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标激励缺位、绩效激励趋同化、晋升激励虚化是公务员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公务员实施有效激励,一是要符合公务员的客观需要,二是要采取灵活的激励方法,三是要建立客观公正、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公务员绩效评估是现代政府管理的前沿课题。但是鉴于公务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形成了公务员的绩效考核与工商企业管理者的绩效考评的差异性,使在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评估时比较棘手,弊端甚多。其中,  相似文献   

3.
英国公务员绩效评估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利  严伟 《理论研究》2007,(4):38-40
公务员绩效评估是公务员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引入了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英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与管理体系,英国公务员绩效评估的许多做法,如设立专门的评估领导机构、评估内容有所侧重、评估程序的科学性等,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高激励机制有效性,激发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工作绩效是学者与实践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双元激励偏好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和繁文缛节感知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41套领导-下属两阶段配对数据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双元激励偏好对公务员工作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内在激励偏好的增益效应显著高于外在激励偏好;工作满意度在内在激励偏好、外在激励偏好与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繁文缛节感知负向调节内在激励偏好、外在激励偏好与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深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提高激励制度有效性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优化和完善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薪酬制度是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公务员薪酬的决定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优化和完善公务员薪酬制度,需要建立公务员薪酬标准评估和确定机制,合理制定公务员薪酬级差,逐步引入绩效工资,健全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实行功绩制和公务员绩效评估方面提出了追求科学理性、注重公共责任和效率、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并在操作层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公务员绩效评估的经验主要有:坚持客观、公正、合理;有专门的考核机构、明确的考核周期和法律保障;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定量考核;重视考核的监督机制。其不足主要是:量化考绩较为困难;考核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绩效被高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公务员绩效评估的经验是其本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产物,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7.
薄贵利 《新视野》2007,(1):49-50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是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公务员,特别是政府领导对政府绩效评估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盲区、误区和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有效地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就必须克服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公务员,特别是政府领导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完善是公务员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现行公务员制度在针对晋升困难公务员群体时,没有形成针对群体的具体激励办法.应根据综合激励模型中对努力程度、工作绩效、奖励与满足等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按需做出激励承诺、进行能力与素质分析、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强化公务员角色感知、提高外在与内在奖励水平、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与沟通等系列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9.
郝玉明 《新视野》2022,(6):121-128
本研究针对国内公务员法立法以来对国外公务员制度缺乏持续跟踪研究的现状,对美国、英国、法国、瑞士、俄罗斯和新加坡等6个国家近十年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认为近十年国外公务员管理改革主要特点是:不断改革完善公务员管理法规;引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注重公务员行政能力体系构建;强化公务员绩效管理与评估;大力推进公务员信息化与数据能力建设。基于此,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务员管理创新的政策建议:深化推进职位分类改革;构建完善公务员能力素质体系;强化推进公务员绩效管理改革;构建完善公务员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自文官制度建立以来,西方各国十分重视公务员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不断完善公务员培训体系,以确保公务员素质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当前,西方公务员培训被视作一项系统工程,形成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培训计划、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这种新的培训体系融入了绩效管理的优势,从多个维度体现了绩效导向,为我国完善公务员培训模式与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政府参与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式分为政府无为型创新、政府强制型创新和政府诱导型创新三种,并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指出不同制度创新方式各自的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12.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一部“中等篇幅的内容比较完善而完整的党史”,语言“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党史研究的经验和启迪。拟就从内容、思想、选材等方面对该书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党史研究的实用性与执政经验总结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再论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勇  邓新民 《探索》2001,(4):12-15
网络宣传是利用因特网作为媒体进行宣传的活动,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宣传活动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因特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共识已经形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要在网络媒体上鲜明地宣传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基本任务是保卫国家信息边界,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塑造党和国家形象.要强调网络宣传的整合性、即时性、交互性和针对性,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社会利益的调节分配中,必须坚持公平的政策导向。但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政策尤其是收入分配政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视不够,导致收入分配政策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缺失。公共政策公平导向性的缺失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固化为一种社会结构。为更好的实现收入公平,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在破除这种固化的政策结构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2月 1 8日至 2 1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重庆市委在重庆联合召开邓小平研究述评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 ,是为 2 0 0 4年邓小平诞辰 1 0 0周年召开全国邓小平理论和生平研讨会作准备的。来自全国各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和中央有关部门、军队 ,各省、区、市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 58篇 ,内容涉及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各个专题和生平研究的各个阶段。在为期4天的会议上 ,代表们对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邓小平理论、生平的研究状况和取得的经验成果作了较全面的回顾、分析和总结 ,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城市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中国城市化水平估计在50%左右,比国家正式统计数高20个百分点。作者从东、中、西部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调查、城市流动人口统计、民工潮和他们的收入、小城镇建设、国际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员统计标准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比较等方面,对这一判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智士才 《新视野》2002,1(1):24-26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党的正式文件中连续几次提出要深化一个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不多见的。这足以说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作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凤强 《实事求是》2007,198(5):8-11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是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统化."意识形态终结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与趋势,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分析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长期困扰人们的几个问题出发,对政治文明进行理性思考并引出若干结论:政治文明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政治文明是一元和多样的统一,政治建设既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又必须大胆学习借鉴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政治文明是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本质上是对既往文明的超越创新。  相似文献   

20.
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三个落脚点之一,而师德则是职业道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优劣不仅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需要重新审视并正确把握师德建设的核心和方向: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师德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建设的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