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从严从实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是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绝大多数年轻干部能够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担当大任。但是也有一部分年轻干部工作消极“躺平”,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小官巨贪”等现象。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既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劳模精神对塑造劳动者品格,培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劳动氛围,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其生成逻辑来讲,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其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其理论源头,传统的劳动精神文化为其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实践基础、理论源泉、文化传统三个维度对劳模精神的生成逻辑进行考察,不仅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还实现了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年轻干部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是未来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对年轻干部要严格要求、悉心培养,使他们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之重、使命之要。党对于年轻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视具有历史、理论、价值三重逻辑,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教育和任用更是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干部体系,这是党管党治党的宝贵财富,更是党治国理政的根基和支柱。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伟大建党精神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5.
李中华 《奋斗》2022,(9):41-42
<正>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立足医学院校特点,以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地建设、线上平台建设、红色文化引领、“社会课堂”实践、学科理论研究为切入点,“六位一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年轻干部是生力军,想要成为可靠的接班人,就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四个方面努力练好“内功”,提升修养,方能不畏风雨、勇挑重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坚定的奋斗足迹。要以“钢铁”的政治信仰,不断筑牢思想根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就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7.
《党员干部之友》2024,(1):22-23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着眼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深入推进年轻干部“同心菁英”培养选拔工作,立足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实施“开源”“提能”“护航”“搭台”四大行动,努力打造可堪新时代统战教培事业高质量发展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8.
“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再次对年轻干部提出重要要求,告诫他们要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年轻干部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一定要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为理论逻辑,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经验为历史逻辑,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实践逻辑;以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未来”为战略目标,以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战略要求,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为战略关键,以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战略核心。要从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善于全面学习、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等方面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年轻干部要担当起领导重任,必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水平,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工作。”年轻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生力军,担负着新世纪治党治国的重任,决定着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发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各级组织和年轻干部,都要充分提高认识,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渊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共生同行,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和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系列伟大精神都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理念。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又是新时代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还是塑造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促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构建“精神高地”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探讨提高文化建设中构筑“精神高地”的引导能力,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一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能力;二要提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能力;三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宣传普及能力;四要提高以理想信念引导构建“精神高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邢国忠  屈靓雅 《前线》2023,(11):22-2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史中发展,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成熟;其理论逻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源于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成果;其实践逻辑则是加强顶层设计,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制定文化强国战略。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内蕴之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促进人民精神富有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之义,更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价值逻辑。人民精神富有是个人精神追求与群体精神理想、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与精神文化需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新时代文化超越的辩证统一的内在要求。因此,实现人民精神富有,应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大精神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舆论的治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整合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二者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提供了逻辑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理论形态,其承继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型、明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遵循和现实路径,则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命脉。在建党百余年的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融入到建党精神的内涵中去,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具有必然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一系列核心理念的同时也就带上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新时代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纵向深入,让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持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对新时代进一步坚持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忧患、自省、革新的思想。历史逻辑蕴藏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中。实践逻辑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是自我革命的力量来源,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自我革命的重要目标,自我革命是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将“三个务必”作为自我革命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8.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必然要求。针对部分大学生在劳动理论认知和劳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党委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设为必修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校园文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每月评论     
《党员干部之友》2023,(1):30-33
<正>年轻干部要淬炼“三力”勇向前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是党的伟大事业继往开来、磅礴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淬炼过硬的政治定力、业务能力、人格魅力,才能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好业绩。淬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政治定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所担任的职责相匹配。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杜绝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20.
贾磊 《理论研究》2023,(3):37-42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从生成逻辑来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党史的宝贵经验,是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从当代价值来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建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实践要求来看,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重视发现问题这个逻辑起点,把握运用好分析问题这个中间环节,最终落实到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目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