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近年来,我国在立法领域建立后评估制度被提上议事日程,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立法后评估"写进了工作报告。早在2006年,市人大法制委就牵头开展了地方立法质量后评估和地方立法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的一个新举措。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和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单位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  相似文献   

3.
<正>立法后评估是法律法规正式施行一段时间后,对法律的实施效果和社会效应等进行客观评估,是法律法规修改废立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良法善治”的有效手段~[1]。制度运行的效果本质上取决于顶层设计,故本文从地方立法后评估的法律文本规定着手,结合实践情况,重新审视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完善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法律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土资源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办法>,是第一个关于立法后评估的专门性部门规章,规章本身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其发布对于国土资源部门"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增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土资源法律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初步的一般性构想,指出在国土资源法律后评估的实践中,必须结合特定的评估对象,从国土资源法律,以及国土资源执法过程与结果中提取特定的评估要素,将文中的一般性指标体系特定化.  相似文献   

5.
正评估工作实践表明,评估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对立法后评估成果的应用,或者说是对评估成果价值的实际检验,即如何"对症下药"。立法后评估,就是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出来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由立法部门、执法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等,采用社会调查、定量分析、成本效益计算等多种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6.
<正>地方立法质量反馈又称立法后评估、立法质量评估、立法效果评估、立法"回头看",是指在地方性法规实施一段时间后,由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行或者委托他方,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和废止提供依据的活动。对地方立法质量进行反馈,有利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有利于保障法律体系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河南省《地方立法质  相似文献   

7.
实行立法后评估,可以增进立法机关对法规实施情况的了解,进一步推进立法工作。首先,有利于及时修改法规,使立法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立法后评估中,执法部门、人大代表及人大专(工)委积极参与,通过开展部门评估、问卷调查、专题调研等一系列活动,形成最终评估报告,再由常委会认真研究,决定是否对法规进行修改。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法规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同时。立法后评估也为修改法规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提高修改法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七部立法后评估法律文本为切入点,考察立法后评估程序的要素,发现我国立法后评估程序在对象要素上可以划分为上升型、意见型、影响型和年限型四大类,主体要素上表现为单一性的内部评估,过程控制要素中包括期限控制和指标控制,结论回应要素方面更重视评估报告的公布,并未就立法后评估的结论如何进入立法系统进行明确规范。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0,(12):40-40
汪全胜、陈光在《民主与法制》2010年第5期上载文《立法后评估的回应滞阻析论》认为,立法后评估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立法回头看”进一步完善法律,即立法后评估结果应得到立法机关的回应,从而真正实现法律的“立、改、废”。然而,  相似文献   

10.
《人大研究》2011,(4):48-49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国家法律草案修改意见建议征集工作扎实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国家法律草案在甘肃的修改意见建议的征集工作。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充分发挥常委会立法联系点、立法顾问、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地方性法规评估中心的作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函联系、召开认证会、网上讨论等方法,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等9部法律草案修改意见建议的征集、汇总、研究整理和及时上报。为国家法律高质量地制定、修改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要从整体上研究立法影响评估制度,不仅要研究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评估程序,而且要构想立法影响评估制度如何与现行立法程序相结合,为现行立法体制服务,以实现立法机关限制立法泛滥、提升立法质量的目的。一、问题的提出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反映了社会变化的过程,社会变化带来的法律变化将对法律的稳定性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12.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4,(19):20-22
如果说以往的立法更多关注的是立法领域的全覆盖,实现"有法可依"的话,那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立法工作面临的必然是从重视效率到重视质量的转型升级。本次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法律案通过前评估、法律清理、立法后评估等规定,健全了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着力围绕提高立法质量进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立法完成后,实施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最初立法的目标?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后评估,对地方立法进行"体检",以期提高地方性法规的生命力。"立法为民,贵在法优。法治之法,须是良法。"然而,什么样的法规才算得上是良法呢?2010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拉开立法后评估大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成为"回  相似文献   

14.
法律实施效果主要是指国家立法机关经过合法程序立法,并实施生效一段时间之后,在其适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标准,可以分为普遍适用的一般标准和针对某一具体部门法调整范围的特殊标准,这样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具象两个层次上对法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构筑评估指标量化体系有助于完善法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推进立法的科学化、效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走过立法数量高速发展期,如今中国的立法迈向更加注重质量的“精耕细作”时代。顺应这一转变,立法后评估选择在法律实施一段时间后,对法律的实施效果以及面临的新问题进行量化“检测”,及时矫正其中的不足,并由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法律效果评定机制,无疑将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立法后评估作为检验法律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在法治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提高立法质量的通行做法。在我国,立法后评估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尚属新事物。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要求。深入研究规范立法后评估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是落实十八大要求、推进依法治国的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17.
经向各有权提出法律案的机关征求拟列入立法计划的法律项目建议,了解各机关建议列入立法计划的法律项目的起草进展情况,并与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军委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方面协调,同时,对全国人大代表议案提出的立法项目进行了研究,着眼于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办公厅起草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草案)》(以下简称立法计划草案)。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立法计划草案的起草过程按照《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及年度立法计划的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8.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3,(20):23-25
10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座谈会,邀请各方面人士对已经过二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评估。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三审,在这个时候开展评估,对高质量地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重要作用。立法前评估:提高立法质量的新措施法律出台前评估,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项新举措,目的在于提高立法质量、提高法律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9.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使人民群众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离不开法律制度建设的源头,也就是在编制立法规划和具体立法过程中体现科学性和民主性。最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正在进行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编制上海市5年地方立法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从领导到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坚持立法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天津人大》2015,(3):38-41
为了客观评价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判断立法目的实现情况,为法规的修订、废止、新立或延用提供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有关部门实地调研、学习全国人大及部分省市先进经验等方式,开展了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工作方案的研究,制定了《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实施方案》,以期指导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