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曾先后拉 200多个官员下水,把十多个官员送进地狱的厦门走私大案主犯赖昌星,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官场上制度、条例再严我也不怕,最怕的是当官的没有爱好。”这的确是赖昌星腐蚀干部的经验之谈,也值得天下为官者品之察之鉴之。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论贫富贵贱,文野雅俗,总有一二所“好”,由好而嗜、由嗜而成癖者,也不在少数。譬如好花鸟虫鱼,好古玩字画,好垂钓品茗,好收藏集邮,好运动旅游,好跳舞唱歌,好酒贪杯等等,不一而足,只要不误正事以至于玩物丧志,别人就无权说三道四。   然而,一旦为官,特别是掌管一…  相似文献   

2.
盛大林 《前进》2002,(4):48-48
夏门远华特大走私一案被判处死刑的贪官中,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庄如顺算不上“显赫”,但他在案中所起的作用却很特殊(向赖昌星通风报信,促使赖昌星逃脱了公安部门的追捕),其堕落的过程也很有“特色”。庄如顺说。“那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我经得住,但‘润物细无声’我过不了。”他补充说.“赖昌星给人家送钱物不是很勉强。不是说你不收硬要送给你。赖昌星是这么一个脾气,他认为水到渠成,他比别的行贿者高一筹可能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在反腐败的对策中,不能不反“家长制”。一些贪官污吏说:“我的权力太大,稍不注意,权力就会转化成金钱,监督机构对于我形同虚设”(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官当到了我这一级,就无人监督了”(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对此,被中国政府通缉的远华走私集团头子赖昌星的说法是,“制度、条例再好我  相似文献   

4.
王剑南 《福建通讯》2001,(10):24-25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厦门特大走私案,中央电视台已作了专题报道。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疯狂走私,数额之大、危害之深骇人听闻。而案件所揭露出来的党政干部腐败问题,涉及面之广、涉案人数之多也令人震惊。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经受不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蜕化变质,跌入违法犯罪的腐败泥潭。究其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在德的方面出了问题。为“官”要有“德”,这是厦门特大走私案留给我们的一个深刻警示。  相似文献   

5.
只不过是用普通瓷砖贴的一座七层“红楼”,有人说是五星级,有人说连三星级都够不上。但这座楼确实够红的,砖是红的,墙是红的,瓦是红的,前两年每到晚上楼前都停满了各种豪华轿车。但它更红的恐怕还是现在,它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走私集团的所在地,有150多名国家干部在这里被赖昌星拖下了水,经历了从“红”到“黑”的历程。中国最近特别喜爱“吉尼斯”,不知吉尼斯收不收此类腐败之最,要收的话,它不仅“名扬”中国,也将“流芳”世界。眼下关于红楼的一些消息,又引起了我的另一层忧虑。这些消息说,红楼已作为打击走私、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6.
厦门远华走私大案中,那个向赖昌星通风报信、致使这个首犯逃脱的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庄如顺在回答记问题时,可谓“妙语如珠”。其中居然“活用”了杜老夫子的名句“润物细无声”!原对话不长,不妨照录:问:你怎样看待你与赖昌星的关系?答:朋友,泛泛意义上的朋友。问:什么是“泛泛意义上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中国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主犯赖昌星在加拿大公开露面后,赖的一举一动就一直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据悉,赖是由于在加拿大逾期居留从而涉嫌违反移民条例而遭加拿大警方拘留的,中国外交部与加拿大方面进行交涉,要求将赖昌星引渡回中国进行审判。不久前,赖昌星申请“难民”身份的请求被加拿大移民与难民法庭驳回,但这还只是第一步。由于赖昌星理论上还可以向加拿大联邦审判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上诉、所以,赖昌星能否被引渡回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一头鱼鹰盯住了一条肥美的鱼,空白处题写了“天下唯我”四个字。这是悬挂在厦门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办公室门口的一幅画。这画、这题字,活脱脱表现出赖昌星专权专横的典型形象。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后汉时代董卓专权的气焰,他按剑对着袁绍说:“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相似文献   

9.
小贼与大盗     
“以国门名义——全国打击走私成果展览”正在北京举办,此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缉私展中规模最大和展品最丰富的一次,诸如赖昌星的“坐骑”——黑色奔驰S600防弹汽车、走私犯使用的尾部装有七台发动机的大型摩托飞艇等,缉私成果昭著,观者云集。侦破特大案件,打击走私集团,是对付走私犯罪最有力的威慑手段。同时,在接受采访时,海关总署缉私局官员也谈到,现阶段的缉私工作仍有几难,其中一难是:夹藏限制品过境的“水客”增多,旅检渠道走私案件增长较快,利用两地车牌走私和旅客夹藏走私活动再度趋于活跃。国门初开的年代,脖子上挂满项链,…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什么是软肋?说白了,嗜好就是软肋,谁都有爱好、官员也不例外。但对于官员来说嗜酒、好色、贪玩,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只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非吃败仗不可。赖昌星不就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吗":不怕官场上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他正是把某些领导的爱好当作软肋  相似文献   

11.
1996年,“私枭”赖昌星的首幢大楼三十八层的远华国际大厦破土奠基,赖昌星邀请中央、省、市近两千名嘉宾出席盛会,请每位嘉宾吃了一顿鱼翅、鲍鱼、人参、燕窝之类的“工作餐”,还为每人准备了一袋价值三千元的礼品。其“奠基礼”之丰厚,在当时的厦门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所谓盛极而衰.远华集团的败象在1997年底已显示了出来。赖昌星当时曾向身边人吐露.开支太大,入不敷出,他考虑结束生意,从此不干了。  相似文献   

12.
赖昌星者,远华案主犯也。这家伙是个行贿高手,是个拉干部“下水”的“能人”。这样的“能人”这几年多了起来,人们视之,犹如看那些高官巨贪,已然习惯。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帮人贼大胆,浑不怕,本事大得很,没有他们玩不转的事儿。”查查赖昌星的“发迹史”,便会证明此言不  相似文献   

13.
当“官”与做事叶怀祥做人应该有理想,当官就更应该有理想。对当官的人来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处理好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关系。做人是当官的基础,做事是当官的责任,做学问是对做人、做事的总结和升华,也应该是当官的基本功和新特点。这三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口棺材。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 ?想到这,他那当官的喜悦没有了。于是,他就叫了个算命的给算一下。刚把那个梦说完,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怎么是一个好梦呢 ?”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算命的马上说:“‘棺材’就是‘官财’。你当官了,就有财了。这不是好事吗 ?”果然,没多久他的…  相似文献   

15.
公共决策自古被认为是“肉食者谋之”,意即是当官掌权者考虑的事。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往往视之为“铁律”。然而近段时间以来,这个“铁律”正在逐渐被打破,随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公共决策“非肉食者也谋之”的风气在广大农村悄然成风。  相似文献   

16.
小鬼治阎王     
看外国侦破片,走私贩毒分子常常想方设法为自己开“通行证”,找保护伞,办法之一就是捉执法人或有权人物的把柄,以此来相要挟,这一招还真灵,马上就能一路绿灯,即使罪行被发现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也不是外国的发明,中国早已用得熟而又熟了,宫廷里大太监...  相似文献   

17.
且说“当官不象官”□果然“当官不象官”这句短语,显然是用来评价领导干部的专门语。但是,这短短的5个字,既是对一个好领导的定性,也是对一个劣质干部的定性。“当官不象官”这句短语,老百性常用它来评价那些没有“老爷”气、没有官架子、没有官派头、类似焦裕禄、...  相似文献   

18.
人有七情六欲,自有“爱好”各异,或好琴棋书画,或好花鸟鱼虫,或好游山玩水。这些既有益健康,又自得其乐,不仅是消遣,还是一种享受。但“爱好”若与权力相结合并失去控制,便会走上邪道。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桓公好味”,易牙就能把亲儿子宰了,将脑袋送给桓公尝鲜。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历史现象说明,当权者有“好”,就有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投其所“好”。“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此类现象根深蒂固,如今远未从世象百态中逝去。时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好”抽,有人送烟;“好”喝,有人赠酒;“好”舞,有人请你潇洒走一回;“好”大喜功,有人捧上一摞高帽;“好”色,自有人找上门来……不管“好”什么,只要有所“好”,就有人来“投”其所“好”,而且命中率一定很高。赖昌星就曾扬言“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言下之意,只要有“爱好”,即使是再大的领导,也可以把他“摆平”。  相似文献   

19.
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了对广东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6名死刑主犯的死刑,至此,这起建国以来走私数额最大,涉及党政机关,执法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人数最多的严重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暂时告一段落。在这起“中国第一走私案”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湛江市有二百多名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参与卷入:有的轻而易举就被“拉下水”,有意无意地为走私分子开绿灯;有的充当了走私分子的后台老板,如原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是号称“走私汽车大王”的犯罪分子大头目陈励生的父亲;有的直接出面为走  相似文献   

20.
问:不久前出版的《中国院士治学格言手迹》一书,其中收录了您题写的一句格言,是叫“乐知出灵感”吧,读来颇具新意和耐人品味,您能就此格言谈谈具体的治学体验吗? 答:这确实是我个人的一点体验。人生的种种体验或者说感悟, 其实很容易从先贤那里找到最经典的说法。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之”字,便是指做学问这件事;而“知”、“好”、“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