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然而在现实中,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以理服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人靠“压”。他们凭借地位、身份,居高临下,以权压人。以为真理总在自己手里,认为“我有权,你就该听我的”。殊不知越这样,群众越不买他的账。有的人靠“吓”。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回避  相似文献   

2.
凌亢 《瞭望》1995,(48)
《顾准文集》的出版,在思想界引起一些震动.《顾准文集》无异于是万斤大石重压下顽强地弯弯曲曲地钻出地面的一棵思想之树,以其耀眼的光芒闪烁在中国思想界.人们对于斯人的萎逝深感婉惜.我不来评论《文集》本身,我只是想举出已故经济学家孙冶方的一则遗言.这就是,当孙冶方临终弥留之际特地叮嘱他的两位学生说:将来整理出版我的文集时一定不可忘记把一件事补上,即我在五十年代提出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受了顾准的启发,是顾准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来同我研究,并把《资本论》第三卷中那段关于价值决定的引证指给我看的.  相似文献   

3.
刘墉 《党政论坛》2010,(16):16-16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昵?“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4.
杜鹃 《学理论》2009,(31):156-157
顾准史学思想的特点是选题切中时弊,忧国忧民;追根溯源,中西比较;理性如冰,冲破史官文化的束缚。顾准虽已离去,顾准的思考应该薪尽火传,中国需要很多顾准这样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5.
本人有一邻居是四川人,他腌制的泡菜酸辣适度、清脆爽口,他的“作品”经常被我等邻居享用。老是腆着脸托钵蹭菜吃,虽然人家每次都笑脸相迎,但终究不是个事。于是我便产生了自己也学一手的想法。邻居慷慨献技,我便如法“炮制”,开始理所当然地出了几次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人腌技大长,就连邻居都说已经盖过他了。说句实话,说水平超过他那是人家给咱戴高帽,不过我却通过腌泡菜获得了题外的收获,发现了“泡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得出一个结论:腌好泡菜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相通之处。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个相对封…  相似文献   

6.
鬻拳是楚国的一个贵族,鬻拳同志出场的时候,就干了一件大事。他劝谏楚王:“这件事我认为该这么干,你得听我的。”楚王摇摇头“我觉得不靠谱,”他不再说话,掏出家伙对准领导“今天不听劝谏,我鬻拳眼睛认得大王,武器却认不得。”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有。无名的烦恼不知怎的就占据了心绪,美国有一位倡导积极思想的哲学家皮尔博士,他的衷言是“每天为你的生活洒一点香波”,自从听了这句话,我便努力去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并不断地强化这一信息——每天为你的生活洒一点香波,我注意到,这是指导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内心情感的一种全面向上的积极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诚 《党政论坛》2010,(14):26-26
在3月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9.
让我们顷听     
《党政论坛》2013,(18):6-7
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一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查了资料,认真思考,才知差距多多。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如果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地听,如果谈话的人所谈内容冗长繁琐,我们就会不客气地打断叙述;如果谈话的人言不及义,我们会明显地露出厌倦的神色;如果谈话的人缺少真知灼见,我们会讽刺挖苦,令他难堪……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10.
电视机里攻坚战如火如荼,战士们军装褴褛、满面烟尘、伤亡惨重。只见冲在前面的勇士,扛着已被战火摧残得百孔千疮的旗帜如离弦之箭。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就在大旗将要倒下的时候,紧随其后的战友立即接过红旗,冒着枪林弹雨,直至插上硝烟弥漫的城头……刚满六岁的儿子问我:“打仗时多一个人拿枪打敌人多好,为什么还要人去扛旗?”大概在孩子眼里,扛旗是“虚”的,拿枪杀敌才是“实”。我由此想到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大概可以算企业的“扛旗者”吧。企业现在还要不要“扛旗者”?至少在口头上,我还没听谁  相似文献   

11.
找脸     
对着镜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的脸不在了!人不能没有脸,我决定把它找回来。“师傅,刚才给你盖章的时候,看到我的脸了吗?你捡到我的脸了吗?”被称为师傅的人哈哈大笑:“领导啊领导,就是看到你的脸掉地上我也不敢捡啊。再说,我把卖一头肥猪的钱作为盖章费给你时,我是仔细看了你的,你那时就没脸了。”  相似文献   

12.
漫话 快乐     
时光 《学理论》2008,(13):96-96
许多的时候穷人总是羡慕富人的快乐,并深感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有的人说:“哪怕让我享受一天特别富有的生活就死去,也是值得的;”熟不知富人同样也有他们的烦恼,如果真的让他享受一天富人的生活,到那时他也绝不会愿意死去。  相似文献   

13.
王军  刘劼 《瞭望》1999,(43)
收山之作京城“冒险”就在被法国文化界列入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100位杰出人士的时候,82岁高龄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出现在北京的街头。他告诉记者,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将是他此生设计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这么大的建筑以后我不会再做了。首先是时间问题。这幢大楼我做了7年,再过7年我要拄拐棍了。”贝聿铭学着拄拐棍的样子,把大家逗乐了,“另外,我现在从事务所脱离了,没有组织了。没有组织就做不成功。我退休了,小的玩意我来,大的不行了。”金秋的一个下午,贝幸铭在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工地上,接受了记…  相似文献   

14.
人是费尔巴哈全部哲学的基础,他宣称自己的哲学是人本学,他的“新哲学”就是人的哲学,“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的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①。他从类存在物出发,对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类的关系、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等方面广泛地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并逻辑地构成了他的人学体系。1  费尔巴哈认为对人的认识必须从认识那些为人所特有的差别性出发,这是他认识人的根本方法。“如果你从人身上除去他赖以成为人的东西,那你就可以毫无困难地向我证…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方先觉是个纯粹的军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懂政治。他这个人很豪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得罪不少人。人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方大炮”,就因为他敢讲话,不顾后果。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有个人到集市卖骏马,站了三天,人们不知道那是骏马,一直没有买主。于是,他就去请求伯乐围着他的马转几圈,离开后再回头望望,他愿付一天的“辛劳费”。伯乐跟着卖马人到集市上依约照办,只一天,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同样是一匹马,伯乐只是围着转转,回头望望,便身价倍增。这也许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17.
苏晨 《各界》2010,(1):6-9
我是陶铸手下“八竿子打不到”的“小萝卜头”。最早见到他,是1949年新年过后,他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政治委员任上调到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任副主任。他在北平外围先后召开“四野”各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会议,布置北平和平解放与部队相关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我奉命去给两会作记录,那时候我是“四野”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的干事,天知道干吗会让我去给这两会作记录。  相似文献   

18.
邹耀先同志50年代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此后曾经历了两次干业务还是干政工的选择,然而他都选择了干政工这一行。不少人替他惋惜,可他总是那句话“我还是蛮喜欢做思想政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邓小平同志关于“人的现代化”这一思想体现渗透在他的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各个方面并占据中心地位。他从“人”的视角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得出中国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人”的结论。 社会活动归根到底是社会化了的人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开始就注意研究人以及人的作用和性质。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作为某种现实的东西的实现”(《马克思全集》第42卷第175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保证,同…  相似文献   

20.
林宏 《瞭望》1993,(43)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我的老家在台湾。他在给我香蕉、桔子吃的时候,我总听到他唠叨着一句话:“台湾的香蕉、桔子比这大多了甜多了。”爷爷还曾说,在台湾有我们许多的亲人,象爷爷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小弟小妹……,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