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租房只能租不能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原则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人应该由政府给予住房救济或救助?对此,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思路并奉行不同的原则。如英美等国奉行的是“选择性”原则,即只向穷人、弱势群体开放廉价公共租房和提供住房补贴;而以瑞典为代表的部分福利型国家则奉行“普世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唐敏 《瞭望》2000,(32)
在一直制约中国房地产发展的 实物分房退出历史舞台、住 房制度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之后,市场并没有出现原来担心的“真空”,反而呈现景气空间。今年1—5月,全国城镇商品住宅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22. 7%和 42. 5%。 形势表明,经历了1992、1993年的“房地产热”后,一度沉寂的房地产业如今在住宅业的带动下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个人购房占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的比例,从 1996年的53%上升到2000年1-5月的 85%以上,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达到70%左右。住宅价格“八五”期间年增长幅度曾…  相似文献   

3.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2):80-81,85
一、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供需情况 “十二五”期间,结合人口规模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范围调整,预计全市新增符合条件的户籍住房困难人群约8万户,预计新增尚无自有住房的高级人才约1.4万户、中初级人才约12.6万户,合计14万户。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23)
目前各地出台的房改方案普遍采取的补贴方式是以江苏为代表的老人一次性补贴、新人按月补贴。也有一些地方采取了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交缴率,或一次性购房补贴方式。1999年5月初举行的房改座谈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细评了贵州、湖北两地的房改方案。贵州:存量住房资产再分配方案更彻底、更公平刘志峰分析,贵州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存量住房资产再分配。即在提高全市现有公有住房资产总量基础上,按照职工的贡献(工龄、职级)建立职工“存量补贴帐户”,在职工购房或租房时以折扣或现金的方式给予兑现;单位原有住房资金转化为对职工的…  相似文献   

5.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淮 《理论参考》2010,(6):43-46
近年来,“保住房”成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指向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保住房究竟“保”什么?很多人认为,住房保障体系的目标应当是“人人买得起房”,这个认识有很大片面性。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国情,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的首要标志,是“人人享有适当住房”。  相似文献   

6.
孙燕 《民主》2011,(5):48-48
成都市政府近日发布消息称,成都市将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让居住在成都农村的住房困难居民可以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的住房保障援助。保障方式有两种,一是政府给钱,由困难户自主租房:二是政府提供廉租房,困难户住房缴租金,  相似文献   

7.
到“十一五”期末,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达到新增住房建设规模的24.8%面对不断上涨的高房价,北京市政府为存在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建立全面覆盖、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达到新增住房建设规模的24.8%。在对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实现“应保尽保”的  相似文献   

8.
未来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既要靠制度创新,又要靠技术创新。在最近二、三年乃至三、五年,制度创新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往后的时间里,技术创新对住宅产业发展、住房市场开拓,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统计资料。城镇个人购房占新 建商品住宅面积的比例,1996 年为53%,1997年为64%,1998年为68%,1999年为70%,2000年1-5月上升到85%以上。而到目前为止,全国城镇可售公房的60%以上已出售给居民家庭,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已达到70%左右。中国住宅产业正进入一个转折期。巨大变革与多重挑…  相似文献   

9.
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成效正在市场缓慢显现。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5月份“国房景气指数”,房地产市场保持着稳中趋升的发展势头,但离预期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启动住房消费的目标尚有距离。 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居民购房潜能的释放?江西省统计局对全省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揭示了其中的症结所在。“高价房”与“低收入” 据调查,江西省城镇有32.6%的家庭住房不成套,62.8%的家庭住房在60平方米以下,也就是说,需要购房和改善住房的城镇住户达70%,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商品房“供不应求”,但是恰恰相反,目前江西…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住房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满足80%的人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需求。房价虚高,住房投资居高不下,供需严重失衡等房市顽症,让人们质疑,到底是“住房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仅为执行过程中的问题”?1998年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中,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06,(6):43-44
新加坡建国初期,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恶劣,平均每一户居民不足一间居室。据官方统计,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或棚户区,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9%,政府面临严峻的住宅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成立了建屋发展局,专门负责建造公共组屋(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问题,建屋局开始大规模兴建低标准、小户型住房。后来,政府又宣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组屋。  相似文献   

12.
刚到台湾,初步印象是台湾人住的普遍比较宽敞。一般住房有两种类型,一种称“透天楼”,台湾的土地是买断的,买了这块地再盖房,从地到项就属于个人所有了。有些经济实力的人都愿买这种房,可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不断加高发展。另一种称公寓房类似大陆的单元房。公寓房的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有公有的休闲、娱乐场地,当然享受这些公共设施要有一定费用。台湾人要解决住的问题,一靠买房,二靠租房,据了解大约有一半略低的台湾人有自己的住房,要在桃园买一栋20多坪(1坪等于3.3平方米)的透天楼起码要400万新台币,而同样的房子在高雄…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一季度,我国住房建设的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个别城市增长了100%。1—5月份累计,增幅仍然很大,个别大城市的增幅超过70%。 这种增长速度是否显示住房投资增长过快,超过“警戒线”了呢?会不会产生新的“泡沫”?  相似文献   

14.
王军 《瞭望》2006,(41)
“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日前公示并征求意见。在中央相继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首都城市的这项住房建设规划,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重点,诸多表述颇具新意。在现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三个层次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中,由于廉租房供应有限,经济适用住房只售不租,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既买不起房,又不够住廉租房的资格,成了政策的“夹心层”。  相似文献   

15.
城市拆迁之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部发布的《2003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城镇私有(自有)住宅建筑面积71.44亿平方米,住宅私有(自有)率为80.17%。相比之下,在美、英等发达国家,住房的自有率不过60%左右。高出国际通常水平约20%的住房自有率,表明绝大多数中国城镇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产,私有住宅的安全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2004年宪法修正案提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然而,私有住宅的稳定性仍面对不少问题。在紧缩地根的背景下,近年来各城市纷纷对城市用地进行"内部挖潜"。2004年1至3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中,存量土地占了52%。大规模的拆除改造在一些地方从平房区走向了楼房区,新老私房主的命运交织令人生叹。如果人们对私有房产的信心被挫伤,整个城市将走向何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开始为各方议论。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这项法规,通常被认为给予了拆迁人强势地位。"很有必要废除现行的、赋予政府更多自由裁量权的法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而制定一部保护公民住宅权的法律",已有学者发出这样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走出住房的怪圈消费品市场走势不容乐观彩市何以出彩香港金融改革突破了什么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已达9,6平方 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3.8平方米,理论上已实现人均一间房。然而,现实却是城市中仍有10—30%的居民没有实现“居者有其屋”。 目前商品房空置已超过 8000万平方米,如果加上私租公房、一户多套等,该不少于1亿平方米,相当于全国城市住宅面积的 5%以上。 由于住房供给结构方面的问题,城市住房似乎难以摆脱这样一个怪圈:总有住房闲置,总有人没房住。 要解决这一问题,恐怕需要明白住房…  相似文献   

17.
官与学     
阿源 《瞭望》2005,(37)
“书中自有千钟粟”,乃古人劝学之训。然今日之世,学为公民之平权,不特为少数人之特权,敌无论是“学”,还是“学而优”,不一定“则仕”。但官者不能无学,则古今皆然。  相似文献   

18.
新亮点一:从5200万到1.5亿,全国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全免”政策新亮点二:从探索到全面推开,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新亮点三:从40%到80%,农民将享有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新亮点四:从调整住房结构到  相似文献   

19.
严可仕 《民主》2023,(6):23-24
<正>实施“三孩”政策,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分析,“三孩”政策落实效果并不理想,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人,低于2021年的1062万人。调研发现,除了经济压力、没有时间照护等因素外,房屋空间不足已成为城市家庭放弃生育“二孩”或“三孩”的主要原因。受访者普遍表示,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将出现三代同住或者家人与职业保姆同住的情况,从而增加家庭人口的实际数量,需要通过“以小换大”或再购入一套住房,改善房屋空间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生育“二孩”或“三孩”很难真正落到实处。我国房地产政策是基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背景制定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商品房分为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  相似文献   

20.
刘凯玲 《民主》2011,(12):48-48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区长9月16日表示,朝阳区已收购2100套居住用房用于白领公租房,还有3000余套的公租房房源在对接中。目前,正在等市政府出台具体的公租房租赁管理办法。由于原有住房保障体系的制度限制,不仅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保障房源绝缘,不少买不起房的城市夹心层被排除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租房成为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