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艳春 《人民论坛》2010,(6):262-263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移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其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大批移民,这便是所谓的“日本开拓团”。 ●“开拓团”男子被蒙骗征战,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灰”。而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开拓团的妇女和儿童,被他们的国家遗弃了。  相似文献   

3.
孟月明  张洁 《人民论坛》2011,(9):198-199
"爱川村"移民"、除队兵"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是早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的三次农业移民尝试。由于移民政策的失误和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日本的早期农业试点移民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但移民失败的经验教训,却对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侵略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伟 《长白学刊》2013,(1):117-12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装占领中国的东北为契机,打着"开发"、"建设"的幌子,圈占了大量土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户命运悲惨。故土难离者被迫与日本移民确立了租庸关系,供其役使。被迫出村者成为所谓的"内国开拓民",实质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粮食生产的工具。从实施的过程看,"内国开拓民"类似"集团部落",是日伪后期控制民众的一种组织形式。日本试图以移民侵略为基础,重新确立伪满洲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并最终影响东北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走势。  相似文献   

5.
爱川村移民、除队兵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是早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的三次农业移民尝试。由于移民政策的失误和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日本的早期农业试点移民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但移民失败的经验教训,却对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侵略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移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其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马伟  张春波 《长白学刊》2016,(6):102-109
近代东北社会秩序的考察实际是东北人口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东北人口和移民是东北亚关联国家实力消长的产物。关内移民、俄国移民、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是东北主要移民体。根据移民的持续性、规模、影响及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东北人口和移民存在"主流移民"和"非主流移民",据此大体可分为三阶段。1897-1930年俄国移民略有优势,1931-1945年日本移民则异军突起,但其规模、时间及影响都是阶段性的。关内移民由于特有的规模、时间等优势,虽时有反复,但主导了东北农业、县市及社会秩序的构建,深刻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洁  孟月明 《人民论坛》2011,(10):226-227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孙继强 《求索》2012,(9):62-65
日本报界对"满蒙政策"关注已久,早在其初步形成阶段就给予了报道。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报界的"满蒙政策"报道更是铺天盖地。从内容来看,报界的"满蒙政策观"基本上复写了政府当局的意志,从其行为选择来看,它为日军扩大侵略战争制造借口,并引导国民相信日本侵略的合法性,是日本政府侵略中国的得力帮凶。  相似文献   

11.
鲁丹 《长白学刊》2013,(1):122-125
东宁要塞作为侵华日军第一大要塞,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1939年日本操纵伪满政府开始推行"北边振兴计划",东宁地区开始着力发展军事基地建设,"开拓团"的入侵成为基地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当地人民的殖民统治。由于地处军事要塞之地,"开拓团"不仅具有与普通开拓团相同的侵略殖民性质,掠夺当地资源,监视和镇压反"满"抗日势力,还有力辅助了关东军的对苏防御与作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政治及军事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将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事变发生后,东北地方当局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次日便占领沈阳城。学界联席会召开高中请愿团成立"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及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社会各界纷纷集会,  相似文献   

13.
李光华 《友声》2012,(4):4-4
<正>每每听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那首凄婉的歌曲时,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中国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在81年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三省,接着就逐渐扩大到全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14年惨遭蹂躏、灾难深重的苦难岁月。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朝鲜移民我国东北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是朝鲜移民迁入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峰时期.大批朝鲜移民的涌入曾在当时引起许多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政府对朝鲜移民收容力的增强;朝鲜国内危机的催化;日本移民政策的驱使等三个方面探究朝鲜移民东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东北社会秩序的考察实际是东北人口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东北人口和移民是东北亚关联国家实力消长的产物。关内移民、俄国移民、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是东北主要移民体。根据移民的持续性、规模、影响及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东北人口和移民存在"主流移民"和"非主流移民",据此大体可分为三阶段。1897-1930年俄国移民略有优势,1931-1945年日本移民则异军突起,但其规模、时间及影响都是阶段性的。关内移民由于特有的规模、时间等优势,虽时有反复,但主导了东北农业、县市及社会秩序的构建,深刻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由于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人数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投资移民和高端人才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被称之为"模范族裔"的中国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相关资料显示,近期两地新移民在世界移民和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他们在移民人数、移民方式、移民分布这些移民背景中存在着异同点。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自十九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对近邻中国和朝鲜发动过几次侵略战争。如一八九四年侵略中国,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澎湖列岛;一九○五年日俄战争之后,取代沙俄在中国东北攫取了大量殖民特权;一九○五年吞并了朝鲜;第一次世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实施的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教育侵略的一部分,与其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构成一个统一体。日本殖民者在"伪满洲国"建立完善的殖民奴化教育体制,大力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极力摧残中国民族文化,给中国东北民众、青少年和儿童造成了深重灾难,使东北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遭到极大的破坏与摧残,也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讯摘登     
《八桂侨刊》2005,(4):79-80
中国大陆移民美国人数超过港台,大陆移民在美获绿卡人数远超港台,大陆新移民冲击美国华埠,中国大陆移民连续七年居加拿大移民之首,日本“硅谷”的中国人学者众多,中国着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应对汉语热  相似文献   

20.
杨丽娟 《协商论坛》2017,(10):55-57
1931年6月25日,中国东北的军事禁区里,一个身穿棉服、骑着高头大马的日本人,以及他的三个同伴,被东北边防军屯垦三团扣留了.日本人举止怪异、态度傲慢,更可疑的是,他自称是来自东京的农业专家,身上却带着军用地图和枪支. 他的真实身份,是日本参谋本部派出的军事间谍、日军大尉中村震太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