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二十多年,成绩斐然,但依然存有许多问题。2014年04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为进一步推进审改提供了契机。然而,审改的困境不仅在于法律的不完善,更有理念问题。应转变过于依赖成本——收益分析方式的政府管制理念,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发生在审批改革领域。  相似文献   

2.
行政审批效率关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形象的改善和地方投资环境的优化,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广东省J市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已有实践的调查发现,该市目前仍存在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有待加强、审改工作缺乏统筹、部门衔接不够顺畅、信息化水平滞后等突出问题。需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打造"一网式"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政府要真正实现职能转变,必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作用。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存在诸如设置种类繁多、审批程序复杂、缺乏透明等一些列问题,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减缓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所以,当前必须要从推动集成审批模式、减少审批范围与程序、加强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系着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着法治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简政放权",通过梳理行政审批制度的现状,即行政审批权限设置不够明确、行政审批程序运行不够科学、行政审批缺乏有力监督,提出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几项措施:完善立法、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实施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同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已连续两次公布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195项,加上作改变处理的82项,共计1277项,占总数的28.7%。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行政审批是政府对各种资源分配的一种行政行为和手段,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共同遵守相应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它在协调平衡市场秩序、公共利益与市场主体的私人利益,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及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曾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审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要树立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上来;要细化推进措施,将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转移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握改革宗旨,以效能建设作为检验审改成效的重要依据;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工作监管,以优良的发展环境不断激发创业创新活力;要重视发挥好行风评议、特约监察员、第三方评估等社会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语境下,由于市场质量提升和社会组织成长的渐进性,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职能转变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它仍然是一个未竟的话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着力推进。在下一步改革中,可考虑以下5个方面:(1)为了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需要在加大政府内整合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部市、市区(新区)合作机制;(2)为了提升市场质量,要围绕已在浦东集聚的市场要素和已建立的市场体系,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费用;(3)为了发展社会组织、培育政府职能转变的承接主体,要进一步完善、细化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和成长的有关制度安排,剥离事业单位的行政属性和营利属性,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4)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创新,通过高位协调来保证行政审批改革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对象有效参与、监督行政审批行为的制度安排;(5)进一步探索、反思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9.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制约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行政审批制度产生的诸多问题与我国传统行政执行体制延续下来的政府管理的一些理念、职能设置、行政方式和执行方法等有着必然的联系。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必须涉及到现行行政体制如何从传统的准动员型模式向民主法治型模式转变这一深层问题。文章首先提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尚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 ;其次对审批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和体制性制约进行分析 ;然后就如何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行政执行体制模式向民主化、法治化行政执行体制模式转变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机构编制委员会必须将机构编制摆到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资源的高度,为行政体制运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改革、实现铜仁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成立行政审批局是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选项,但有关该模式效果的争议持续不断。因此,有必要对行政审批局模式的政策实施效果开展科学评估。立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基于市场主体视角,利用2011-2018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检视行政审批局模式的政策效果。平均处理效应与动态处理效应表明,采取行政审批局模式能够显著、持久地提升市场投资水平,而对新建企业、专利研发、交易费用的改善不具有明显效果。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中东部地区,政策效果不明显或较消极;在西部及东北地区,政策普遍呈现出潜在或显著的积极作用;在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政策对市场投资、专利研发、交易费用均有潜在或显著的改善作用;在普通地级市,政策仅对市场投资领域具有显著促进效果。基于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行政审批局的建设需要扬长补短,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整体智治,推动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模式的竞争中显现优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行政组织为了适应新时期行政环境的变化,必然要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公安组织作为国家行政组织的一部分,为了更有效地向民众输出优质的公共安全服务产品,必须准确把握公安行政改革方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理性地认识现行公安组织结构改革的影响因素,以增强公安组织结构改革的预见性,并对传统组织结构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部分治安审批项目,这就要求治安管理部门及时转变管理理念,适时调整管理方式,实现有效的治安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当前所进行的行政审批改革进行了基本分析,归纳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共同的特点。同时,本文还指出了我国的行政审批改革所应当着重注意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已处于瓶颈状态,表现出了一些失误和问题,影响了改革的继续深入。要打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瓶颈,其思路在于:将设定行政审批事项的"设计权、议事权"交由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决定;改变公务员职业管理方式,试行政府雇员制;强化政府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7.
治安行政管理工作是公安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治安行政管理应从加强行政审批权力的监督制约入手。一是完善审批程序,规范审批条件;二是引入监督机制,搞好审批公开;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四是完善行政审批救济程序;五是加强后续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审管关系正在从分散审批走向集中审批,从审批监管一体化走向审批监管相对分离,从以前置审批为中心走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心。在审管关系转型时期,观察Y市设置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改革实践,发现审管分离并不会自然地向审管协同的良性互动转变。本文以审管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理论,按照目的、干预、组织环境对审管分离之后推进审管互动进行演进分析和逻辑解释。在等级科层制的现代政府中,审管分离之后的利益与目的走向分化,出现部门理性和整体理性的背离,而权力(权威)协调和信息联通是实现政府组织一致化理性的工具,审管互动的具体组织形态及其运作方式与所在环境密切关联。为推进审管协同,需要在动力、机制、信息、文化等方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成为法学上的一个新兴概念,然而关于非政府组织调整的法律与管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了非政府组织功能的发挥。从法治的视角对现行有关非政府组织调整的法律与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相关制度的重构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的准入制度与管理制度、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扶持措施以及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