,铜仁市的碧江区、石阡县、思南县等40多个县(市、区),以及重庆市黔江区、涪陵区、武隆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6个区县,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1940年6月宜昌沦陷后,长江航运被日军  相似文献   

6.
正江津境内有两条重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綦江。长江流经江津127公里,綦江流经江津73公里。綦江古名夜郎溪,因发源于古代黔北夜郎国(今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一带)而得名。夜郎溪是江津境内长江最大的支流,是古代四川进入黔北地区最便捷的水道。古时,四川的食盐、麻纱、布匹、铁锅等经夜郎溪进入贵州桐梓、安顺等地,再分发贵州各地。贵州的山药、棕片、土漆、桐油也由此条水路运出,在江津顺江口进入长江,分运到四川各地。  相似文献   

7.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带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西距省会贵阳176公里,东距湖南省怀化市309公里,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凯麻高速公路、凯玉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全境,清水江航运直通洞庭湖进入长江,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南边陲的枢纽和西南经济区通往华东、华北地区的重要通商口,是贵州省的东部重镇和近海内陆山区开放城市.凯里辖1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国土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3.81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其中苗族人口占63%,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被誉为"苗岭明珠".  相似文献   

8.
正沿河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职责,及时阻止污染乌江环境的违法行为,促进乌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让乌江河水清清流出贵州,干净汇入长江。乌江,贵州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南岸支流,发源于威宁自治县盐仓镇,经贵州境内最后一个县——沿河,流入重庆酉阳,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37公里,其中沿河段132公里。乌江沿河段因天然山峡  相似文献   

9.
长江干线航道流经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是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天然纽带。长江航道局一万多名职工遍及三千余公里的长江沿线,担负着保障长江航运安全畅通、服务沿江经济发展的重任。在推进长江水运事业快速发  相似文献   

10.
正历时3年艰苦奋战,连接思南、石阡、镇远、剑河4县的思剑高速公路于2013年11月28日通车试运行,12月22日正式通车,成为贵州境内纵贯铜仁、黔东南自治州的南北向交通通道。历时3年艰苦奋战,连接思南、石阡、镇远、剑河4县的思剑高速公路,于2013年11月28日下午正式通车试运行,12月22日正式通车。思剑高速公路全长156.56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总投资约135亿元,位于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的中间段,是贵州境内纵贯铜仁  相似文献   

11.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横跨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范围涉及九省二市,干线航道通航里程2838公里,水运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长江航运发展和长江航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江经济社会对长江航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贵州采用新的开发手段比内地晚了一千多年,而作为农业社会主要资源的土地又不如其他地区,"渐比中州"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状况。在贵州开发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主要标志是与中原接轨,按照"中原模式"开发。明清两代,交通条件起了较大变化,不但有驿道与全国相通,赤水河、乌江、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北盘江及红水河的航运发展起来,而且省城与府、厅、州、县的道路不断开通,打开"山门",渐成开放态势,为人口  相似文献   

13.
在贵州台江施秉两县交界的清水江两岸以及台江县境内于清水江汇合的巴拉河两岸附近,居住着六、七十个苗族村寨,每个寨子都有一两条龙船,每年河两岸的苗族群众,都在这段河域轮点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当地苗族称为龙舟节。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这里的竞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事象,可算得上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文化,其独特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从碧水悠悠的清水江畔,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娄山关,今天的贵州,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视察贵州提出的"四新"主目标,主攻"四化"主抓手,将红色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一往无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两岸碧色映江水。清水江流经贵州剑河中段,人称中都溪,向远方汇入湖南省洞庭湖,一路奔腾流入长江。  相似文献   

15.
发源于云南马雄山南麓和北麓的南、北盘江,与下游贵州省望谟县至广西象州县的红水河,在贵州惯称“两江一河”。“两江一河”横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下连广东及港澳,直通南海,流经贵州境内全长672公里,覆盖黔西南、黔南、安顺、六盘水、贵阳等5个地州市,共25个县市。其中红水河流域涉及贵州省的望漠、紫云、册亨、罗甸、平塘等13个县,面积2.9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人(贫困人口占40%以上),以布佤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0%左右。流域区内是典型的喀斯特深谷石山区,也是贵州扶贫攻坚的土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水运北面通过赤水河、乌江、清水江进入长江通达上海,南面通过红水河、都柳江进入珠江直通港澳,水运通江达海可谓“左右逢源”。截至2016年底,全省航道里程达到4000余公里,5条出省航道通过能力为1600万吨。【链接】1.乌江渡至龚滩干流407公里航道达到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国家四级航道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清水江考古遗存,反映了万年以来,该流域人群和文化的流向大致经历了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以及上下互动三个历史时期。清水江是沅江上游重要支流,源自都匀市境,向东受重安江而称清水江,至湖南洪江与潕水交汇而称沅江。近年来,由于清水江契约文书的发现,明清时代清水江流域的经济、文化、民族与生态等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2004年夏天,我带着一支队伍,对  相似文献   

18.
探访乌江源     
正贵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首批、长江上游唯一的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贵州第一大河,横贯贵州的乌江生态保护怎么样?记者沿乌江一路前行,走近乌江源头。2021年,贵州坚决扛起上游责任,把高质量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任务纳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全力打造长江珠江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作为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乌江(古称延江、黔江)历来是贵州极重要的水上通道。  相似文献   

19.
十面来风     
正遵义:乌江航道6月举行首次复航试航铜仁:历经数年航道改造,贵州境内的乌江航道将在今年6月迎来复航前的首次试航。目前,航运建设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首次试航的路线由思南——沙沱——思林——沙湾码头,然后返回思南。乌江航道全线复航后,将打通乌江水运出省主通道,实现贵州水运北入长江。(遵义办事处)  相似文献   

20.
正水运是贵州人民依赖最早的运输方式之一。贵州河流密布,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3条,总长度为1万多公里,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过去陆上交通不发达时,贵州水运总是作为与邻近地区联系的进出口通道而受重视。据史料记载,贵州水运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干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楚将庄蹻入滇,经沅水、舞阳河上行,至且兰(今镇远、施秉以西),弃船离岸步战,征服夜郎,进军滇地。随后,秦将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