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汉文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29-38,80
二战结束后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是巴西的地缘政治形态、国内治理、国际关系、对外战略等问题,实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是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研究通过鼓吹加强领土控制、促进国内治理、主导地区形势来实现大国抱负,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思想基础源自经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与逻辑,具有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但巴西学者对缩小国内的地区差异、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有其独到之处。在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和稳定的国家"的口号下,巴西地缘政治学者高度关注巴西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巴西的重在意义。戈尔贝里把使本国经济现代化和完成巴西的地缘政治目标视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地缘政治思想对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内外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成为1964年军政权上台后巴西国家意识形态的支柱之一,在巴西国家大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巴西地缘政治思想提供的诸多政策手段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2.
巴西和非洲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种族血缘奠定了巴非关系发展的基础.巴西独立后长期优先发展同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关系,非洲在其外交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起,巴西逐步就对非政策作出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将优先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和非洲的政治、经济关系全面提升,进入历史上最密切时期.巴西在对非合作中十分注意策略,有其独特之处,受到世界舆论的好评和非洲国家的欢迎,值得我国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巴西对金砖合作持积极参与的态度,这既源于其国家身份的定位,也与自21世纪以来巴西优先发展南南合作的外交安排密切相关,还与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以及国际体系转型存在重要关联。巴西积极参与金砖合作的战略考量主要在于金砖合作机制为巴西实现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路径,为巴西的国际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从参与效果来看,巴西在金砖合作中实现了自身的政策目标,不仅强化了与几大重要新兴大国的经贸纽带,收获了"经济红利",还提升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2016年,巴西政权更迭后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调整,外交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被边缘化。但由于巴西通过金砖合作已收获了诸多显性红利,加之多边主义一直是巴西外交的重要传统,巴西仍将延续在全球治理层面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合作。相较而言,在政局仍不稳定的局面下,巴西对金砖国家强化政治安全合作的政策倡议会更为谨慎,涉及贸易、投资的发展合作仍为巴西参与金砖合作的优先考量。  相似文献   

4.
独立后至20世纪30年代巴西经济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虽然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使巴西摆脱"外围国家"(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至70年代巴西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同样也没有缩小与"中心国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处于第三世界。而同时期的美国在独立后开始实行保护主义进口替代,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工业,美国也由此在20世纪初期迅速成为"中心国家";至20世纪70年代全面自由对外贸易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中心国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正>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在拉美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尤其如此,但随着目前巴西经济形势陷入低迷,巴西在地区和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将如何变化?对此,本期"国际关系"专栏特载文诠释。《地缘与结构:巴西外交的"地区维度"解析》一文指出,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多层次权力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结构性权力分析以及外交政策认知理论关于理念作用的分析,对于认识巴西外交的地区维度具有启发作用,但其分析逻辑各有不同。将巴西在地区层次的外交政策实践纳入一项综合地缘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和平发展"已从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转变为中国国家崛起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根本战略及外交战略、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及中国的世界理想和主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即中国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和多极、多样的世界,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中国崛起和发展模式是"合作、和谐"的非传统模式;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点则是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中国和平发展当然也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台湾问题和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巴西国内经济、政治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民主化进程中新兴政党的成长乃至取得执政地位,巴西外交理念发生了重要的转化.虽然外交传统并未发生断裂,但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冷战时期的内向发展、与外界保持距离的外交逻辑逐步为一种通过融入国际体系追求自主和利益的国际议程所取代.21世纪初,将“社会议程”纳入国际事务并重新塑造发展中国家认同的尝试也极大地改变了巴西外交行为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罗塞夫新政府在外交上的角色定位及其紧要议程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巴西大选后新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作者分析了罗塞夫的对外政策定位,指出延续性是其主要特点;详细考察了新政府要延续的巴西国际角色定位及其相应的紧要外交议程。罗塞夫新政府在巴西的国际角色定位上将继续坚持"提升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大国"。为此,巴西新政府将积极参与拉美地区事务,努力在"金砖四国"和"巴西—印度—南非"等框架内寻求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的支持,并将努力争取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同时,积极参与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作者还从巴西的国内外环境出发,分析了新政府实现对外政策上的角色定位及其紧要议程的条件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进行了两次较系统的现代化努力,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迪亚斯在"秩序与进步"的口号下进行的现代化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革命制度党政府领导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进程。这两次现代化运动尽管对墨西哥的发展和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未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目标。墨西哥是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对其历史上经历的两次现代化进程的模式、路径和得失加以分析有助于得出一些对于我国当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是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在世界外交史中,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构成外交活动的四个层面。作为国家重要的软权力资源和外交手段,文化外交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舞台上国家对外目标的达成,往往发挥着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不公和社会两极分化这两大特征一直与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相伴相随,而巴西是拉美国家中比较突出的,但巴西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启动社会领域的改革,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政策措施。卡多佐政府在实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实施了一套精心设计的社会发展战略;以卢拉为首的劳工党政府在实施务实经济政策的同时,也推行了以反贫困为目标的积极社会政策。巴西社会政策体现了"包容性发展"的发展观,注重政策的合法性和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政策目标明确,社会参与广泛,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效,体现出较强的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时代主题观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主题是世界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新论断,取代“战争与革命”这一旧的时代主题观。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新时期基本路线和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我们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巴西是拉美地区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较早地实现了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巴西的城市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巴西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的转型,并在21世纪头10年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小城市依托某一区域经济和政治中心城市而发展的独特现象,以此形成城市群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贫民化的"边缘化"城市和贫民窟并存是巴西建设现代化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问题及无地农民问题在巴西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巴西城市化是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存在的问题也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仅仅依靠城市化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无法避免城乡之间贫困人口转移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贫民窟和"边缘化"城市群的形成;城市建设和公共社会政策应兼顾不同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科技发展最热门的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以自然资源丰富著称的巴西抓住生物技术发展的机遇,创立了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创新模式,即"生物创新体系"或"生物环境模式".2007年英国政策研究组织把巴西这一发展模式定义为"自然知识经济"模式,也称"巴西式创新".巴西政府促进自然知识经济发展的举措包括三大法律创新、三大政策创新和三大公共资助机构在资金方面对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高度倾斜.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台独"分子为首的"台湾当局"不仅在本岛内肆意搞"去中国化"活动,在国际上也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大搞所谓的"务实外交",制造"实质台独"的国际影响,这给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造成暂时的困难.基于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遏制"台独"势力的蔓延:加强对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利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制衡台湾的"务实外交";积极支持我国台湾同胞在非洲国家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提高中国的整体综合国力;处理好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对外政策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重大历史阶段:一、毛泽东外交思想为中国外交奠定基础,使中国外交从20世纪50年代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转向70年代联美抗苏的"一条线"。二、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领导实施了中国外交又一次重大调整,开启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受住了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纪之交国际风云剧变的重大考验,为中国和平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三、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变化"沧海桑田",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习近平同志提出并领导实践的外交思想,已历史性地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纵观历史,中国外交之根本宗旨,正是始终服务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17.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12,(6):135-152
巴西与非洲建立联系的时间较早。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巴西对非关系的态度在重视与疏远之间徘徊。2003年卢拉执掌巴西政权后,巴西出于重视国内非洲裔人的平等权益、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和追求独立外交等因素的考虑,日趋重视对非关系,并大幅调整对非政策。此举不但巩固了巴西与非洲关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而且扩大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卢拉政府的对非政策被其继任者罗塞夫总统所继承。巴西对非关系在长期演变中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对非关系受国际体系、国内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葡语非洲国家在巴西对非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在对非合作的领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获得了强大的经济权力并产生了扩大贸易规模的政治经济需求,因此美国更加重视与其地缘经济联系紧密的拉丁美洲国家开展贸易外交,试图以此真正实践门罗主义,最大限度地排除欧洲列强对拉美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在此背景下,美国尝试与巴西、古巴等拉美国家签订双边互惠贸易协定,并且进行了建立泛美关税同盟的尝试,依托私人跨国公司推行贸易外交并且逐步形成了"组合主义"模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贸易外交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呈现出试验性以及渐进性的复杂特质,但为其后美国贸易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有效地拓展了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的政府和思想家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对国家独立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他们依据战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就拉美国家应奉行什么样的外交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与西方国家“地缘政治学”、“国际均势论”、“意识形态边疆论”、“泛美联防论”等不同的外交思路,使拉美国家的外交理论,政策和实践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概而言之是“三大立论”和“两大重点”,即:多元外交论、平等伙伴论、美洲二元论,以及将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上的两大重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欧盟外交政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外交政策是欧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由于欧盟的特殊性,这一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它也是一个研究难题。本文认为,欧盟外交政策不仅包括人们经常所说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还应包括其共同对外贸易、援助以及扩大等政策。欧盟的国际战略地位取决于其对地区和国际的影响力,以及其成员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一致对外。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这意味着欧盟将继续以不完全或不平衡的“一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