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中存在许多有争议性的问题,现在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相去甚远,有时甚至完全背离。研究发现,当代俄罗斯和西方学者的一些典型论断似乎忽略或者说偏离了历史的本原。苏联模式尽管受到十月革命方式的影响,但不是其注定的结果。对苏联发展道路的功过应该客观地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历史曾三次向东欧国家提供了选择本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机遇.第一次因历史制约因素而未获成功;第二次东欧国家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苏东剧变后,东欧国家开始第三次探索本国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共产党是由美国社会党内的左派组建成立的。在社会党左派组建共产党的过程中,俄国十月革命是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十月革命使社会党左派更加坚信阶级斗争理论和产业工会主义是正确的,认为社会主义在美国即将实现;客观上,十月革命促使一些东欧移民、社会党员和工人运动转向左派,从而壮大了左派的力量。在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条件并受到共产国际的进一步激励后,美国社会党左派在宣传上和组织上积极地同右派和中派进行斗争。1919年9月,面对右派和中派的猛烈抵制,左派认为社会党这一名称已无益于美国社会主义运动,遂决定从社会党中分离出来,另行成立了美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十月革命是依靠苏维埃顺利取得胜利的,苏维埃政权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苏联共产党未能充分发挥苏维埃的作用,最终导致苏联亡党亡国亡制,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5.
俄国十月革命没有可以直接效法的样板,可以借鉴的只有几个先例。其中,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十月革命后,这些措施有的付诸实施,有的却并未落实,其中缘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东欧国家社会党的来源有两部分:一是原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二是历史上曾存在的老社会民主党的重新复活。这些党普遍以自由、平等、社会公正和民主作为基础价值观,主张多元化,在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主张走一条介于现实社会主义和现实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工作是列宁早期活动的主题:从对社会主义学说赢得工人阶级缘由的理论论证中揭示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对俄国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中揭示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并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为在俄国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是列宁能够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契机通过十月革命在俄国首先开辟社会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通过撰发类型各异的政治文本对其展开纪念,并借机实施即时性和共时性的政治表达。列宁此举并非止于总结和评价十月革命本身,同时意在借助特定的政治仪式和革命符号来研判政治形势、阐释政策主张和升华实践经验。经由列宁初始的十月革命纪念话语建构与表达,十月革命纪念的功能诉求得以展现,政治表达的价值内容得以彰显。十月革命胜利距今已至百年,列宁借助纪念十月革命表达政治的经验与启示,对于当代中国纪念政治的实施仍具有重要镜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东欧、中东欧和东南欧的社会主义觅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东剧变使原苏东地区的国家格局不仅发生了重组,而且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年之后,这里的国家社会发展状况怎样?内政外交呈现什么特点?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从观感角度作了比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反思了社会转型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综观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选择与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多数俄罗斯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悲剧,深感惋惜;不仅中国,而且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走上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的“新路”。当然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也面临着四大问题:如何给社会主义正确“定位”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公平与效益的关系问题、相互影响或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是东欧剧变、冷战结束20周年。为此,本刊特设“东欧剧变二十年后再思考”专栏,约请国外政党高层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撰文阐述最新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有特定意指的,"送来"不等于"传来","送来"指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真谛和在中国的实践价值,从而自觉地选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中国变革发展的思想武器。苏俄在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方面,有一个逐步重视、不断推进的过程,发挥了积极而为的作用。中国不是被动地承领"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受体,而是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并"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成效是昭明彰著的,对之曲解和否定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左翼政党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反思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地反思和总结“十月革命道路”,这是当前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中左翼政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所谓“十月革命道路”是有其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的:狭义的“十月革命道路”是指1917年十月革命的内容、方法、性质等具体的问题,广义的“十月革命道路”是指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本文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孔寒冰 《当代世界》2013,(11):20-22
"原苏东地区"是由"苏东地区"演变而来的。"苏东地区"是一个不对称的合成词。"苏"指的是苏联,"东"指的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东欧"。苏联是一个单一国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开始时称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12月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简称苏联)。  相似文献   

15.
今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二十世纪初发生的这一场史无前例的、被称作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社会主义革命,曾经给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带来了莫大的喜悦、鼓舞和希望。二十世纪末,由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在原苏联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出现了对十月革命伟大意义的质疑,乃至酿成了世界共产党人队伍中的迷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实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证明马克思主义原创历史规律理论正确,也证明其中存在失误;其正确在于肯定历史规律与物质运动规律的趋同性,其失误在于没有深入考察二者的趋异性.由于人类物质生命活动多采取精神形式进行,而精神形态依赖文化传承关系,因此主体活动具有选择性,并导致历史规律具有单一要素间因果必然性、多元要素问趋势必然性、复杂要素间系统必然性的区别.人类三次科技革命营造了不断上升的物质生产条件,推动社会主义运动从民族国家向世界范围、单一要素间关系向复杂要素间关系渐次展开,并与这三个层次必然性内容相继形成一致.  相似文献   

17.
俞邃 《当代世界》2013,(11):16-19
苏联东欧剧变20多年来,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各种影响,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探讨性看法。一、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问题讨论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虽然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 ,一些流派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些流派已经淡化了其社会主义传统和观点 ,但仍有众多社会主义流派富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当前国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 ,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对社会主义的预设中 ,均提出了许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思想观点 ,只有认真吸取国外社会主义流派的积极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理论创新 ,从而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 ,步向振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论断与现实生活相距遥远,不应被用来裁定现实;应当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代西方国家的现实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大不相同,它们在经济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政治上实行民主宪政;因为历史发展的不可测性,对于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形态,不可能作出准确预见;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必要在社会主义的定义上作无谓的论证。民主社会主义与我们所称的科学社会主义本是同根同源,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从社会党国际的政治实践看,它们历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左翼政治力量,以劳动者、社会的中下层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和依靠力量。民主社会主义不失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一种明智的选择,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社会主义百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过程,思考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如火如荼革命阶段。二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曲折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陷入低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国取得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成功开辟了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振兴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