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磊 《楚天主人》2013,(4):21-22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仅仅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中国立法实现了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华丽转身。过去五年,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被融进了每一部法律之中。过去五年,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成为人大立法最鲜明的主题。随着民意的深度介入,一部又一部法律精品问世。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完善我国防灾减灾法制的关键在于制定一部防灾减灾领域的基本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一阶段一法"的灾害立法,同时完善和补充"一事一法",最终形成一个以防灾减灾基本法为中心,以"一阶段一法"为主要骨架,以"一事一法"为补充细化的完整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看不见的东西并不代表它没有存在感。比如,你在任何一部法律中都找不到的条款,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个法律问题。这个故事有个老套的开头。两年前,一群城里人渴望归田隐居,他们把目光投向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一个名为"地主梦"的庄园。它依山  相似文献   

4.
监督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法律。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际的重要法律。笔者认为,在深入学习贯彻监督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五个明确:  相似文献   

5.
正"这的确是一部很特殊的法律。"这位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见证慈善事业起步与发展、已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的专家郑功成说。即便参与了多部法律的制定工作,在他看来,慈善法还是很特殊的一部法律。"能够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并不多,过去一届五年也没有两三部,现在每次会议可能会审议一部。过去审议的都是  相似文献   

6.
和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法律不同,立法法似乎算不上一部热门法律。在出台后的一段时间里,它被认为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法律,是一部规范立法活动的法律。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样一部"高大上"的法律,和他们的生活无关。近些年来,随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程的不断推  相似文献   

7.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防灾减灾法制建设领域,从单行立法到综合性立法,法律的系统性、程序性不断提升;从国家到地方,随着立改废释的进程,灾害应对的血泪与汗水铸成了一项项法律条款;从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借鉴到对现今社会力量参与的容纳,立法大的开放将法律精神潜移默化"润"入民众的思想观念。在这个"深化改革"与"推进法治"相碰撞而产生的历史契机里,了解防灾减灾法制体系建设的进程并不断推动其发展,可谓正得其时。  相似文献   

8.
监督法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重要法律。 大家知道.监督法制定工作历时二十年,跨越了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进行了四次审议,可以说是“二十年磨一剑”。  相似文献   

9.
就伦理转换而言,常态的竞争伦理向灾难中的互助伦理的转换是人类理性中集体生存和回复常态的理性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从地震中走出以后,除了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和感激之外,一定对社会层面在灾害时刻呈现的"互助伦理"有了深刻的体认,这是我们矫正常态社会伦理的重要契机.同时,从灾害中的法律定位来看,中国经验里的"政治动员"模式代表了一种整体性的国家伦理,在应付灾难方面具有显然的优势,但其实际效应却随着救灾进程的推进而逐步衰减,并日益依赖于成熟的法律机制的配合.必须确认国家伦理性的有限性,并重视重建过程的法律机制建设,正当回应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化需求,促进灾难状态的正常化恢复.  相似文献   

10.
阿计 《公民导刊》2012,(9):36-37
2012年6月26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审。此时,距该法出台还不到五年,这在中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同样耐人寻味的是,此次修法并未试图打上所有的法律"补丁",而是仅仅锁定了一个问题——劳务派遣。在这极不寻常的修法景观下,折射的是一项机制亟待治理的乱象,是一个群体亟待维护的权益,也是一部法律亟待修复的隐痛。  相似文献   

11.
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活动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辉 《人大研究》2008,(7):36-39
2008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的闭幕,标志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的结束。十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五年任期,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对经济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每一部法律的诞生过程中,媒体都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报道,但仅仅从这些零散的报道很难看到五年立法活动的全貌。因此,本文希望对过去五年的立法活动进行回顾,整理出相关数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12.
宋文婷 《人权》2007,6(3):33-34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这部法律历经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我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纪录。这部法律的出台标  相似文献   

13.
<正>法律一系注重课程建设,注重科研交流活动。近日,由法律一系主办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座谈会"在系一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法律一系第二教研室主任陆岳松主持,全体教研室老师参加,第三教研室张文胜老师、学生处褚利民老师以及警察系宋志洁老师应邀参加座谈。座谈会首先由陆岳松老师作主题发言,从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立法背景谈起,阐述了两大方面此次修改的内容及特点。一是新民事诉讼法创建五项新的诉讼制度:包括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的法律集中清理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从2008年开始,到2009年8月为止,总共废止了8部法律、清理了59部法律中的141个条文,这也是去年立法工作的一大亮点。"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山东大学校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徐显明对2008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成为目前我国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经历时间最长的一部法律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重庆代表团的代表们审议认为,这部法律的立法过程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在我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法律信仰这个源自西方的命题不加审视地视其为真理而简单接受。笔者在考察伯尔曼法律信仰命题背后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认为法律信仰是将二元论下两个根本有别的秩序体简单联合在一起的失败努力。同时,基于对引发法律信仰思考的问题意识的肯定和公民宗教问题的讨论中,笔者认为在一元论社会条件下应该提倡的是"法律信心"而非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对中国来说,最具意义的便是环保法的出台。2014年4月24日,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四审后,高票通过。对于这部施行了整整25年后首次修改的法律,舆论热情洋溢地称之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律"。而在一年零八个月前,当环保法修法草案提交初审后,却几乎被负面评价淹没,并引发了大规模的批评和争议。从弥漫失望到交口赞誉,折射的是一部法律的蜕变重生,也见证了近年来罕见的一场立法博弈。环保法的修改,堪称考察当下中国立法的一个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18.
建筑保温材料行业乱象丛生凸显法律实施问题最近偶然在网上看到《经济参考报》有两篇关于建筑保温材料行业乱象的连续报道,一篇是2011年2月25日,题为《多场大火竞没“烧掉”材料隐患…建筑保温材料新旧标准过渡期,五年之后仍在路上》;另一篇是2011年3月1日,题为《新标准未落地,老标准未废止——建筑保温材料行业无所适从》。看后,作为一名法律人,颇为感慨。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解读     
卞吉 《政策》2007,(4):35-37,58
今年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的《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这部法律究竟有何种特点、有何重要意义,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将产生何种现实与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此作了简要而全面的解读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4,(22):16-19
1982年12月4日,是一个让所有国人都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经过长达4个月的全民大讨论,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现行宪法经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在现行宪法的指引下,法治中国铿锵前行。2010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在法制建设取得丰功伟绩的同时,加强宪法法律实施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