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认为,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五个人,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世界上的所有人联系,而社会化招聘正是基于该理论。互联网思维下的社交招聘模式,其真正价值就是通过与社交网络用户的互动,达到用人企业与求职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一个寻常人家,四口人三个姓,父子本是陌生人……盲残的孤身老人,结识了厚道的年轻病友……破败的茅屋,木讷的小伙,却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前来操持家务……不要以为这样的故事只在神话里,它就发生在河北一个叫做香河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张杰 《理论月刊》2015,(2):146-152
国内学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经验研究中,大都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边缘人"。然而,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边缘人这个类型学概念,更多的是属于"陌生人"这个人际类型的亚范畴,"边缘人"无法涵盖作为"陌生人"的其他面向。陌生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人际类型,具有边缘人和新来者的双重人际特征,并为陌生人成为多元社会的行动主体成为可能。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陌生人而不仅仅是边缘人,视为拥有与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共享经验和交往可能的社会成员而不是"特殊群体",使得建构和谐共生的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陌生人”是一个普通的词儿,并不起眼,如今竟成为一个国际流行的话题。西方有名曲Joy Division(快乐的分界线):“我们恨陌生人。我们爱陌生人,我们在陌生人的目光里生存。我们每个人的额上都刻着‘陌生’两字。”不同的人对“陌生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态度,也许警惕,也许观察,也许求取什么……  相似文献   

5.
生死话题     
我在采访陈煌之前,心里真的很没底儿。陈煌是福建厦门 1997年 9月诞生的英雄,关于英雄陈煌的报道,从中央到地方可谓是铺天盖地。日前,我不远千里从北京到厦门采访英雄,倘若陈煌站在英雄的光环里把对所有采访过他的记者说过的话再向我复述一遍,那么,我的采访还有什么意义呢?再有我和陈煌彼此都是很陌生的人,陌生人和陌生人的聊天掖着藏着,伪饰的东西就要多一些,就是说陌生人和陌生人的心与心之间是有阻隔的,况且陈煌的周身罩着英雄的光环,那光环极像不真实的玻璃,隔着一层玻璃看一个人,心灵和心灵也是不畅通的,所以我很怕这…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人与人的距离。 对一线城市的移民来说,亲戚只活在回不去的故乡;对终日坐在格子间中的白领来说,同事只是MSN上的一个名字;对在各种饭局中谈笑风生的社交达人来说,工作场所只是一个江湖;对宅在家中的人来说,朋友只是一个每次都抢你的沙发却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7.
被妖魔化了的“陌生人”贺新:今年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寇教授,对此,您怎么看?“陌生入社会”又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寇东亮: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这种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与历史合理性,但人们对这种转型也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拒斥甚至否定。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对多数人来说,“熟人”因知根知底,便认为是可亲可信的,而“陌生人”因其来历不明或形迹可疑而被不少人视为潜在的“坏人…敌人”,则是可疑可怕的,甚至被视为可怕的“妖魔”。多数人总是以防范的心态面对“陌生人”,告诫自己或劝诫亲朋好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和陌生人交往”。另有一部分人则信奉脸厚心黑、情感冷淡、道德冷漠、为人冷酷等,通过瞒、骗、欺诈等手段,伤害或损害“陌生人”。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部开拓者遇到陌生人的第一反应是去摸腰里的枪,而日本人却是赶快把手伸到内衣口袋取出名片——日本是世界上使用名片最多的国家,它喜欢把人浓缩于一张小卡片上。  相似文献   

9.
王达三在2008年3月28日《环球时报》撰文指出,"网络社会"不但是"陌生人社会"中的"陌生人社会",还是现实的人面对的"虚拟世界",所以更容易出现违法犯罪和道德失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少年突遭绑架4月18日下午5时 ,在河南省光山县城关第四小学的校园里 ,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电铃响过———放学了。孩子们如出笼的小鸟飞出了各个教室拥向学校大门。就在这时 ,在学校大门的对面 ,两双罪恶的眼睛盯上了刚步出校门的四年级学生春武。春武一路蹦跳着走到公疗医院路口。突然 ,身后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上 ,一位陌生人问他 :“春武 ,你爸在家不 ?”“不在 !”春武没好气地回他一句。这时陌生人又装出一副亲切的样子说 :“我是给你爸送东西的 ,跟我一块去你家好吗 ?”“我爸不要你的东西。”春武话音刚落 ,陌生人左右看了一眼 ,突…  相似文献   

11.
领导们请注意:快乐是可以传染的。甚至可以传给陌生人。 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用医学博士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的话说,该研究表明:“情绪是一种集体性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个体现象。”  相似文献   

12.
风的故事     
《台声》2016,(7)
正她,一直是站在叶面上,轻巧地随意地,很容易被新鲜的人事物吸引,心神一晃,落入风里,无需叶面上的灵把她召回,她早就又回到叶面上。不是她离不开叶面,而是她无法对周遭的人事物产生持续的热情,也或许是少了安全感。她,本就属于风的族类。有心改变自己?她不再远距离观看,短期内,飘飘飘地和陌生人走在奇怪的境地,陌生人是国际城市的贵族诡影;一转身,  相似文献   

13.
子薇 《乡音》2012,(12):8-11
[策划人语]"陌生人社会"是由美国著名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首先提出,他这样描述"陌生人社会":"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子……我们的生命掌握在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座城市,在一张四方的纸上缩小。折叠起来,它的比例刚好可以在衬衣口袋里容纳。 地图是属于陌生人的,在口袋里塞一张这样的纸片,可以吸引一些漠然的目光。这是我的身份证,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标识。  相似文献   

15.
代山 《人民政坛》2014,(6):35-35
<正>美国有两部法律是要求和鼓励人们助人为乐的。一部是《救援责任法》,规定了特殊关系人之间的责任,比如消防人员、急救人员有责任救助危境中的公众,配偶之间互相救援,父母子女之间的救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州将此法律延伸到普通百姓,任何人需要对求助的陌生人予以协助。另一部是《行善法案》,又被称为《好撒马利亚人法》。该法案只限于紧急状况下实施"紧急医疗照顾"时不为过失负责。而在"非紧急医疗照顾"的情  相似文献   

16.
樊潮  韩晓露 《观察与思考》2003,(12):150-152
<正> 有一部美国电影——“我看见了你在做什么”情节比较有趣,讲的是两个未成年人给陌生人打了个电话,“我看见了你在做的事,我知道你是谁。”虽然他们并没有看见陌生人所做的事,也不认识电话那头的陌生人。然而他们恶作剧式  相似文献   

17.
变支书一人讲为支委多人讲。可将讲授课由支部书记一人包揽,变为支委成员轮流讲授。这样既可以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又可以使每个支委得到锻炼,增强党性。更可取的是,可以促使担任行政主要领导的支委在抓生产、抓经营管理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对待别人,是衡量自身人性的尺度,也是衡量政治文明化程度的尺度。我相信,最能表明我们自身教养的,不是文凭,不是学历,不是顶戴的品级,而是我们能不能善以待人。善待他人不是善待家人和亲朋好友、主人和奴仆,而是善待陌生人,尤其是善待异议者。善待对手才能体现人性的高度。一个人当他挖空心思地想到如何最大程度的侮辱他人,他就是在最大程度地侮辱自己,因为充满于心的仇恨使他被恶毒之心主宰了,他不但要置人于死地,还要再踏上一只脚。中国王朝时代对犯人,主要是政  相似文献   

19.
旅欧联想     
《台声》2016,(21)
正我童年时期,妈妈说的床边故事,印象里只有一两个民间的。记忆最牢的是《虎姑婆》。故事极为阴森恐怖,是专吃孩子的虎幻化成为人,专吃孩子。有个孩子机智地以滚烫的油制服了这只吃小孩的"虎姑婆"。总感觉这样的故事类似《小红帽》《大野狼与三只小猪》。像是恐吓孩子的故事,活灵活现地要孩子注意陌生人,可别让陌生人逮住了!今年开始去上学,念的是"儿童文学研究所",明暸了很多童书背后的成因与其阴暗故事的背景。而浪漫的故事,是如此地不真切。孩子们爱听故事、说故事,  相似文献   

20.
在初二一节政治课上,对“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产生了三种意见:一是对所有的人来讲挫折都是好事,理由是它可以磨砺人的意志。二是对部分人来讲挫折是好事,理由是意志坚强的人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挫折当作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视失败为成功之母,取得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