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石油人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石油人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核心和灵魂,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系统梳理和总结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推动企业发展的经验,对如何发挥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科技事业是科学精神的社会认同,科学精神是科技事业的核心,科学成果是科学精神与科技事业的结晶。科学精神是科技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科学越向前发展,就越需要科学精神。发展科技事业,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不仅需要具备科技才能,同时需要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周玲 《前沿》2006,(9):32-34
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下的一个实践性与时代性的具体概念。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问题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与发展问题。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独特性及发展的自主性,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历史生成与发展的结果,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当前,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复兴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是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总体性精神。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中央权威和坚持走中国道路的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科学理性精神、开放民主精神、创新创造精神、民本合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精神。  相似文献   

6.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动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伟大实践过程中铸就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接续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内蕴了多重逻辑关系,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和前提,建设时期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础,改革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延续;新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基础,新时代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这些逻辑关系环环相扣、层层嵌套,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之美,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历史担当。迈上新征程,要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应对其逻辑关系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8.
张艺  刘静 《传承》2010,(6):40-42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社会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从精神层面看,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是一切外部和谐的基础和发轫。人与人之间精神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思想基础及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谐的塑造。精神和谐与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是人类精神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精神和谐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精神和谐特别是人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9.
周高 《群众》2012,(11):13-15
实践孕育精神,精神引领实践。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等是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江苏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如今,这些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在江苏大地上绽放出更加...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精神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是企业家作为企业资源配置者所拥有的诚信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等的统称。传统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家精神,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企业家精神的依赖性更强。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家的重要作用更显得弥足珍贵。企业家是创新型经济的中坚力量,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构建与培育离不开企业家个人、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激发企业家精神原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服务精神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彰显城市精神特质增强城市软实力。在当前城市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服务精神关乎城市未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而服务精神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观念淡薄已经成为制约武汉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塑造武汉城市服务精神、增强武汉高质量发展软实力正当其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现代广东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岭南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在继承传统广东人精神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为广东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景仰的文化精神,表现出现代广东人独特的精神风貌。现代广东人精神最主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精神、务实求真精神、开放兼容精神、独立自主精神、求富敢富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大学精神在当代大学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精髓,并对大学自身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概而言之,大学精神在大学师生员工的价值引导、精神激励、凝聚人心以及抵制不良之风等方面具有重要是作用。因而,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应是我国当前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肖东波 《前沿》2002,3(11):62-65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中华民族治国思想的继承 ,也是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发展。以德治国是思想建设 ,关键在于塑造精神 ,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 ;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精神 ;创新精神、科学精神。高尚精神的弘扬是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培育、建设大学精神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锋 《理论月刊》2005,(3):147-149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建设大学精神,是加快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应在高校德育中开展大学精神的教育,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中渗透大学精神的精华,应在校训、校徽、校歌中放射出大学精神的光芒,应在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中体现大学精神的要求,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大学精神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梁胜初 《前沿》2005,1(12):217-223
精神文化需要指人所特有的、享受和运用精神文化成果、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因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民主推进和对外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充分满足和积极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之朝着健康、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精神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色而著称于世。经过上下五千年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壮大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创新精神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创造性精神,其形成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不仅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所创造生成的精神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强大动力。作为时代精神的内核,改革创新精神在赋予中国精神时代性内涵的同时,也是对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和生动诠释。新时代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能够激发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各种难题和障碍蓄势赋能,对于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构筑和升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沂蒙精神具有广泛的实践性,是加快地税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难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推进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多年来,我们把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沂蒙精神已经成为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是在沂蒙精神的强力引领和助推下,临沂地税人开拓奋进,保证了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一是坚持以税源控管为重点,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税收征管重在源头管理。根据“经济决定税源、管理…  相似文献   

20.
孟和宝音 《前沿》2007,(9):219-22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信念弥坚,报偿艰辛而斗志更强,凝聚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为全面实现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