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爱与天涯     
马德 《乡音》2013,(7):49+44
1到洛阳旅游。游览龙门石窟,她哭了。游览一河之隔的白园,她哭了。游览白马寺,她哭了。吃洛阳的水席,她哭了。原因是,那一年,他去洛阳出差。到了龙门石窟,他短信给她,为她讲龙门石窟。到了白园,他短信给她,为她讲白园。到了白马寺,他短信给她,为她讲白马寺。吃水席,他也短信给她,为她讲水席如何好吃。短信密而勤,读得她喜而乐。那一年,他和她正很深很深地相爱。  相似文献   

2.
公元68年,一匹白马驮载佛经来到洛阳,就此留下了白马寺千年不衰的普济众生的佛家香火. 1953年,紧邻千年古刹东侧,兴建了一座造福众多复员退伍伤残军人的疗养机构.历经岁月变迁,这所疗养机构最后演变成为以治疗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为主的河南第二荣康医院.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的佛寺我国有许多古寺,而年代最久的,得首推洛阳的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场面东约十二公里。坐北朝南,背依邙山,南望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峰嵘,翠柏森森,红墙隐隐。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根据记载,远在汉袁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由...  相似文献   

4.
唐超 《传承》2014,(4):130-133
洛阳白马寺东汉建寺,西晋才有"白马寺"名的确切历史记载,再后来才出现白马寺的传说。马是中国文化中的神物,有着和龙一样的神异,而白马又有着神圣性的象征。以白马为寺名,体现了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白马寺"是佛教中国化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5.
真廓法师捐资助教释真廓法师,俗名方文周,8:岁,唐河县咎岗乡人,1935年出乐桐柏县桂泉寺,现任唐河县普化寺主持、唐河县佛教协会会长、南阳水佛教协会副会长,南阳市政协委员释真廓法师曾任洛阳白马寺首座、监院、知客,少林寺管委会主任郑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主席赵朴初同志,人们都敬称他赵朴老、朴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赵朴老视察洛阳白马寺,应众僧之请题了首诗:"四海重一马,千秋护两坟.若教祷杌在,应记楚桑门.  相似文献   

7.
《乡音》2010,(3)
近年来,随着不少有识之士的研究和考证,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中国第一佛塔当为河北省南宫市普彤寺内的普彤塔,第一佛寺为普彤寺。据史料记载,普彤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比著名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早建一年。  相似文献   

8.
“这些沿河流建在山上的石窟是文明的标志”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印度总理瓦杰帕伊6月22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瓦杰帕伊担任总理后首次访华,也是印度最高行政长官近10年来首次访华。中印两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对此都十分关注。尽管访问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张,瓦杰帕伊在首都北京与中国领导人繁忙会晤并出席两国政府一系列合作文件签字仪式后,还是于6月25日中午来到古都洛阳参观访问,成就了他此次访问的“文化之旅”。洛阳是瓦杰帕伊中国之行的第二站。他在这里参观的闻名世界的佛教圣地龙门石窟和白马寺都与古代印…  相似文献   

9.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主席赵朴初同志,人们都敬称他赵朴老、朴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赵朴老视察洛阳白马寺,应众僧之请题了首诗:“四海重一马,千秋护两坟。若教祷杌在,应记楚桑门。”当时,因对诗中几处理解的不同,产生了误读和争论,凸显在以下三点上:  相似文献   

10.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 ,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又是现代化工业和著名旅游城市。过去的一年里 ,守护这座古城的洛阳公安队伍 ,克服重重困难 ,竭尽全力 ,拼搏奋进 ,忠实履行职责 ,维护了古都洛阳的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 ,树立了洛阳公安新形象。在河洛大地还沉浸在喜迎新千年的欢乐、祥和氛围之中时 ,我们带着诸多问题 ,采访了洛阳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崔保连。崔保连是1998年11月从开封调任洛阳市公安局局长的 ,作为洛阳市公安局历届最年轻的局长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他言谈举止颇有儒将风范。他说 :“洛阳地灵人杰 ,名气很大…  相似文献   

11.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兴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绘画、雕塑的传载形式分不开的。东汉明帝时在洛阳建立起首个皇家直属的佛教机构白马寺之后,接纳西域高僧、翻泽梵文佛经之风在中原大地上绵延不断,但经文词句艰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佛教的传播,继之而来的是历代推崇佛教而建寺凿窟工程的兴起,于是建筑、绘画、  相似文献   

12.
西峡县是八百里伏牛山中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河南省劳动模范、西峡县政协常委、高级工程师王中奎为这颗绿色明珠作出了突出贡献。1958年,王中奎从洛阳林校毕业。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绿色之梦?他想到了著名林学家梁希的名言“把山河装扮成锦绣...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与洛阳也算有缘。习仲勋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以后,曾经五次来到洛阳,先是视察来的,后是流放来的。1959年6月初,习仲勋第一次来洛阳视察。1日视察了偃师县(现偃师市)岳滩公社小麦丰产田,听取了小麦专家刘应祥的丰产经验介绍,称赞经验很好,要大力组织推广。3日视察洛阳轴承厂和即将投产的洛阳拖拉机厂。1960年5月,他第二次到洛阳,视察了建设中的洛阳耐火材料厂,指示修改办公大楼设计方案,增加建筑面积。1961年10月8日,他与周恩来总理一起,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第三次来到洛阳。1965年12月一1967年1月,由于所谓的“反党小说”《刘志丹》受到错误审查,他被组织上安排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任副厂长。算起来,这该是他第四次到洛阳了。习仲勋认为这次下放工厂是学习锻炼的大好机会,因而坚持半日工作半日劳动。他在二金工车间电工班拜宋师傅为师,虚心当学徒,顶班劳动。1975年5月一1978年2月,他在北京被解除监护,再次来到洛阳,住在耐火材料厂职工宿舍,继续接受审查。这是他第五次到洛阳,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习仲勋的革命生涯是坎坷的。1926年13岁时他投身革命,192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表现机智勇敢,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35年,任陕甘苏维埃政府主席时,被“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肃反,与刘志丹等同志一起被捕,幸被毛主席所救。从1962年受错误审查到1978年复出工作,整整16年,单在北京就被监护8年,这是他政治生涯中遭受磨难最长的一段经历。不过,1975年5月流放洛阳的近3年中,洛阳的父老乡亲并没有难为他,反倒给了他许多温暖。1978年2月,习仲勋复出离开了洛阳,但他没有忘记洛阳的父老乡亲。1978年3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后,他担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南下途中特意派夫人齐心和儿子近平到洛阳跟父老乡亲告别。本文记述的,是习仲勋同志在洛阳时的一些小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严利人 《两岸关系》2005,(11):66-67
在闽南漳浦县佛潭镇,有一座杨氏祖庙,在金门县官澳村,也有一座杨氏祖庙。两座祖庙形似神似,祖龛的牌位,一世祖均是亮节,二世祖均是世昌(佛细)、世耀(佛成)、世隆(佛潭)。七百多年来一脉相承,两地杨氏同宗同祖,常来常往,手足情深。佛潭杨氏祖庙顾问杨振芳先生编撰了佛潭杨氏历史渊源考,官澳杨氏祖庙总干事杨延文先生策划出版了达山堂专辑,两本书叙述了相同的历史事实:南宋杨亮节,杨淑妃(后为太后)之弟,官封处置使。元兵入侵,亮节奉淑妃及益王赵、广王赵南奔。德二年(公元1276年)5月,亮节的外甥赵即帝位(称为端宗)于福州。11月,元兵攻陷福州。…  相似文献   

15.
1956年,是中国中医史尤其是中医正骨史上值得永久纪念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新中国的第一家中医正骨医院——洛阳正骨医院,在紧邻白马寺的平乐镇正式建立了。这个以民间祖传平乐郭氏正骨家庭诊所为基础创办的医院,甫一开张就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毛泽东、周恩来亲切接见了第一任院长、平乐郭氏正骨第5代传人高云峰女士,并勉励“她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牢记着领袖的谆谆教诲,洛阳正骨医院伴着时代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骄傲的辉煌,如今她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骨伤医…  相似文献   

16.
《干部人事月报》2011,(2):94-94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位圣人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无论遇到何事都能应对,不会苦恼,但他醒来后却忘了。于是,他召来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们一定要把那句话想出来,并拿出一颗钻戒来,  相似文献   

17.
寺最早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称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住在洛阳"白马寺",从此,寺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隋唐以后,寺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相似文献   

18.
白马寺 位于河南省洛阳城东,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为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灵隐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侧,始建于东晋咸阳初年,为江南著名古寺之一。 少林寺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个人上一座山,刚上一小段,就发现另一座山比这一座美丽,于是他匆匆跑下来开始去登那座"美丽壮观"的山;刚登上一小段,又发现一座更美丽壮观的山,于是又匆匆跑下来去登新发现的山……如此下去,这个人跑来跑去,跑了很多年却仍在山脚下徘徊.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那个登山人如此登山永远也不会到达山顶的.那么,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该如何去登自己的那座"山",去走属于自己的路呢?  相似文献   

20.
金陵刻經處     
在南京中山東路一片樓叢中,藏有一所寧靜、典雅的院落,矮牆迂迴,曲徑通幽,宛如一座放大了的盆景,這就是已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金陵刻經處,也是我國目前唯一刻印流通木版佛經的場所。創始人楊仁山金陵刻經處的創始人是清末著名佛學家楊仁山居士(一八三七——一九一一年)。他是安徽石埭人,自幼聰慧過人,十四歲即能詩善文,二十七歲時得佛經《大乘起信論》,遂屬薏佛學。上世紀中葉,楊居士舉家移居南京。他搜求佛典,飽覽經史,立志於佛學研究。由於當時時局混亂,許多佛敎典籍毀於兵火,無經書流通,楊居士乃邀集王梅叔等人發動募捐,於一八六六年創辦“金陵刻經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