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刑事犯罪,强奸犯罪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历年青少年刑事案件中占很大的比例。据陕西省少管所的调查,1985年至1987年的3年期间收押的少年犯,犯强奸罪的均占当年收押各种犯罪类型少年犯的第2位,仅次于犯盗窃罪的少年犯人数。现对1987年收押少年犯中80名犯强奸罪的少年犯犯罪特点,进行初步的研究。一、自然特征 1.始犯罪年龄在80名青少年强奸犯中,始犯罪年龄:  相似文献   

2.
“严打”以来,社会治安秩序已呈明显好转局势,但少年违法行为与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这是一个值得全党、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就一九八五年一至六月份少年犯进行了综合调查。一、当前少年犯的特点与趋势 (一) 少年犯的趋势: 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此重呈上升趋势。根据辽源市一九八五年一至六月份查获的刑事犯罪作案成员三百二十四人的分析,其中未满十八岁的成员就有七十七名,占作案成员总数的近24%;此去年同期增长2.2倍。  相似文献   

3.
随着浦东新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浦东”这个地名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成了一块热土。一些外地少年也随着“民工潮”涌向了上海,涌入了浦东,挤入了“淘金热”的行列,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却汇成了一股浊流,掀起了浦东地区少年犯罪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情况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而“低年龄化”则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呈现了这一特征。例如,我国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少年犯罪一般是从16岁开始,而现在,从11、12岁就开始有劣迹,13、14岁就走上社会进行犯罪活动,到15、16、17岁已形成了犯罪的小高峰。如果将有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和只因未到负刑事责任年龄不以犯罪论处的人数计算在内,其违法犯罪的始发年龄更小。这说明我国的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趋向于低年龄化。在国外,瑞典一位犯罪学者将青少年犯罪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们大家在谈论或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題时,都毫不犹豫地、习惯地使用着“青少年犯罪”这个概念。但是,当我们仔细地查看各处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统计,或是阅读各人所写的有关报告和文章时,我们就会遗憾地发现,原来大家所遵用的“青少年犯罪”这个概念,却是各怀己见,各执一端,很不一致。例如:在确定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界限上,标准不一。关于青年的最高年龄,有的定为二十五岁;有的定为二十七岁;有的定为二十九岁;有的定为三十岁。关于青年的最低年龄,即少年的最高年龄,有的定为二十岁;有的定为十八岁,有的定  相似文献   

6.
犯罪少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要,但人们较少关注.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联合回有关犯罪少年教育权保护的立法,以及西方国家在保护犯罪少年教育权问题上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以期对我国犯罪少年教育权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近期台湾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打开近期台湾的各种报刊杂志,尽是有关盗窃、抢劫、杀人以及色情泛滥、赌博、吸毒等怵目惊心的社会新闻,其中青少年犯罪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据台湾当局“法务部长”宣称,仅1982年上半年,就有5207名十八岁以下的少年犯罪,此1981年同期增加了12.22%。(台湾《联合报》1982年10月23日)这些青少年犯罪活动之猖獗,手段之残忍,案情之恶  相似文献   

8.
自1983年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以来,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但青少年犯罪却出现两个明显的上升趋势:一是刑事罪犯中青少年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二是青少年罪犯中少年犯所占比例明显上升。1986年与1984年对比,广东省法院判处的青少年犯在刑事罪犯中所占比例增长了7.1%;少年犯在青少年犯中所占比例增长了4.6%。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建国以来两次人口出生高峰使近几年青少年人口激增。  相似文献   

9.
谨防“病”从眼入安徽张桂生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而““病’从眼入”的事实,恐怕还没有引起充分注意,所以很值得一说。比如有些少年不幸染上了看黄书的癖好.终日想入非非,后来更追求模仿,竟至走上流氓犯罪的道路。此所谓“‘病’从眼入”的例证之一。也有少数同志...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有一类应该列入国民教育,实施好义务教育的人群,就是遍布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少年犯管教所中的犯罪孩子。对他们如何实施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青少年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六章第七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未成年犯的劳动应符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以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为主。监狱应当配合国家、社会、学校等教学机构,为未成年犯接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经指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处于二十世纪的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青少年保护问题,尤其热衷于运用立法手段,制订各类青少年保护法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青少年专门法规,是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颁布的《少年法庭法》,这部法规从保护青少年的目的出发,规定了少年的上限年龄为16岁,规定了少年犯罪应从轻处罚,规定了设少年法庭专门审理少年犯罪案件。由于该法规内容新颖,很有吸引办,美国其它各州和世界各国纷纷效仿制订青少年法规。亚洲最早制订青少年综合性法规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内容要有一个深入地了解,具体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完善我国当前的少年司法制度,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环境,有社会的和自己的两种。在社会环境中,又有大社会环境(国际的、国内的形势变化)和小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单位、街巷、群体等)之分。就小社会环境而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各方面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最持久的,与青少年犯罪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家庭环境中那些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有联系?它又是如何发生影响呢?就此问题,笔者对某少管所1989年至1990年的两年期间收押的少年犯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共抽取样本800名,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 1948年7月15日,日本公布了修改后的新《少年法》,该法于1949年1月1起正式生效。《少年法》全本共68条,分为“总则”、“少年保护案件“、“成年人刑事案件”、“少年刑事案件”和“杂则”五章。这是一部集实体法与程序法为一身的少年法典,主要规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少年保护处分案件;二是少年刑事处分案件;三是与少年有关的危害少年福利的成年人刑事案件;四是有关诉讼程序的规定。日本《少年法》主要适用于不满20岁的少年,同时,该法也将20岁以上的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少年福利的刑事案件列入管辖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犯罪的证明和传统犯罪存在不同。“荐股”类网络诈骗犯罪涉及的犯罪成员、被害人和犯罪资金较多,查证存在困难,特别是关于具体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数额“份额”更是难以证明。司法实践中常以“综合认定”对犯罪事实和量刑事实予以认定,出现了“黑箱”证明。“黑箱”证明不仅会影响网络犯罪的事实认定,也容易引发具体犯罪人的量刑偏差。“黑箱”证明的纠偏需要补强量刑证据,优化印证,同时也需要推动刑事诉讼思维理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都关注的问题。通过建立多元时间序列的VAR模型,利用我国2001-2015年青少年犯罪统计数据,分析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惩戒犯罪的确定性政策、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中入学率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对青少年犯罪具有震慑效果,高中入学率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率降低,惩戒犯罪的确定性、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題。人们往往譴责犯罪分子“沒有人性”、“兽性发作”。人为什么“沒有人性”了呢?“兽性”为什么能在人身上“发作”?犯罪和“人性”、“兽性”有什么关系?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犯罪无非是统治阶级在法律上认定的人的一种行为,青少年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少年犯罪就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那部分犯罪。因此,本文试以人为出发点,对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作些初步  相似文献   

18.
常弓 《瞭望》1991,(34)
正是青春如梦的岁月,他们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对于那些犯了罪的青少年,法律给了他们应有的惩罚,然而,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无数双温暖的手伸向这些未满18岁的少男少女,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拯救他们,使他们迷途知返。 这里我们摘录了一些少年犯写给父母、法官的信和决心书,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们真诚的忏悔和走向新岸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安晶 《学理论》2010,(19):22-22,53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试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重要原则和具体途径入手,来阐述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群体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少年无聊     
小涌 《瞭望》1991,(17)
幼时赶上“文革”,但仍听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的教诲,读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等的古训。其实,孩子是体会不到“老大”时的伤悲,也很难想象“白了少年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