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回家的路上,不料被一只小狗“相中”,突然窜到我脚跟前,用鼻子嗅我,时不时还张开它的嘴巴咬我的鞋,生怕它在我的腿上也留下牙印,以示留念。随后狗主人老远地喊:“XX,听话,快过来!”原来是跟狗说话呢!“没事它不咬人,你走你的,别理它!”虽然狗主人这样要求我,可是我哪里敢动啊,那只狗就在我脚前挡着我的去路。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开会,大巴车上看了个名为《山城棒棒军》的小品。台上两个拎着“棒棒”的乡下人,好像智商都十分低下,为不大的一点儿纠葛相互进行着人身攻击,并以此讨好台下观众。不知重庆人看了这小品什么感觉,反正我乐不起来,总觉得台上这俩貌似“棒棒军”的人,骨子里处处体现着城里人对乡下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有种拿穷人开涮的味道。换句话说,编这小品的人,眼里的“棒棒军”只是那种你喊一声“棒棒”,他就屁颠屁颠跑来的简单劳动力,压根儿没打算去理解他们。   电视上的小品、相声,给人能留下点印象的,大多是前些年的。现…  相似文献   

3.
傍晚散步,见桥头采集一群人,以为发生了什幺事,赶过去,发现是大伙儿逗狗找乐子被逗的是两只京巴模样的长毛狗,狗主人时其中一只说:你是老大!这只狗就仰首挺胸,时着另外一只“汪汪”叫两声,另一只缩头缩脑。低眉顺眼表示臣服:狗主人对另一只说:你是老大!另一只马上仰首挺胸,对着这只“汪汪”叫两声,这只便缩头缩脑,低眉顺眼表示臣服。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狗伤人入刑、重罚是解决恶狗伤人的途径。应该把恶犬伤人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狗主人的刑事责任,对造成受害者重伤、死亡的,要重罚、重判。因为养犬就必须看护好,这是群众的呼声。恶犬伤人看起来是不懂事的动物造成的,其实是人的失职,是犬的主人没尽到看护责任造成的,真正的责任在人。  相似文献   

5.
大拜年     
在我的家乡豫北农村,自古以来就盛行大年初一起五更大拜年。所谓大拜年,就是不分男女老少跑遍全村实打实地磕头。先是各自在家五体投地地给自家老人磕头;这一磕,晚辈尽了做子孙的孝道,长辈也体味到了儿孙满堂的乐趣,骨肉亲情皆包融在这一磕之中。接着是给本家本院的磕,再接下去便轮到了街坊和邻居。拜年的人,进得门去,啥也不说,纳头便拜:“大奶奶,给您老人家拜年啦!”如果见在大街上碰见该磕头的人,就干脆在他眼前就地一趴:“二大爷,我给您磕在这儿吧!”磕头者,满面春风;受拜者,更是心花怒放。在外谋事的,在外居官的,…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丰县一对农民夫妇养了一条母狗专门用于“引诱”公狗,短短2个月时间就盗窃了14条狗。近日,夫妇两人分别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和拘役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000元。农民周志坚和高凤侠是夫妻,周志坚1991年3月因犯盗窃罪、破坏电力设备罪被判刑十年,释放后仍不思悔改,时常想着做无本生意——偷狗来卖。  相似文献   

7.
曾经被亿万农家子弟视为“跳出农门”通行证、曾经是“城里人”身份和地位象征的“非农业户口”将被取消,这令曾被“城里人”歧视几十年的“乡下人”和“外地人”拍手称快。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一是削弱了城乡差别,缓解了诸多社会矛盾。“非农业户口”的优越感和“农业户口”的自卑感也同时取消了,城里人和乡下人将受到同等待遇,使过去因户口限制而难以解决的许多社会矛盾得以缓解。二是有助于人才交流,加速社会发展。在过去的户口制度下,一个人要想到外地去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户…  相似文献   

8.
引言:驴是怎么死的最近,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驴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驴诉苦道,“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驴的诉苦在动物间传递着,几经传递就变成了“驴不准备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最后传到主人那里,主人说:“对待背叛者,杀无赦!”  相似文献   

9.
吴钧尧 《台声》2013,(3):45-46
怕狗怕了大半辈子,这辈子,说会喜欢狗,大约是不可能了。虽然如此,我还是“喜欢”狗的,还因为它们会感动落泪。好莱坞新生代男星保罗·沃克主演的极地长征》,演哈士奇犬跟主人救灾救难的故事。被遗弃的狗发挥团体作战,用计狩猎,也遭海象突击受伤,有的狗在恶劣环境茁壮,有的狗却受伤夭折。其后,主人获得奥援,  相似文献   

10.
椰乡狗肉     
在我童年的时候,没有听说什么“狂犬病“,乡下几乎家家都养狗。从小狗一买进家,我就盼望着它快快长大。那时,乡下养狗不象如今的城市养狗,是一种精神需要,而是一种物质需要:一是为了看门防盗,二是为了吃狗肉。此外,养小孩的家庭,小孩一拉完屎,主人吆喝一声,狗勤快地跑来,不但把地上的屎清理干净,还伸出长长的舌头把孩子的屁股舔得干干净净。一般说来,狗一养大(俗语:“上杀“)就杀掉,再买一只小狗来养。俗话  相似文献   

11.
宠狗经济     
有人说,人养狗是因它能满足一个人求乐的私欲;也有人说,人养狗是因为喜欢狗的忠诚可爱。很多人对宠狗的狂热迷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她)在志趣和嗜好上的某种向往。比如,主人下班时感觉“疲惫不堪”,但柔软心尚在,而忠实的狗像欢迎基督再次降临一样迎接主人回家,这就让他(她)确实感受到无限感恩和愉悦!  相似文献   

12.
忠犬史话     
有一条狗,主人被巨石压住,它也被落石砸中,拼力挣脱锁链,守在主人身边直至死去,它没有名字;有一条狗,独自守在废墟,两天后主人在废墟上找回了它,但被带往临时安置点后,它一次次溜回废墟前,对曾经的家反复守望,它的名字叫“二宝”;有一条狗,地震发生前一分钟左右,拼命地挠卧室的房门,吵醒了正在睡觉的主人和妻子,夫妇俩刚起身,房屋就剧烈摇晃起来,它的名字叫“乖乖”……  相似文献   

13.
岂可逼人给死狗磕头 据新华社报道,2004年10月11日,大庆 市人力三轮车夫王某将李某夫妇牵着的家养小 狗轧死。李某对王某指责了一通后说:"只要你 给死狗磕三个头,这事儿就算拉倒。"王某无奈, 只好趴在地上朝着死狗磕了三个头。随后,李某 又向他索要600元钱。王某向众人求助,凑了 200元钱交给李某夫妇才算了事。此事一经报 道,引起强烈反响。警方成立专案组调查核实 后,李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受县委委派,我从县委组织部下派到距县城45华里的双溪乡梓誉村任指导员。一年时间,我与村民同吃同住共谋发展,工作进展顺利,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欢迎,自己也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对如何当好农村工作指导员有了更深的体会。一要带着感情做工作,不当“看客”要做“主人”。下农村是要帮助解决困难的,不是去做客的。下派干部要舍弃“城里人”身份,始终记住自己是所驻村这块“责任田”的主人身份,与农村干部一道“耕种劳作”。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亲是地道的农民,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春播正忙,我去帮劳力少的困难户种田;…  相似文献   

15.
对新闻概念的界定,原本很清晰,但有时看到听到一些新鲜事,这一概念在我心里反而越来越模糊。就拿业界常说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教科书式的形象比喻而已,并没有人真正看过“人咬狗”是怎么回事。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使某件事引起轰动效应,刻意地去制造“人咬狗”式的新闻,我却是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了。2003年岁末,湖南省株洲市为了唤起公众的环境卫生和社会文明意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真正体谅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市里决定,让所有环卫工人放假两天,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城市的卫生状况在没有环卫…  相似文献   

16.
服务犬     
早在1989年我就认识了在得克萨斯从事训狗工作的卡伦,那时我很喜欢她训养的一条叫作“蜜饯”的狗.正因为这一点她才觉得值得与我约会,由于我很支持她所热爱的训狗事业,所以她就嫁给了我。 卡伦原先训养的只是供聋人使用的助听犬以及供盲人使用的导盲犬。然而经过多年对狗的观察,她于1995年提出应该训养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世相     
《创造》2006,(Z1)
沈阳:一奇狗可直立行走8公里2006年2月9日,沈阳市铁西区,一条小狗跟在主人身旁,像人一样只用两条后腿直立行走。这条可爱的小狗给主人于先生一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据狗的主人介绍这条波美狗最远走过8公里。当于先生领着小狗下楼后,一出楼洞,小狗马上就站立起来,只用两条后腿走  相似文献   

18.
狗曾被人类奉为先祖。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养狗,《周礼》设犬人官职,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汉代朝廷设狗监,是掌管皇帝猎犬的官员。到了唐代,五场之中有狗坊,是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在人类社会进入畜牧和小农生产时期,狗守户报警,照看畜群,成全人类的大业。“伏”字便是人类对狗尊卑态度的体现。狗与人的关系始终像“伏”字一样难以割舍,狗永远忠心于它过去女仆,今天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八面来风     
“路见不平一声吼”公交车上小狗捉小偷2003年1月1日上午,在成都市金沙车站,一只身着“喇叭裤”的黄色小狗在地上不停地走动,还不时和女主人亲热一下。突然,小狗“汪汪”地叫了起来,只见它一跳,前腿按住了旁边一男子的双手,男子吓得目瞪口呆。原来,这名男子伸手去掏女友的腰包。“它误以为你是小偷,”狗的主人赶忙前来解释,“它在公交车上抓住小偷都好几次了。”这名姓朱的女士抱起狗边抚摸边骄傲地说。在朱女士位于成都市群康路40号的家里,她向记者讲述了关于这只可卡狗的故事。这只狗是她2001年10月从百花潭狗市…  相似文献   

20.
上海学者眼中的“海派”文化上海文化中的理性主义特约主持/吴驷策划编辑/扬长征上海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小气”的城里人:上海人与德国人的比较旧上海老北京及猫与狗的关系谢遐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上海的文化上的特点,那么,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上海人在中国人中最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