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说情与说清     
近日,从报上看到某市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为刹住各方面的‘说情风’,设立了‘说情者登记簿’。凡遇说情者,不管是谁,一律登记‘立案’。一是向说情者说清被说情者犯罪的情节、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二是向说情者上级领导机关反映,说清说情者说情的情况。这种做法还真起作用,在不长时间里,基本杜绝了那些纠缠不休的说情者。  相似文献   

2.
车秀文 《人大建设》2001,(12):18-18
大凡涉及案子,就会有人出来说情,说情风就会从不同渠道、不同方位吹来。往往是“案子一进门,就有说情人”。说情者属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嘴脸,且“说技”庞杂,各有千秋,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3.
说情者当究     
在咱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向来讲交情、重情义,遇事请托说情之风颇为流行。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便是说情者的常用语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说情“也演变成了一股歪风,亵渎了礼仪之名,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一些干部、党员违纪、违法犯罪一旦被查究,亲朋故友纷纷出马,四处奔波,为其说情开脱。充当说情角色的大多手握权力,或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乃至于干脆就是上下级关系,他们说句话、写个条子能够对执法执纪部门有一定  相似文献   

4.
黄镇  卢翔 《当代广西》2008,(10):29-29
“什么是‘五村、两规范’?”“什么是‘三会一课’?”“怎样抓好‘三级联创’活动?”“如何提高农村党员素质?”……这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开展县乡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试点会上,试点单位党组织书记直面党员群众提问的场景。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提问,有些党组织书记准备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5.
笔者最近偶然听到两次有趣的对话。一次,在下班的路上,前面一中年妇女带着自己十岁左右的女儿,边走边谈论着什么,只听见女儿说:“妈妈,你已是‘奔四’的人了,我们之间有代沟。”女儿说完就径直走了,“妈妈”一脸无奈的神情。笔者愕然。又一次,某休息活动场地,两位五十多岁的人边活动边聊天,最后发出“白头发不少了,已是‘神五、神六’的人了,该休息休息啦”的感叹。笔者纳闷。似是幽默,听则一笑了之。但闲暇仔细回味,不禁有所思绪和感触。“奔四”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主机中的较为先进、较为普遍、反映速度较快的一种因特尔处理器。“神五…  相似文献   

6.
刘玄德的“说情观”□张玉辉人是有感情的,因此为人“说情”之事古今难免.但人更是有理性的,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因此,什么“情”该舍命去“说”,什么“情”即便受千金之托亦不该去“说”,都得仔细掂量.刘备是颇懂得“说情”这个法则的.三国演义写刘关张三...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省故城县赵行乡,一提起民政工作,书记王志超就爱动感情,高门大嗓起来:“这些老革命们,在枪林弹雨里活过来就是功劳。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官’当。亏待他们、清理不通。”1995年4月的一天、刘堂村的一位伤残军人来领抚恤。不巧民政员出门了,老人间在I门口直等了一个上I午。事情被刚刚进院刚王书记发现了,他瞅着D老人那又疲惫又无奈D的老脸,眼里转动着剧花。随即把老人搀进创己的吉普车,又投尽DD袋里的100多元钱塞l进老人怀里。第二天,他严厉地本评了民政负,规定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民政所一定要有人值班。1994年春…  相似文献   

8.
人有七情六欲,自有“爱好”各异,或好琴棋书画,或好花鸟鱼虫,或好游山玩水。这些既有益健康,又自得其乐,不仅是消遣,还是一种享受。但“爱好”若与权力相结合并失去控制,便会走上邪道。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桓公好味”,易牙就能把亲儿子宰了,将脑袋送给桓公尝鲜。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历史现象说明,当权者有“好”,就有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投其所“好”。“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此类现象根深蒂固,如今远未从世象百态中逝去。时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好”抽,有人送烟;“好”喝,有人赠酒;“好”舞,有人请你潇洒走一回;“好”大喜功,有人捧上一摞高帽;“好”色,自有人找上门来……不管“好”什么,只要有所“好”,就有人来“投”其所“好”,而且命中率一定很高。赖昌星就曾扬言“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言下之意,只要有“爱好”,即使是再大的领导,也可以把他“摆平”。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兰考县前任县委书记宗家邦,对前来录制有关焦裕禄节目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说:“我一听什么焦裕禄精神就烦!“因此,他被免了职。他因说错了一句话,便断送了本该很光辉的政治前途,于是有些人讽刺说他是“一言丧‘邦’“。这一消息经新闻媒体广为传播之后,广大干部群众为之叫好,但也另有一些同志不以为然,认为因一言而受到如此处分太过了。“一言丧‘邦’“,的处分是否得当?请听我道来。如今还有“一言丧‘邦’“的事,即以一句话而罹祸,乍听起来大有言论不自  相似文献   

10.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伦理学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其考察对象,但人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涵盖全人类的“人”的概念的。在汉语中,“人”的内涵和外延就经历过许多变化。在最早的用法中,“人”指的是贵族,而平民、奴隶只能称为“民”、“臣”之类。在人们的伦理思考中,更不是一开始就把全人类作为其关注的范围。先秦古籍中“礼不下庶人(按: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将从多古籍中的‘民’改为‘人’,后来‘人’、‘民’多有混淆。‘庶人’很可能原作‘庶民’),刑不上大夫”就说明当时的伦理规范(“礼”)主要是为贵族设的,而贵族与下层人民的关系更多地是由“刑…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洋人问字清朝末年,一位西方语言教授听来华的传教士说汉语复杂难学,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想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汉语。这天洋教授到达上海,刚一下船就用手杖在沙滩上戳了一下,问身边经过的渔人:“你们管这叫什么?”渔人瞟了他一眼说:“叫‘洞’。”洋教授又问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叫‘窝’。”洋教授又问一位少女,少女说:“叫‘孔’。”洋教授又问一位秀才,秀才说:“叫‘穴’。”洋教授又问一位小孩儿,小孩儿说:“叫‘窟窿’。”洋教授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料到,一个小小的问题竟有如此多的回答,第二天便乘船回国了。找不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说请之风虽不敢说“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但称之为官场上一大顽症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这不,大约因为说情风愈演愈烈,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之故,从去年开始,湖南省建立了一项对说情者进行追究的制度,规定在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侦办、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只有积极配合,保证执法执纪机关依法、依纪查处的义务,而没有说情干扰的权利。对那些胆敢出面替违法乱纪者说情的人,一律立即公开曝光,事后还要严加处理,以示惩戒(《人民日报》1999年11月3日第10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说请之风虽不敢说“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但称之为官场上一大顽症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这不,大约因为说情风愈演愈烈,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之故,从去年开始,湖南省建立了一项对说情者进行追究的制度,规定在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侦办、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只有积极配合,保证执法执纪机关依法、依纪查处的义务,而没有说情干扰的权利。对那些胆敢出面替违法乱纪者说情的人,一律立即公开曝光,事后还要严加处理,以示惩戒(《人民日报》1999年11月3日第10  相似文献   

15.
陪同记者采访的女干警对记者担心地说:“一日吸毒,终身禁毒。不少人没几天又回来了,‘二进宫、三回头’的,真是太多了!禁毒太难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有‘第一次’。”  相似文献   

16.
边城 《人权》2004,(3):25-27
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自己心爱的太阳物理专业,从北京远赴河南,创办“艾滋孤儿”学校。一些人并不理解他的做法,“他如何运作一所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学校?”甚至还有人对他表示怀疑,“他自己都还不能养活,又拿什么去救助那些‘艾滋孤儿’呢?”  相似文献   

17.
“哈比比,你们好!我是导游苏菲,欢迎你们到埃及来旅游。”我们鼓掌。“哈比比,你们知道什么叫‘哈比比’嘛?阿拉伯语即是‘亲爱的’。可有一次,我接待一个中国旅游团,他们中一个人告诉我,中国语  相似文献   

18.
观点     
《时事报告》2014,(3):6-6
“改革最终是给人‘松绑’:解放‘人’,才能激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依靠‘人’,才能获得不竭的改革动力源泉:惠及‘人’,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日前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说  相似文献   

19.
香港“民建联”于3月中,举办了一个“‘一国两制’与中国统一研讨会”,会上有人提出“‘邦联制’的统一模式有可能为大多数的台湾人民接受”,我们对于这种说法表示怀疑。首先,我们应该明了什么是“邦联制”,“邦联制”  相似文献   

20.
据传,郑板桥小的时候,一次在舅舅家看到那个偌大的院子,空荡荡的连一颗树都没有,觉得很奇怪又很可惜,就问舅舅:“为什么不栽树?”舅舅叹了口气说:“孩子,你不知道!这个大院子就像汉字的‘口’。树为‘木’,栽上树,就如在‘口’里加上‘木’,成了个‘困”字。一家人常处‘困’境,还会发达吗?”板桥年纪虽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