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香港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是台湾与香港经济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台湾听吸收侨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叙述香港资本在台湾投资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说明香港资本投入台湾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港资入台的主要因素。一、香港资本在台湾投资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人是香港居民,但常到台湾、大陆两边走动,因之,对两岸关系的演变和近况,可以说不乏了解,也很关心。为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从中国历史与国情现实而言,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值得研究之处甚多,不揣冒昧,提出我的几点看法:(一)对台湾问题的基本观点:反分裂、反台独。诚如邓小平先生在解决香港问题时曾经指出,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这一观点落实到解决台湾问题上,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对国际反华势力插手台湾事务,以及"台独"  相似文献   

3.
邓亭 《台声》1998,(10)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一年来的成功实践,受到了香港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同率也比香港回归前有明显升高。可是,最近台湾当局有些人却不顾事实,肆意低毁“一国两制”,胡说什么“一国两制”具有“暖昧性、矛盾性、不民主性”,声称“一国两制”“不适用台湾”,台湾“坚决拒绝一国两制”,并表示只有用台湾的“民主制度”统一中国才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唯一出路”。台湾当局认为台湾不同于香港,因而“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的一条主要理由是“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O这里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理念与概念,…  相似文献   

4.
一、统一问题≠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都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但统一问题并不都是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教材在解释“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时指出:“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后都将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但同时也告诉我们,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是有区别的,即港澳问题是我国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台湾问题则是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对于台湾,中国不存在再恢复行使主…  相似文献   

5.
香港问题是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的。从香港回归前夕开始,人们就在议论“一国两制”和台湾命运。香港顺利回归以后,一切运作良好,人们的议论就更多了。他们在问:“一国两制”既然有适合于香港的“香港模式”,是不是也会有适合台湾的“台湾模式”呢?台湾当局说,香港是香港,台湾不是香港,“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这一类话,说了又说,真不知已说了多少遍了。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已严重构成对台湾的“压力”和“威胁”了。那么,“一国两制”究竟适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香港和台湾民办高等教育分析,认为两地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教育方针、培养摸式和在校内建立市场机制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办学体制上有较大区别:香港高校大都由政府资助;台湾私立高校占比重较大,政府资助有限;香港民办高校国际性比较鲜明,台湾高校的民族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一、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结婚后在内地生育的,执行内地居民一方户口所在地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 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结婚生育,在执行内地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时,香港、澳门、台湾居民一方结婚前已有的子女以及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结婚后生育的子女,不在内地定居的,不计算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就业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深入大陆(内地)、台湾和香港,了解三地职场变化,推出了一组以就业为主题的报道,读者可从中获取一手信息,把握创业空间。从对台湾、香港的调查来看,到大陆(内地)创业已成为台湾、香港有识之士的选择,乃至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杨毅 《求索》2008,(1):11-13
本文基于向量GARCH模型中的BEKK模型建模,并结合Granger因果分析,对我国香港与台湾股票市场间溢出效应与最新整合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长时间区间数据的研究显示,香港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对台湾市场的影响性更大,溢出效应呈现出从香港市场向台湾市场单向溢出为主。但基于近期数据的趋势研究证明,两地市场的互动性正在增强,台湾市场的地位相对上升。两市间的信息传递体现在溢出效应上,正在从香港市场向台湾市场的单向溢出为主,向香港市场与台湾市场间双向溢出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台湾“立法院”于3月18日快速三读通过《香港澳门关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台湾当局单方面以法律形式规范“九七”、“九九”后台、港、澳间关系之举。《条例》规定:“九七”、“九九”后台港、台澳间海运及空运都将继续维持“两地直通”现状;台湾与港澳经贸关系原则上仍采取直接往来形式,但却保留若干限制,以维护台湾利益。从《条例》的“立法”原则和基本倾向来看,它体现了台湾当局现阶段的大陆政策,也是台湾当局面对香港回归所采取的“鸵鸟政策”。首先,《条例》规定两岸直接“三通”前,在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香港…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台湾有关设立自由贸易区的要求日益强烈,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在台湾行政院的直接领导下设立的“自由贸易区筹备特别小组委员会”(主席为前经济部长张光正)很快地就提出了设立自由贸易区的方案。台湾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想借鉴新加坡和香港通过开放自由贸易来维持其经济繁荣的有益经验。此外,台湾设立自由贸易区可能还有这样的一个目的,在今后(一九九七年)香港新界区租借期期满之后,北京“将在香港设立‘特别区”(一九八二年七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主席彭真的讲话),以香港的自由经济为武器向台湾经济提出挑战,台湾  相似文献   

12.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香港、澳门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也是我们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使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国坚定不移的国策,这是原则性。从香港、澳门、台湾的现实来看,它们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地区,它们对资本主义世界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其居民的生活水平、方式、习惯、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同大陆居民有较大差别,保持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和稳定,必须在一定时期保留与大陆不同的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灵活性。#"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关系“一国两制”是以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  相似文献   

13.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于一九八二年九月访问了北京,就一九九七年香港新界地区租借期到期后的主权问题和北京进行谈判,因此香港各界对香港的前途感到不安。于是香港的不动产、股票、港币币值大幅度下跌,资金大量外流,其中有一部分已有在台湾寻找投资出路的倾向。台湾对此动向感到鼓舞,它想吸引香港资本来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有人估计在今后的十年内,香港的资金外流可能将达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江浩  杨丽珍 《台声》2010,(11):75-75
<正>10月12日至16日,在香港中联办台务部副部长何建华先生等人的陪同下,由香港港澳台湾同乡会会长王茂林先生为团长、港澳台湾同乡慈善基金会主席钱立、国际华商协进会副会长张伯煌、香港台湾工商协会副会长邱文潜为副团长的旅港台胞世博参访团,赴上海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的地位由此而发生变化,所有与之丝缕相联的问题也必然受到牵动.台湾作为我国政府将按“一国两制”方针进行统一的对象,且又长期以来与香港保持密切交流往来的地区,其面临的种种问题更加紧迫和棘手.台湾眼见“一国两制”应用和实践于香港,对香港及其相关问题表现出高度敏感和刻意防备.但与此同时,对于长期从中获益非浅的台港关系,台湾根本不可能也十分不愿意去人为掐断;香港回归给其造成的种种隐痛,台湾也须设法抚平.因此,台湾又不得不摆出姿态,积极介入香港涉台事务,极力显示对香港的存在,并力图以美国政策作为其后盾.本文试对台湾当局面对香港回归祖国的这种两难心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施叔青是出生于台湾、入籍于美国并一度定居于香港的著名作家.在她完成"香港三部曲"之后返归台湾矢志写作"台湾三部曲".本文以施氏返台后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微醺彩妆>和<行过洛津>("台湾三部曲"之一)作为讨论对象,探讨施氏的香港经验对她台湾叙事的意义、影响和局限,分析此两部作品的特点和不足,并将施氏的"跨越写作"作为世界华文创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3,(10):64-64
8月30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和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在海口联合举办了2013年南海联合搜救桌面演练。这是大陆、台湾、香港海上搜救协调部门首次联手举行南海联合搜救桌面演练。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知道,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初衷,"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而历史的发展却使香港、澳门先于台湾步入了"一国两制"的轨道。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范例。江泽民1995年1月发表的《为促进  相似文献   

19.
正荆楚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胡秋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爱国志士、文化名人,1910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现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下大胡家湾村,1949年到香港,次年任《香港时报》主笔,1951年到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历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台湾政战学校(现为台湾政治作战学院)教授,台湾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员。  相似文献   

20.
香港《潮流》杂志社于1988年7月3日举办“海峡两岸试探经济新关系”研讨会,正在香港参加另一个学术会议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副所长韩清海应邀出席。参加会议还有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会议着重就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以及海峡两岸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台湾中山大学教授魏萼博士认为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带是台商投资的理想地区,建议台湾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家、管理人员等到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而后提出具体的投资设想;同时在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